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照顾对亲属严格——原西花厅工作人员张永池的回忆
2021-01-08 09:42:13
作者:周秉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95年5月6日周秉宜采访与对话

    张永池:原北京市公用局离休干部,1949年6月至1958年4月在西花厅工作。

    张永池:我1931年出生在东北吉林,老家是山东,父亲闯关东过来的。

    1946年我15岁参军,1947年秋天调到东北局行政委员会工作。1948年9月有许多民主人士沈钧儒、郭沫若等集中在哈尔滨,准备去北平参加筹备新政协,东北局组织了一个班子负责保卫和接待他们,我参加了这项工作。1949年1月,我们把民主人士护送到北京,安排他们住进了北京饭店。不久,总理召见民主党派的人士商量筹备新政协,我又被派去布置会场和照顾总理。1949年6月,成元功(周恩来的卫士长)把我调进了中南海为总理服务,先做内勤。不久,张树迎、韩福裕也来了,张树迎原来在警卫班工作。还有冯佛成,他一直跟着你七妈(邓颖超)。那时总理正忙于建国的筹备工作,频繁来往于中南海丰泽园和香山,我就跟着总理两边跑。

    十月一日建国后毛主席进城也住在了丰泽园。丰泽园前后两个院子,主席和总理各住一个院子,但厨房和卫生间还是合用一个。我去给总理打饭时,总要经过主席的办公室,常看见他在办公、写文章。

    当时住在丰泽园的小孩,有娇娇(李敏)、李纳、叶子龙的孩子、汪东兴的、杨尚昆的孩子,他们全住一个大屋子。秉德和你七妈住,她上中学了,一个星期回来一次。你们家孩子,秉德是先来的,她刚来时衣服带的少,你七妈让成元功和我陪她去东安市场买衣服。你七妈不让用她的小汽车送我们,我们是走着去的。我们给秉德买了一身衣服,还买了洗漱用品。后来有一次秉德生病了,发烧,你七妈说赶快送医院,是老纪(邓颖超的司机纪书林)送的,就用了那么一次车。我对秉德当时的印象是个朴素的中学生,人长得也漂亮。1953年我学文化时,秉德还送了我一本小字典,现在我还保存着。

    第二个来的是秉钧,来了以后送他上的八一小学。八一小学开始设在府右街的李阁佬胡同,秉钧上小学一年级,一个月回家一次,我们几个同志轮流去接他。那时我们三组已经领了两辆飞利浦自行车,属于公车,谁有事谁用。周末我骑着自行车去李阁佬胡同接秉钧,小学生们都在宿舍里等着,我一叫秉钧,他看到我特别高兴,立刻跑出来了。我骑车把他放在前座或者放在后座上,我们一边走一边聊。我那时年轻,平时在院子里忙,不能出去,接你们就能出去转转,觉得也挺好。秉钧回来后就自己去大食堂吃饭了,由成元功给他发饭票。

    周秉宜:大概是1998年,有一次我去天津参加纪念周总理的活动,遇见了一个老同志。他告诉我他1950年代初曾在西花厅大门口站岗,那时总看见一个小男孩,光着头、穿着棉衣棉裤,手里拿着一个搪瓷饭碗从大门出来,去食堂吃饭,又朴素还规规矩矩的,有人告诉他说这是总理的侄子。

    张永池:1949年11月,总理搬到西花厅来办公。你伯伯和你七妈先过来,我在丰泽园留守,待了一个月,看东西,然后才过来。刚过来时,西花厅大门站岗的战士不认识我,还是成元功把我接进去的,他向站岗的战士介绍我说:“这是咱们里面搞内勤的张永池。”
你好像来的最晚,第一次见到你时已经是冬天了,是把你从幼儿园接回来的。

    周秉宜:我是在1949年的9月份,我父母带着我从天津乘火车来北京的。到北京后,我们先在丰泽园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父母就把我送到了万寿寺的军委保育院。进了保育院我就归七妈管了,不过那时七妈受中央委托已经到上海去了,她的任务是邀请宋庆龄来北京参加开国大典。任务完成后她回到北京又生了病。所以我在保育院一住就是两个月。一直到11月,七妈为接待一个外国的妇女代表团,需要先到外宾参观的幼儿园、妇女街道工厂等单位去采点和了解情况,于是来到我们保育院,才见到了我。

