岳父易云(1914年11月生,湖南株州人)是1930年8月由江西安源煤矿工人武装纠察队参加红军的老战士,历经井岗山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前系西安矿业学院纪委书记,2007年8月因病逝世,在清理遗物时,在他从不让子女动的珍藏物品的陈旧小皮葙里发现了一个又旧又脏的小白布袋。
看似很不起眼的小白布袋系由洋布机织而成,长19公分、宽12公分,上有机绣的红五角星和鎌刀斧头图案,正反两面留有多处墨迹、汗迹和血迹,还有七、八个破损和开线之处。这么个既脏又旧、既小又破的白布袋是从哪里弄来的?做什么用的?又为什么作为贵重物品珍藏一生呢?岳父己经去世,我们也无法得到其解了。
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我们曾在井岗山革命纪念馆、山西八路军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处注意寻找,但均无结果。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拿给我当过八路军的90多岁的老父亲来看,他戴着老花镜看了正反面后肯定的说:“这是党证袋,是用来装党证和学习工作笔记本用的,在部队里见到过有的长征老红军随身携带的这种袋子。”我顿时大悟,符合布袋的图案、大小和渗留的墨迹特征。高兴之后也引起了我们的研判和思考。
1.根据机织和其他红军战士也有这种白布袋的情况,分析极大可能是长征途中民众组织支前象送鞋袜、粮食那样送给红军战士的,它应该是群众支前的产物,是军民鱼水关系的象征,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对红军的信赖、支持和期望,给予了红军革命的动力和责仼重担。可以说它装有着一种无穷的人民革命力量。
2.根据白布袋又旧又破留有汗渍血迹的情况,判断是由于长期随身携带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形成的。它记载着红军战士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而长途跋涉、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饮河水、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岁月,凝结着他们流不尽的汗水、热血和无数烈士的生命。正如岳父回忆录中说:“我一直是随军转战,途経9个省,不仅与敌人战斗而且同千山万水、崎岖狭道、雪山草地、炎日寒天和缺吃挨饿、蚊虫叮咬、疲劳疾病等困难作斗争。过草地时,我因得疟疾打摆子,病得很重,最后一段路是战友们用担架抬过来的。但我们是工农红军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胜利到达延安。”正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一步一步地走,走出了苦难,走出了辉煌;走出了历史,走出了信仰。可以说它装有着一种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仰。
3.根据白布袋的大小和党证的尺寸、岳父1926年春秘宻入团(ccy)和转党(ccp)及终生保存1945年6月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的实际情况,分析在那战争年月他的党证、党章如同人不离枪一般不离身的。因为那里有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党的纪律、作风和永不叛党的要求,看得出他对政治生命的敬重和忠诚。可以说它装有着一种对党的情怀和跟党走的坚定意志。
4.根据白布袋上的蓝墨水斑迹和他遗留的学习卡片笔记等情况,说明岳父是个习惯带笔、随时记录学习工作情况的人,特别是看看他1943年参加党的整顿“三风”活动的学习总结,其严肃认真的态度、深刻剖析思想的精神和增强党性修养措施的具体,令我们折服。再看他解放后和平建设时期和他离职休养后,对按时交纳党费五十多年逐月不间断的记。载,说明他是一个遵守党的规矩、严格党性修养具有高度自觉性的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可以说它装有一条自己学习、改造、磨练、成长之路。
5.1934年8月7日,岳父随红六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作为红军先遣队由江西遂川县横石出发转移西征,10月23日在湖南印江县与贺龙红三军会师。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撤离湘鄂川黔苏区,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北上抗日,踏上了漫漫长征路。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行程二万余里,纵横转战9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到达甘肃会宁,实现了三大红军主力的大会师。在这样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中,岳父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情景下得到这个小白布袋的,我们已无法考证清楚了。但其红色文物的纪念教育历史价值已彰显出来了。
思考觧惑之后,我们才认识到了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才理解了岳父珍藏一生的初心。其珍贵之处在于:它是慰问袋,承载着中华民族支持革命的强大力量;它是旗帜袋,承载着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仰;它是记忆袋,承载着他们对无数革命烈士的沉重缅怀;它是党证袋,承载着他们跟党走的坚强恴志;它是学习袋,承载着他们在艰难岁月锻炼成长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