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旅游>>正文
特稿:曹锡三(曹希正)的爱国传奇故事(上)
2021-11-18 15:12:28
作者:任湘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陈毅--- 四川乐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外交部长。

    唐铎---原名唐灵运,湖南省益阳人,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曾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主任,辽宁大学副校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在回国的轮船上,学生们并没有沮丧之情,同学们以乐观的精神和旺盛的斗志,面对了这次考验。

    他们多次集中开会,讨论总结这次“争回里昂大学行动”的经验教训。曹锡三好几次参加由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人在船上主持召开的讨论会,他们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争论气氛非常认真热烈。同时,还积极分析研究下一步抗争计划。曹锡三对蔡和森的锐敏善辩、李立三的敢做敢为、陈毅的文艺口才等个性,印象非常深刻。

    他们面对挫折不气馁。通过唱歌、游戏,保持情绪饱满。湖南和四川两部分学生还分别推举李立三和陈毅进行围棋比赛,以期实现心情放松,棋子是用从兵营捡来的小石头做的。

    陈毅喜欢写诗,在船上,有感而发写了很多回国杂诗,借以抒发心中的特殊情感。还把写得有韵味的短诗诵念给大家听,赢得了大家认同的掌声。

    小编附: 陈毅归国杂诗摘选片段:

    地中海上

    我今东归,归向那可爱的故乡。故乡是我的情人,不知她而今怎样?

    欧陆的风云苍茫,一股横流东向。袖手空归的我呀,怎好, 怎好还乡? ……

    船上每一位回国热血青年,夜深人静的片刻,免不了又开始思考人生选择。回国后,走什么样的人生路呢?在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呢?具体干什么样的事情呢?

    当时,人生发展大方向有很多种,比如革命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商业救国等。

    曹锡三心中强烈的愿望,依然是抱着知识报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

    为了统一行动,学生们在船上成立了“被迫归国留法勤工俭学生团“,回国的104人组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推选了二十多人的干事部,曹锡三是干事部成员。他们同沿途各港口华侨代表接触,宣传留法学生的斗争和被迫害的情况,接受侨胞的捐助和关心,同时照顾好在船上患病的同学。

    船途经新加坡时,得到同船的民国政府外交家林长民先生(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父亲)帮助,经他与法国船长及押送军官交涉,同学们被容许上岸一游,并受到当地华侨热  情款待,华侨纷纷上船送衣服,赠钱款以表示慰问。

    到香港后,押送的法国官兵撤走,恢复了同学们的活动自由。

    为了宣传被迫回国的事实真相,为了联系共产党组织关系,也怕引起反动当局的过分注意,蔡和森、李立三、张昆弟、贺果、罗汉、颜昌颐、吴明、周钦岳、刘方岳等22人提前在香港先行下船,转赴广州。此外,到香港之前,已有5人在沿途登岸离开。于是,从法国出发归国时有学生104人,最终实际回到上海的学生是77人。

    1921年11月23日下午5时,曹锡三等77名学生乘船回到了上海黄浦江码头。由于事先宣传通报,上海学生界、商界等社团都派出代表到码头接待回国的同学们。寰球中国学生会总干事朱少屏等人亲自上船表示慰问。

    当时天已黑,大家分头散居不同的旅馆,先安顿下来。

    曹锡三、陈毅、唐铎等24人住进了上海市公共租界三马路荣陞旅馆,10人住三马路上海旅馆,25人住法租界吉祥街的新中和栈,4人住老高昇栈,2人住仁和旅馆,4人住湘益公,2人住永泰栈,1人住望平街合记,1人住陕西会馆,2人住吉升栈,已离团归家2人(王京歧、毛显球)。

    晚上,干事部就推举陈毅、喻正衡、金满城、马寿征等人去各家报馆拜访,送“通启”稿,口头介绍回国实情,当即得到了很多记者的同情和支持。

    曹锡三是“被迫归国留法勤工俭学生团“的干事部成员,曾经参与讨论由陈毅起草的《被迫回国留法勤工俭学一百零四人通启》内容,后该文在 11月24日《民国日报》、《新闻报》等刊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主要是澄清回国过程、原因,说明被迫回国的事实真相,揭露中外反对势力迫害勤工俭学生的各种恶行,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援助,解决全体留法学生一千多人面临的困难。

