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夏,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对华北的侵略,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的国民党军以重兵向苏区腹地进攻。在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央及中革军委决定派红七军团执行“最高度地在福建、浙江发展游击战,创造游击区域,一直到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诸地界建立新的苏维埃的根据地;最高度的开展福建、浙江的反日运动;消灭敌人后方的单个部队,特别是在福建及浙赣边境上的单个部队;深入到敌人远后方去,经过闽江流域,一直到杭江铁路及安徽的南部,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去”[1]的重要任务。红七军团自瑞金出发,孤军深入闽、浙、皖、赣等地,历时四个月,行程5000余里,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抒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同时也在清流境内留下了光辉足迹。
1934年7月红七、红九军团军行清流示意图
根据相关资料记述,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长汀,于7月12日左右抵达连城之北,准备“在该地域相机协同二十四师突击连城续向北进之敌”[2],由于情况有变,北上抗日先遣队于7月16日前后进抵清流塘前(现属连城县)一带,然后经小陶、洪田等地进逼永安城。
红七军团是一支英勇顽强、善于野战的部队,在我军历史上战功显赫的“常胜将军”粟裕,曾担任这支队伍的参谋长。47年后,粟裕在其《回顾北上抗日先遣队》文章谈到,七军团“接受抗日先遣队任务时,由于在东线连续作战的消耗,全军团约有四千人。为了执行新任务,突击补充了两千多名新战士,合计六千多人。”[3]显然,这突击补充的2000多新兵是在接受任务之后新补充的。那么,这些新兵承担哪些任务,行军路线又是怎样呢?红七军团出征时,“中央交付部队随带的宣传品就有三百几十担,连同部队的后勤物资及炊事担子,总共五百多担”[4]。显然,补充的新兵主要承担挑运这批物资的任务,且稍后由宁化方向进入清流地域。
“7月6日晚,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开始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这一特殊艰巨的任务。我们经过长汀、连城、永安县境,打下大田县城,经尤溪以东,进到闽中地区。在罗炳辉同志率领的红九军团掩护和配合下,打下了樟湖坂,从那里渡过闽江,完全进入了白区。”[5]粟裕《回顾北上抗日先遣队》文章中的这段话,大体明确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从瑞金出发的时间和经行长汀、连城、永安、大田、尤溪等地的行动路线。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今日长征路图集》[6]一书中的相关记述,也与粟裕的回忆也基本一致。
如此看来,北上抗日先遣队只是从连城方向进入清流南面的塘前地域,似乎没有真正进入清流腹地。然而,综合分析其他有关记述和通过实地考证,笔者认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的同时,主力部队从长汀往连城走,还突击补充了一批新兵,他们挑着重要的物资从宁化方向进入清流,经行清流田口、赖坊、沙芜、李家、塘前等多地,并开展相关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由于7月12日左右,从瑞金出发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应已抵达连城东北之小塘前附近,为此,由新招募士兵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须奋力追赶主力,必然对所经行的区域和路线有所考虑。而选择从宁化安乐方向进入清流,经田口、赖坊、官坊、罗坑、流水到塘前与主力汇合,恰是距离最短也最安全的行程。
虽然粟裕《回顾北上抗日先遣队》文章和中央党史研究编写的《今日长征路图集》一书中,都未提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经行宁化、清流,但这并不能就此确定北上抗日先遣队肯定没有从宁化方向进入清流。因为,在当时,部队多有分路行军的惯例。何况粟裕当年只是个参谋长,不是军团军事委员会成员,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此行的真正目的,所以他的回忆文章中没有提到北上抗日先遣队有一部从宁化进入清流往塘前方面这一细节是情理之中的事,完全可以理解。粟裕在文章中写道:“当时中央下发的作战任务训令和政治训令中,虽然表达了要以先遣队的北上行动促使敌人变更战略部署的意图,但在左倾宗派主义控制下,这两份绝密文件未见传达,我是若干年后才看到的,当时对于中央这个重要的战略意图,并不知晓。”[7]
在有关文档和史料中,一些零星的关于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活动记录,是我们研究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清流境内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依据。其中,开国中将赵镕《长征日记》是最直接有力的证明材料之一。当时赵镕在红九军团任供给部主任,他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红九军团是一支机动部队,人员精干,轻装简从,机动灵活,配合作战好,曾单独完成了许多惊人的战斗使命,红七军团出发时,奉命执行护送和搬运战利物资等任务。赵镕在1934年7月18日这天的日记中写道:“下午5时多,进到燕塘(即沙芜塘)一带,军团部和供给部均在燕塘宿营,今天行程约75里……七军团也是经过此地的,据老百姓说,前两天就有一批红军过去了。”[8]从这一记述中,大体可以确定七军团于7月16日这天在清流的沙芜塘出现。这里所指的七军团,正是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
为协同九军团行动,中央及中革军委还要求“七军团自出动到连城之北以后,应与九军团保持不断无线电联络,在北渡之前,应将所得到的胜利品物质资材及伤病员统交九军团后运。”[9]粟裕回忆文章的这段话,对红九军团配合红七军团行动,也是一个印证。