    张永池:你小时候长的白白胖胖,见人就冲人笑一笑,也不说话,特别老实。有时在你七妈的办公室,有时在客厅或者卫士值班室,一个人坐着看画报,看小人书,文文静静的。

    周秉宜:我那时老跟在我七妈身后,但是她一般上午都还要上班,我就得从她办公室出来,自己上一边去看画报看小人书。我哥哥和晓枫(彭雪峰烈士之子)、东东(邓颖超的秘书陈楚平之子)他们都在前院玩。

    张永池:总理的工作生活很有秩序,每天的活动安排,几点开会、几点见外宾,秘书都会记在台历上,写的密密麻麻。

    卫士值班室的门永远开着,对面就是总理的办公室。你伯伯的办公室不让你们进,但是有时也会让你们进去催你伯伯吃饭。我们值班时,给总理打了饭回来,值班室专门备有一个大号的盛热水的碗,我把饭菜热在上面,等着总理出来吃饭,但是总理却不肯出来吃饭,催也催不出来,饭热了几次还都不行,你七妈只好搬救兵,就叫小孩子们去叫他。她总派你去,你那时特别小,胖乎乎的,扭扭的就进了办公室,进去后也不多说,只说:“伯伯吃饭了。”过去拉了他就走。你伯伯喜欢小孩子,所以你一拉他就出来了。

    周秉宜:我听粤生姐姐(孙炳文烈士之女孙新世)说过,伯伯在办公室办公,一坐就几个小时,谁叫也不出来。她曾看到七妈为此急的在客厅里来回转圈儿。看来安排小朋友进办公室“打扰”总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张永池:总理工作忙起来常常几天连轴转。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总理要写政府工作报告,三天三夜没合眼,秘书们分三班倒陪着他。我当时年轻,还能盯一阵子。我看他太累,我说:熬点咖啡吧,他点点头,秘书在一旁说:多熬点。咖啡熬好了,总理喝一杯,秘书喝两杯。秘书们都熬不过他。

    周秉宜:我小学同学也对我回忆过一件事:这个同学的父亲抗美援朝时期在前线打仗。1951年夏天伯伯生病了,毛主席让他去大连养病,正好有几个志愿军的军长政委们在大连轮休,他们一见到总理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向总理诉说前线一大堆困难。总理说:大家不要着急,坐下来一个一个说。结果他也没顾上休养,就开始白天晚上连番工作,帮助志愿军解决困难。志愿军派了8个年轻的参谋帮助总理工作,天天熬夜。最后把那几个参谋都给累趴下了,说谁也熬不过总理。

    张永池:你伯伯在办公室办公时,你们不能大声说话,有一次秉钧和东东在值班室聊天,说着说着声音就高了,我就提醒他们:别大声说话。

    周秉宜:我从上幼儿园起就知道:在西花厅后院不能大声说话,因为伯伯在办公或者在休息。记得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寒假,有一天上午我要做功课,先打开铅笔盒,那时的铅笔盒是铁皮的,只听“啪”的一声,铅笔盒盖翻在桌面上,把我吓了一跳,马上就想:“哎呀!千万别把伯伯吵醒!”当时我和我姐我哥我们仨住的东厢房离伯伯的卧室很近,我用的书桌是老式红木写字台,大理石桌面。你想铁皮碰上石头桌面是什么声音,哎呀吓坏我了。那是1952年冬天的事,那时西花厅还有几件过去民国北平政府留下的家俱,后来没过多久,那张红木写字台还有几只红木园凳就上交国务院管理局了。

    张永池:总理工作太忙,对你们小孩说话不多,有时他出来散步看到你们在前院玩,就过去和你们说几句话,摸摸你们的头。他从不对你们发脾气,你们表现的也好,老老实实的,不爱哭不爱闹,也不到处乱跑。当然你七妈也不让你们乱跑,她对你门管的严,除了去大食堂吃饭,她是不让你们随便离开西花厅大院的。后来你们大一些了,允许你们去游泳了,也要看哪个叔叔有空带你们去。

    周秉宜:我记得马列叔叔(周恩来的外事秘书)带我哥哥去过中南海游泳池。我是由我大姐带着我去过一次,后来上学以后,阿米姐(邓颖超秘书张元之女肖远音)也带我去过游泳池。我耳朵怕进水,一进水就得了中耳炎,还是七妈拿了伯伯用的消炎药给我治好了。以后就不敢去游泳了。

