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字灿烂辉煌,传承了几千年的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古以来,祖先们创造的文字,或是融合了风俗礼仪,或是解释了事物特征。一个汉字背后就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微观世界。我平时也爱看一些文字书籍,也就当是一种爱好消遣,没想到在研究整理过去藏品时,一个钱币上的文字吸引着我的眼球,今天来说说这个穿越千年的字。
我们来看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正面图案(图1)上方书国家名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8个字,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五角星,下方书兑换说明“每弍拾枚當國幣壹圓”9个字。往里是珠圈,珠圈里有当时的中国地形图(有人称之为“海棠叶”地图,那是外蒙古还没有划出去的中国地形图,1945年国民党政府签字承认外蒙古独立,所以现在中国地形图像“公鸡”形状了)。地图内是镰刀铁锤交叉的党徽图案。纵观这17个文字,華、蘇、維、國、拾、當、國、幣、壹、圓10个是繁体字。奇怪的是唯独只有一个弍字非常特别。
图1
这个弍字不但特别,还非常神奇,它右上方的点千奇百态。从上面图1币可以看出这个币是76圆珠,近岛,六点维、“曰”字繁体當字,弍字点指的方向是兑换说明的“壹”字。其实,除了这种版式之外,还有不少版式币的弍字书法特殊。
图2币 78圆珠,连岛,当字上方有两个圆珠粘连在一起,叫“下连珠版”。这个版式币弍字点指的方向是左边五角星。
图3币 75圆珠,连岛,弍字点指的方向是国字。
图4币 67圆珠,套岛,上连口当字,弍字点指的方向是和字。
图5币 71圆珠,小套岛,弍字点指的方向是共字。
图6币 72圆珠,小套岛,弍字点指的方向是苏字。
图7币 72圆珠,大套岛,弍字点指的方向是中字。
图8币 76圆珠,连岛,由字当,弍字点指的方向是右边五角星。
图9币 72圆珠,无岛,弍字是直角形的不规则点。
图10币 74圆珠,近岛,高币字,弍字是短号式的不规则点。
图11币 74圆珠,连岛,歪田字,弍字是椭圆形的点。
图12币 76圆珠,远岛,弍字是圆形的点。
图13币 67圆珠,连岛,弍字是开叉的点。
区分正面版式的口诀我们可以用“数珠、看岛、观弍字”7个字来概括。也就是说,当你拿到一个五分铜币,想要弄清楚是什么版式,首先就是数清楚究竟有多少个圆珠。然后分清是什么岛。再看看弍字点所指的方向,就容易分清了。
我们来看看图14与图15币,这两个币都是77圆珠,小套岛。不管从地图形状、镰刀铁锤形状,还是两边的五角星,字体的排列形状,都没有多大的区别,非常容易误认为是同一种版式。但只要一看弍字点所指的方向,图14币弍字点指向的是国字,而图15币弍字点指向的是维字,就非常明白是两种不同的版式。
图14
图15
再看看图16与图17两个币。在没有放大设备的情况下,仅凭肉眼比较难数清楚圆珠的个数。在收藏市场挑选,主要靠熟记各种版式的主要特征。图16币是75珠,套岛,左边地图线弯曲比较小,为“图谱79”币,存世量非常稀少,属于珍贵品种。这个版式币最大的特征是国字的上横与币字反文旁的横平齐(图18)。这种国字的上横与币字反文旁的横平齐版式的币,在已知的167个版式币中是非常少见的,绝大多数币字反文旁的横都低于国字的横(图19)。但图16这个版式很容易与图17币混淆(图17币比较普通,存世量比较多),因为图17币国字的上横与币字反文旁的横也是平齐的。图17币虽然比图16币多一个圆珠,但在一般情况下分不清楚。凭肉眼观察,区分是图16币还是图17币,主要看弍字的点。图16币弍字点指向中字,而图17币弍字点指向共字。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对于弍字的点如此多样写法,钱币研究爱好者各有说词:有人认为一种式样代表某一个人雕刻的钢模,是雕刻师傅故意制作的暗记;有人认为这也是一种防伪措施;还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雕刻师傅不认真造成的,如此等等。笔者个人愚见,可能是因为繁体的“貳”字横的笔画太多,共有7笔。如果使用繁体貳字,仅仅横的笔画就有7横,上方要留一个点的位置,底下还要留撇与奈的位置。在这高度仅有3毫米的空间里,雕刻师要雕刻出相当于9至10条横线,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才使用了这个“弍”字。
我们知道,用于表示数值的中文字二,大写是“贰”,繁体字是“貳”。“弍”究竟属于什么字,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开始我弄不清楚,总觉得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正面的其他文字不那么配套。上百度百科查找以后,才恍然大悟。 百度百科解释说:“弍”即“二”。东汉的许慎《说文解字》收有此字,并注云:“弍,古文。”意思是:弍,是个古代的“二”字。
“贰”,本来是副(居于次要地位者)和益(增加)的意思。《周礼》“建其正,立其贰”就是设立一个正职,增立一个副职的意思。“贰”还有再、怀疑、背叛等引申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