    11月25日,为了便于组织领导归国学生团行动,干事部成员全部集中住进上海荣陞旅馆。

    下午,干事部派出干事,分头出动各处上门陈情求助。

    曹锡三和梅筑培两人赴淞沪护军使署,喻正衡和林万选两人赴交涉使署、夏时烁赴上海县公署,黎纯一和欧阳淑两人赴商会,周泽厚赴各界重要人士处。通过积极同各方接洽,陈述遭遇,力陈真相,吁请救助。并且分别致电全国父老,北京蔡元培、李石曾等,表述归国学生的行李未带,衣食无着,艰难万状,务请主张公道,恳即设法救助。

    曹锡三和梅筑培两人赶到上海南边的淞沪护军使署时,军使署派出一个副官接待他们俩,耐心听取了他们口头陈情,并接受了呈述意见书,答应转达护军使,两日内回覆。

    小编补充:

    淞沪护军使署---是北洋政府时期在江苏地区设置的一个军方机构,统辖松江、上海一带的防务。淞沪护军使署原址,在上海龙华镇北,今徐汇区龙华路2577号。1927年后为淞沪警备司令部地址。

    交涉使署---北洋政府外交部在沪设特派江苏驻沪交涉员公署,署址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洋务局旧址,负责处理外事、侨务、海关、出入境工作的机构。

    11月下旬,发生一件小插曲。因为付不起住宿费了,旅馆老板请公共租界的英国巡捕来干涉处理。同学们说这个事情与英国无关,有什么事情去找法国当局好了。不久,法国巡捕来要护照,同学们幽默地回答:护照扣留在法国里昂的市政厅,你们不准我们入境,可以把我们再送回法国。法国驻上海领事知道后自觉没趣,只好找上海县长出气,骂中国政府不应该借法国军警之力压迫学生。同学们也大骂地方当局,地方当局只好对学生赔不是,房钱就暂时赊着了。

▼ 20世纪初的上海地图

    11月30日下午四时,学生团在上海四马路岭南楼,召开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及新闻记者茶话会,来宾共约二十余人。当时的全国性报纸《时事新报》、《申报》、《晨报》、《民国日报》、《新闻报》等都派了新闻记者到场。到会各界知名人士有林长民、江湘浦,及王正廷、李登辉两君代表。上海总商会长聂云台因事未到,有专函声明。

    学生团方面,推举曹锡三、喻正衡、欧阳淑、姜毓荣、王泽润、黎纯一、汪腾因等人担任会议招待,推举陈毅、宋光务、梅筑培担任会议记录。

    小编补充:

    林长民---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徐世昌总统顾问,世界国联总会的中国首席代表。

    江湘浦---上海总商会董事。王正廷---中国大学校长。李登辉---复旦大学校长。

    聂云台---曾国藩的外孙,湖南衡山人,中国著名实业家,上海总商会会长,全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

    茶话会首先由喻正衡代表学生团发言。发言内容大意是:到沪后,承各界同情,非常感谢。目前急需筹商具体救济办法,并附陈七条诉求供诸先生研究采录。包括:①请各界致电质问中法政府押送归国理由,并反对继续强迫遣送。②请代向各省继续催促补助留法勤工俭学生已归和未归之具体办法。③因住旅馆所费太大 ,速找定公共宿舍,以省经费。④代向各方面募集款项,维持短期生活,至得具体解决为止。⑤愿作工或半工半读者,请带觅相当工作。⑥愿即回家者,由官厅发给相当路费回家。⑦须等法国行李回家者,生活费由官厅或者社会维持。

    之后,各位来宾分别发言,提出自己的援助办法。共同建议上海方面设法在学校和工厂中,尽量容纳学生,希望商会、银行公会、其他有力个人,加以维持帮助。涉及向社会捐款话题,林长民先生即先捐三十元,并言至北京后,当力为设法。

    最后,由学生团致答谢词,并分发宣言书。

▼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史料,周恩来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文章声援学生

▲ 周恩来奋笔疾书,写下《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命运》长文,分期登载在1921年12月中下旬的天津《益世报》上。详实地记录了他们进占里大的壮举,对这一斗争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愤慨,并呼吁社会上给他们以有力的声援。

    12月初,上海天气寒冷。为了解决生活、求学问题,大家连日到处奔走呼号,饥寒同侵,陈毅等十八位学生先后病倒在旅馆里。

    十八位患病学生分别住在三处旅店。曹锡三所住的荣陞旅馆就有5人,如陈毅、黎纯一、喻正衡、李坚伯、欧阳淑。新中和栈有11人,上海旅馆有2人。

    当时医药无资,慌急万状,大家主动发扬互帮互助精神,热心照顾患病同学,并想方设法寻医问药。

    12月3日,曹锡三与几位同学,托人请来沪南神州医院(由上海参药业公会和神州医药总会开办的中医院)的朱尧臣医生,朱医生被请到各旅馆给学生诊视开药,并善心捐助了看病医药费,解了学生之困。