    张永池:刚解放时,你家住在东城区的遂安伯胡同。我跟着总理去过一次,只待了一会儿就走了。

    周秉宜:我们家住的那房子是伯伯的南开同学陈颂言伯伯的房子,恐怕伯伯主要是去看陈伯伯去了,陈伯伯当时是华北钢铁局的总工。

    张永池:你爸住的是两间小平房,他身体不好,你妈妈是老师,我印象她是在中学教俄文。那时你家比较困难,孩子多,你们姊妹的生活费用都是你伯伯你七妈给出的。穿的衣服也是他们给买。

    周秉宜:是这样,记得我要上小学了,七妈带着我和我二哥去王府井,在一个卖打折童装的排挡上,她给我们俩一人挑了一件带彩色条纹的毛衣。不过我印象她只给我们买过这一次,因为当时她和伯伯的津贴费也不高,而我们八一小学实行供给制,公家给学生们发衣服和鞋子,不过不发毛衣。

    张永池:1953年国务院改为薪金制,你伯伯一改薪金制就立刻给你们交学费。当时成元功掌握钱,你伯伯七妈他们的工资都是由成元功去领并负责掌握收支。当然照顾你们家里的大小事情还是由你七妈负责。

    你爸常去西花厅,自己去,有时能见到你伯伯,有时见不到,只有你七妈在。有几次我看到你伯伯和你爸爸谈话,你伯伯对他说:“你身体不好,总不能去上班,就退了吧。”是我进客厅给你爸倒水时听到的。那还是1958年以前的事,1958年4月我就离开西花厅了。

    周秉宜:伯伯总觉得我爸一生病就不能上班,那就不应该还拿着国家的工资,可我爸觉得家里这么多人要生活,他心里有压力,伯伯就说:“你身体不好,我养活你。”后来在伯伯的一再催促下,爸还不到60岁就退休了。

    张永池:你七妈对你爸很照顾,你爸每次去,她又给钱又给东西,什么水果啊,补品啊。还说:“都拿走,都拿走。”有些补品是朋友送他们的,那时你七妈身体很不好。象宋庆龄、何香凝他们送的人参啊,龟苓膏,阿胶什么的。总理身体好,他是不吃补品的。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那时每年总理都要找一天,把你们周家在北京的亲戚召集到西花厅来,有十几口子人,一是和他们见见面,另一个是听大家的汇报,检查一下大家的工作情况、思想情况,看有没有人利用他的名义去搞特殊化。去的时候只有一杯水,不管饭。会面完了就各自回家去吃饭,见面就在前客厅。我有时听一会儿,有时不听。这种见面没有你们小孩子参加。

    还有一次他在紫光阁接见香港电影代表团夏梦等人,总理对夏梦讲:“我是封建官僚家庭出身,家中的兄弟们也是各走各的路。”我感觉他对周家亲属要求还是很严的。

    周秉宜:我们长大以后,伯伯也是一再强调说:周家子侄要背叛封建家庭,要向劳动人民学习,要做去工人,做农民,要去当兵。哎呀,标准太高了。

    张永池:总理对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当自家人,他从不骂人,即使发脾气也不骂人,就是给你讲道理,他也从来不整人,我们在他面前都是无拘无束的。

    总理平时吃饭很简单,一荤一素一汤。他爱吃豌豆扁豆,他最拿手做狮子头,有一次过春节,他亲自下厨房做狮子头招待我们工作人员。他说:“平时都是你们为我服务,今天我来为你们服务。”

    总理吃饭时掉米粒都要捡起来吃,他还向我们念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知道他总要吃掉在桌上的米粒,就总是把桌子擦的干干净净。还有,他吃剩的菜,如果是比较好的菜,鱼呀肉呀什么,我们都给他留下来,下顿热热再给他吃,一般的菜我们就给吃了。只要吃了,没浪费就行,谁吃都行,你伯伯人很实在。

    周秉宜:说起“锄禾日当午”那首唐诗,我也是跟伯伯学的,那还是在我上幼儿园时候呢。不过他就教过这一首,后来就再没教过了。

    张永池:总理从外地工作回来或者从国外回来,我们去机场接他,他和接他的领导们一一握手,也和我们握手,很平等。

    记得1955年,有一次印度总理尼赫鲁来访,送了总理十几盒雪茄烟。一般来说如果外宾送的是贵重的礼品,就要上交外交部。如果是水果等消耗品,退还给外宾也不礼貌,就留下来分给大家吃了。那几盒雪茄烟放在客厅桌子上谁抽谁拿,还送给了陈老总几盒。张树迎抽烟,他拿了一支,我不会抽烟也跟着起哄,也拿了一支来学着抽。让总理看见了,说我:“小孩子不学好。”我立刻把雪茄烟放下了。以后我也再没学抽烟,一直到现在,我不抽烟还得感谢总理。