与此同时,1934年7月国民党《赣闽粤湘鄂剿匪军东路总司令部造呈二十三年度七月份剿匪工作军事报告书》也有相关记载:“伪七军团于元(十三)日左右由安乐方面窜连城东北之小堂前、上琴、黄沙窑(瑶)一带,旋经小陶附近窜向宁洋之香寮……”[10]小堂前、上琴、黄沙窑在今之连城塘前,当时属清流管辖。报告书所言“伪七军团”,当指由宁化安乐方向进入清流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集结地和宣言发布地——永安》文中有“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由参谋长粟裕率领,从长汀绕道宁化、清流向永安集结;主力经石城、长汀、连城,向永安进发”[11]的记述。虽然是否由粟裕亲自率兵进入清流值得商榷,但也基本肯定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确有一部从宁化进入清流。《清流革命斗争史》也有相关记述:“13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清流向赖坊、官坊进击,14日抵田口宿营,15日陆续向石炭岭(石灰岭)、黄沙窑方向进军。”[12]显然,这句话由于将“14日抵田口宿营”置于“向赖坊、官坊进击”之后,一度让人误读,以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从赖坊、官坊倒回田口宿营。实际上,应该是在田口宿营后再前往赖坊、官坊,这样才符合行进的顺序。
最近,清流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在该县李家乡吴家村发现的疑似抗日先遣队留下的红军标语遗迹,也是有力的物证之一。在吴家的马地,李家乡至塘前乡的道旁,有一座修建于民国四年的路亭——凹头亭,屋顶已经坍塌,上面长满藤蔓,倾圮的土墙上残留着当年北上抗日先遣队用红土粉写下的红军标语遗迹,该标语为赤土粉所写,共有三版,均已模糊不清,隐约可见“拥护,打仗!”,或为“拥护苏维埃,到北方去打仗!”。
综合以上分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由宁化过境清流的大致情况是:7月13日,抗日先遣队一部由宁化安乐方向进入清流,14日抵田口宿营。15日,进入清流的这支队伍又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经罗口至沙芜塘宿营,再经安砂到永安城附近;一路向赖坊、官坊进击,并经罗坑、流水、吴家前往塘前的石灰岭、黄沙瑶,于7月16日左右与同时抵达这里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在塘前附近汇合后,经小陶、洪田等地进逼永安。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由宁化方向进入清流,经行了5个乡镇,前后约4天时间,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宣传抗日,打击刀匪。1934年7月13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由宁化安乐方向进抵田口并宿营,随后分别向赖坊、官坊和沙芜塘进发。由于此时国民党军在清流的力量较薄弱,地方刀团匪不足以造成多大威胁,抗日先遣队进入这里后得以更好地开展工作。抗日先遣队进入清流后,一面加紧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一面借机打击当地刀团匪,巩固苏维埃政权。7月14日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掩护其东进的红九军团,7月15日宿营清流杨家店,当天收到从长汀铅印的5万多张宣传稿,“军民们得此消息,莫不欢欣跳跃,随即奖宣言书粘贴各地。”北上抗日先遣队则沿途在清流的田口、赖坊、官坊、吴家、沙芜塘、塘前等地写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消灭蒋介石的主力部队”“截断敌人的退路”“断绝敌人的交通”等抗日宣传标语。如今,在赖坊九郎公祠前的左边墙上,还保留下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抗战到底”四个大字。在塘前,“义园堂”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宝鉴堂”都曾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驻地,屋内保留了“红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帮军阀来打工农红军”“打倒帝国主义”“打土豪分田地”等红军标语。当年,北上抗日先遣队还在田口游击队等地方武装组织的配合下,打击盘踞在廖屋坪的刀团匪、童子兵。赖坊的刀团匪闻风而逃,土豪虽躲进“新世第”大屋负隅顽抗,但红军打土豪决心已定,毫不手软,一把火将这座大房子点燃,并顺势捣毁了刀团匪在琴源的老巢,给予地主反动武装沉重打击。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地旧址——塘前宝鉴堂
二是筹粮筹款,补充兵员。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其中战斗人员四千多人,分编为三个师,实际上各相当于一个大团;非战斗人员约二千人,包括中央派出的一个随军工作团。武器也很不足,全军团仅有长短枪一千二、三百支,一部分轻重机枪和六门迫击炮,许多战士背的是梭镖。”[13]清流是中央苏区的核心簪,田口、赖坊、沙等地在当时都是清流相对富庶之地,由宁化安乐进入清流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选择经行此处,必有事先预谋。这支部队多为在闽西一带临时突击征集的新兵,战斗力明显不足,故主要负责挑运宣传品等任务。北上抗日先遣队当年在田口的“肇元公祖屋”和塘前“宝鉴堂”等地的驻所,目前都已经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在田口,土豪们面对红军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和威慑力,都不敢有丝毫怠慢,乖乖地把藏粮交出来。而在赖坊、官坊等地,不识好歹的土豪则尝到了红军铁拳的厉害,红军愤然打开土豪的粮仓,并把一部分粮食分给贫苦群众。短短几天时间,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清流田口、赖坊、沙芜等地筹集了一批军粮。与此同时,北上抗日先遣队还加强补充兵员工作。清流苏区干部积极动员优秀青年参军,选调了一批优秀的游击队员补充到北上抗日先遣队,出色地完成了新兵补充任务。田口、赖坊、李家、沙芜、塘前等地均有一热血青年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但他们多在此后的作战中光荣牺牲。当年,塘前“义园堂”的主人张锦文鼓励支持儿子张鹤翔参加红军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地旧址——塘前义园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