    12月初,学生团商量起草“宣言”,恳请各界解决他们的求学问题,并提出四条解决办法。该“宣言”在12月7日-8日的上海《民国日报》刊发。

    那段时间,上海各大报纸几乎天天登载有关被迫回国勤工俭学生的新闻,和各界人士对他们支持、关心的消息。经过同学们坚忍费力争取,采取各种宣传办法,终于  造成了相当巨大的社会舆论声势,赢得了上海工商学界开明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迫使上海当局不得不暂时支付他们的食宿费和部分愿意回家乡同学的路费,这样,回国同学的眼前困难获得缓解。

    具体解决情况是,12月9日,淞沪护军使署、交涉使署出面,召集上海商会和教育会等各团体领袖开协商会议,决定帮助学生维持生活一段时间(两个星期),并安排另寻他处住宿,愿意回原籍的学生可以得到费用资助。

    12月11日,原在香港下船的蔡和森、李立三等9人来到上海。他们找到三马路荣陞旅馆,面见了同学们,并且与大家共同商讨了归国请愿的下一步行动方向。之后,陈毅和干事会成员主动说服大家,把争取来的暂时安置费分给他们一些以应急。这充分体现了归国学生患难与共、齐心互助精神,彰显出他们特殊的“战友”情谊。(后来,他们九人也获得了交涉使署补发的回乡旅费)

    其后,干事会还推举代表喻正衡赴北京、姜毓荣赴广州请愿,各省之学生也推举代表回省各自向当局请愿,为全体留法勤工俭学生申请津贴续学。

    每位代表携有学生团历来之文件及沪地报纸舆论记载、正式委托函,及关系人介绍信。湖南籍代表宋光务、黄进、 傅昌钜、廖元瑛等于12月11日晚回湘。四川籍代表陈毅、黎纯一、伍桂馨等于12月12日回川。

    12月13日后,留在上海的学生团陆陆续续离开租界住地,迁至上海华界南市的旅泰中西旅馆、南康浙江旅馆及悦来旅馆等住宿。住费每人每天八角钱,食费每人每餐一角半钱。

    12月22日,曹锡三代表学生团又亲赴交涉使署呈情,姓陆的科长出面接见。学生团请求再延长维持生活时间,让希望继续求学的学生,等待外省求援代表的消息回报后,再决定回原籍与否。

    12月底,为了节省住宿费,在复旦大学首任校长李登辉的协助下,干事部成员和学生团多数人,集体迁往上海复旦大学学生校舍暂住,地址位于徐家汇路李公祠(今华山路1628号复旦中学原址)。

▼ 上海复旦大学李公祠校舍校门

    1922年初,从法国回到上海后的向警予,与蔡和森一道,看望了仍然留在上海的归国学生团部分同学。之后,向警予还给中华教育改进会董事长熊希龄写信,告以“ 接在法女同学急报“,吁请政府设法解决在法勤工俭学女生的生活困难。

    1922年寒假后,复旦大学大学部由徐家汇李公祠迁去江湾校园(今邯郸路校区),于是,被迫回国留法学生团就可以,免费借住复旦大学徐家汇校区学生宿舍一段时间,顺利度过续学前的困难境况。

    最终结果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归国留法学生团的齐心协力争取下,北京政府方面答应接济还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一大笔钱(十万元教育津贴,合七十多法郎),湖南省和四川省政府方面愿意给留法勤工俭学生发津贴。此外,已经归国学生团中,一部分同学拿着路费回到各自家乡,另一部分同学则进入京沪不同学校继续就学。其中,唐铎、廖元瑛就去了上海市的中国公学商科免费学习。上海的复旦大学、中法通惠工商学校也接纳了部分学生继续学习。还有部分学生通过开明人士帮助找到了工作,如欧阳淑、周泽厚、林万选等分别去了中国铁厂、上海青年会、全国铁路建设协会等处工作。

    1922年春,曹锡三等40多名被迫回国留法学生,因为得到李石曾的援助,被召往北京,进入北京中法大学预科续学。该校位于北京西山碧云寺,蔡元培任校长。

    04在上海,与陈毅并肩奋争的珍贵日子

    值得永久美好回忆的事情是,被迫归国同学们在上海期间,被有关工商学界的好心人士安排接待,分别住在上海市荣陞旅馆、新中和旅馆等处。

    当时,曹锡三和陈毅、唐铎等24人,共同住进了荣陞旅馆,其位于上海市公共租界的三马路(今汉口路),24人分别住在6间不同客房。陈毅的大哥陈炎(陈孟熙)则住在新中和旅馆。

    当时,住在上海荣陞旅馆的24位同学,大家共同商量后,推举曹锡三为荣陞旅馆学生代表。此外,曹锡三还被学生团干事部,推举为外对交涉员和接待员之一。

    因为陈毅敢做敢为,白话文写作力强,故而被学生团干事部推举为文稿起草人和记录员。那时,学生团出面举办各界茶话会,或到报馆投稿 、或拜访社会名流、或发出通电、四处募集捐款、联系学校读书等,凡涉及的文稿大多由陈毅执笔起草,内容重点大多是揭露勤工俭学生被迫归国的事实真相,请求各界人士主持公理等等。

    非常有历史回忆价值的是,曹锡三和陈毅等几个人,当时就住进荣陞旅馆的同一间大客房。因为他们都是学生团干事会成员,为了方便讨论和商量每天的请愿事项,随   时调整对外活动方案,大家选择同住一个房间是最合适的安排。

▼ 上海《时事新报》的当时报道,有回到上海的学生分住旅馆情况

▲▼ 图示《时事新报》特别写明曹锡三是上海荣陞旅馆24名学生的代表

    住进上海市三马路(今汉口路)荣陞旅馆的24名学生名单如下(据报纸登载)

    陈 毅 (后为新中国开国元帅 ) 唐 铎 (后为新中国开国少将)
    曹锡三上海市荣陞旅馆学生代表 (后为湖南省首届政协委员,郴县副县长、政协副主席)
    黎纯一  姜毓荣  欧阳淑  向瑞祺  黄 进  喻正衡  廖元瑛  童桂溪  宋绍景  刘武  傅昌钜
    李墨昌  袁若驹  杨立三  彭在国  汪 洋  李坚伯  杨新荣  宋光务  王运储  梅筑培
    同住上海市荣陞旅馆的 24人籍贯分布
    四川           4 人
    陈 毅 (乐至县) 喻正衡 (巴县) 黎纯一 (涪陵) 姜毓荣 (简阳)
    湖南          19 人
    唐 铎 (益阳) 曹锡三 (郴县) 李墨昌 (资兴) 袁若驹 (资兴)
    向瑞祺 (宁乡) 宋光务 (宁乡) 欧阳淑 (湘阴) 彭在国 (衡山)
    宋绍景 (浏阳) 傅昌钜 (浏阳) 刘武 (茶陵) 汪 洋 (石门)
    童桂溪 (长沙) 廖元瑛 (长沙) 李坚伯 ( 长沙) 杨新荣 (长沙)
    王运储 (长沙) 黄进 (长沙) 杨立三 ( # )
    贵州         1 人       梅筑培 (贵阳)

    因为曹锡三和陈毅同住一间大客房,继而发生了难以忘怀的轶事。

    第一件事是,想方设法帮助陈毅等部分得病学生。

    1921年12月初,学生团学生由于寒冷疲惫,共有18人先后患病。上海公共租界三马路荣陞旅馆就有5人病倒,如陈毅、黎纯一、喻正衡、李坚伯、欧阳淑等,其他旅馆也有13人生病,包括陈炎(陈毅的哥哥)。

    曹锡三作为学生团干事部成员,又是上海荣陞旅馆学生代表,当然焦急万分,当即和干事部其他骨干商量解决办法。通过好心人士介绍,终于请来沪南神州医院(由上海参药业公会和神州医药总会开办的中医院)的朱尧臣医生,在了解学生经济困难后,朱医生免费为患病同学诊病并配药,及时救助了病情中的学生。

    由于同住一间房,又都是干事部成员,曹锡三对陈毅同学的病况,关心问候的自然多些。当时,曹锡三迫切希望生病的同学们早点恢复健康,继续投入“战斗”,因为国内外一千多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求学困难尚待解决中,归国学生团干事们是重任在肩啊。

    第二件事是,同学间乡里乡情的交流。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情。

    曹锡三和陈毅同住上海荣陞旅馆的小段时间里,除了忙于争取全国各方支援留法勤工俭学生续学的大事,免不了利用空隙时间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谈国论政、纵论天下大势。同时,还闲聊各自家乡的自然山水地理、名胜古迹、地域文化、民俗人情、土产饮食等话题。

    出于好奇,大家还互相模仿学习对方家乡的日常口头语发音。陈毅谈吐文雅、幽默、风趣,一时间,四川话和湖南郴州话,乡里乡音,飘荡在旅馆的房间内外。其实两地日常口语发音非常近似,很容易听懂。

    另外,他们还互相邀请对方,将来有机会就来自己家乡游历体察。自然而然,陈毅同学对湖南郴县(今郴州)有了初步了解,留下了清晰印象。

    说来也是因缘巧合,陈毅同学后来的革命生涯,竟和湖南省郴县(今郴州)结下不解之缘,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湘南起义”,就是以湖南郴县为中心展开的!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转进湖南省南部,与中共湘南特委共同组织发动了“湘南起义”。1928年2月4日,朱德、陈毅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驻了湖南郴州县城,帮助郴州人民建立了郴县苏维埃政府。

    3月16日,陈毅兼郴县县委书记,政府机关位于兴中街的陈家大屋。4月3日,陈毅率县委和政府机关人员离开郴州,转向江西井冈山,朱德和陈毅率队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从此踏上中国革命的新征程。

    1928年7月24日上午,朱德和陈毅等率领红四军第二十八、第二十九两个团,再次攻入郴州城。为了应对敌人的大反扑,当夜红四军撤出郴州城。

▼ 湖南郴州市兴中街上的“陈家大屋”旧址

▲ 2018年3月27日上午, 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来到兴中街的陈家大屋,现场感慨:“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父子两人跨进同一间旧大屋,前后相隔90年。

    命运巧合的是,五十年代初,曹锡三(曹希正)在家乡郴县参加革命工作,全家人就住在兴中街陈家大屋附近,每天路过陈家大屋。冥冥之中,两位同学30多年后,以先后同处一街道空间,完成情谊的会合。这真是世上最奇妙的事情!太有戏剧性!

    05在上海,得到蔡和森肯定和关心的时刻

    在上海,曹锡三还遇到一次鲜为人知、可能改变以后人生轨迹的重大抉择,也是一生不能忘怀的记忆。

    具体情况是这样, 蔡和森从香港下船回国后,马上就与中共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直接通过陈独秀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很快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工作。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已快半年。

▲ 蔡和森

    1921年12月上中旬,蔡和森赶到了上海,重逢面见了被迫回国的留法同学们。其中,作为留法同学和湖南同乡,蔡和森与曹锡三曾经单独有一次亲切倾谈,于口头交流中,肯定了曹锡三在几次留学生运动中的积极表现和进步意识,并郑重询问了曹锡三有否加入共产党组织(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政治意向。

    可惜,曹锡三当时的内心有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强烈信念,也赞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并没有投身去搞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决心。他可以认同、支持和参加中共领导的进步抗争活动,但是不想受到正式组织的严格约束,个人倾心于读书求学问、自由、无拘束的社会活动,期望以个人的学术研究努力,默默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作贡献。

    当曹锡三把自己内心志向,告诉蔡和森同学后,获得了他的理解和包容。 于是,曹锡三选择了科学、教育和实业救国的人生努力方向,故此,曹锡三就没有在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虽然曹锡三由于个人历史局限性,早年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但是,他一生都坚持做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事情,爱国爱家乡爱人民,永远怀揣一颗党外爱国知识分子的赤诚之心。

    小编补充: 只要是怀揣家国情怀,坚守追求报效国家、服务民众、复兴民族的初心,都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历史证明:任何时期,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都需要各方面的仁人志士携手共同努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曹锡三(曹希正)的爱国传奇故事(下)
·下一篇:特稿:修路工程长岳景忠与安图——安图典藏故事之三十六
·特稿:筑牢红色根脉 助力乡村振兴——浙江省淳安县金萧支队历史馆开馆(组图)
·特稿:艺术展现开国领袖各个时期风采——《伟人毛泽东》名人书画作品展在南昌开展(组
·特稿:论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
·特稿:安源纪念馆党支部集中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组图)
·特稿: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萍乡市红领巾巡讲团走进莲花(组图)
·特稿: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萍乡市红领巾宣讲团走进湘东(组图)
·特稿:“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记萍乡市红领巾巡讲团走进坊楼镇中心小学(组图)
·特稿:“四渡赤水”与“得意之笔”
·特稿:曾日三为保卫下属挺身而出
·特稿:苏鲁交通线纪念馆简介(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筑牢红色根脉 助力乡村振兴——浙江省淳安县金萧支队
赵林:筑牢红色根脉 助力乡村振兴——浙江省淳安县金
特稿:筑牢红色根脉 助力乡村振兴——浙江省淳安县金
艺术展现开国领袖各个时期风采——《伟人毛泽东》名
艺术展现开国领袖各个时期风采——《伟人毛泽东》名
危春勇:艺术展现开国领袖各个时期风采——《伟人毛
特稿:艺术展现开国领袖各个时期风采——《伟人毛泽
王亚丽:论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
特稿:论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
安源纪念馆党支部集中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