    那些年常有地方的剧团来北京汇演,他们一般先有一场给领导人看的汇报演出,希望得到首长们的审查指导,地点大多在怀仁堂。我们工作人员的家属也能去看,总理说:“剧场别空着那么多位子,那样对演员不尊重。”

    周秉宜:我那时的印象中,值班室桌子上放着的演出招待券是从来没有我的份儿的,七妈不让我拿招待券去看演出,当然她自己也从来不去,至于这些票都送给谁了,按西花厅的纪律,小孩子不允许瞎打听,所以我也不会去问,就一直以为这样的票都浪费了,怪可惜的。原来都给你们了。

    1959年人大会堂建成后,北京市每年春节在大会堂举办一个春节游园会,游园会的票好象也都送给了咱们西花厅工作人员的家属。如今想来,这也是伯伯七妈对大家一年来辛苦工作所表达的一点谢意吧。

    张永池:但总理管我们时该严格该批评还是抓的很紧的。有一次总理在北京饭店找人谈事,谈完之后他让我去找饭。按照他的规定每次在外面吃饭都要把账算清楚,要及时交费。那顿饭我记得是2块8毛钱,当时我忙着照顾总理,没来得及去结账,他上车以后问起来才知道我没交钱,就批评我,从北京饭店一直批评到西花厅。回去后我赶快又骑自行车去了一趟北京饭店,把账结了。

    还有一次,他让一个秘书替他参加一个招待会,这个秘书没有去,说他不愿意去吃饭。那次我看到总理发脾气了,他对这个秘书说:“我不是让你去吃饭,我是让你去了解情况。”

    我和赵行杰原来住在西花厅外院水榭南边的西平房。1956年我结婚,就搬到国务院西北门对面一个家属院去住了,那个小院住了咱们国务院好几个同志和他们的家属。第二年我生老大续平,我父母也从外地来到北京,家里人口多了,我的经济负担一下子加重不少,我也就不再去大食堂吃饭了,每天由我母亲或我爱人琚春英给我送饭。小琚是国棉一厂的工人,工作三班倒,只要她上夜班,中午就过来给我送饭。她一般会把饭送到西花厅大门口的传达室,我再去传达室取。有几次总理和大姐散步出来,在大门口看见小琚,总理总会对小琚说一句: “你辛苦了!” 大姐也跟着说一句:“工人最辛苦了。”我感觉总理和大姐对工人非常有感情。

    周秉宜:你说伯伯七妈对工人阶级有感情,我想起成元功叔叔也对我讲过,伯伯在外院散步看到打扫院子的工人,看到老周叔叔(花工周保林)总要上前去打个招呼。前院大坑里的蔬菜是老周叔叔种的,老周叔叔送来玉米、豆角,伯伯都付钱,而且付的比较多。成元功叔叔说他想不通,说给钱就行了,干嘛还要给那么多呢。七妈说:“这是人家老周辛辛苦苦劳动种出来的,这么一个老工人老同志,我们怎么能只给一点钱。你们就是不知道替人家考虑。”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周恩来:我党隐蔽战线与情报工作的卓越领导者(组图)
·下一篇:特稿:周总理为毛主席查哨布岗——仅以此文缅怀周总理逝世45周年(图)
·2021第一雄文《万岁毛主席》!
·特稿:海纪馆开展“浓情腊八 无惧风雪”研学活动(组图)
·特稿:活着的女兵
·特稿:央视《山河岁月》纪录片摄制组到红十军团21师师长胡天桃故乡取景拍摄(组图)
·特稿:红四军松源会议立丰碑——中央“九月来信”首次摆正毛泽东在红四军党和苏维埃政
·特稿: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工委2021工作会议在京举行(组图)
·“百年荣光 辉煌历程”河北省红色楹联征集启事(图)
·还原真实的志愿军总部通信处长崔伦(组图)
·【微党史】蔡和森: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人(图)
·看到蒋介石住过的别墅,毛主席丢下一句话,扭头就走!(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2021第一雄文《万岁毛主席》!
2021第一雄文《万岁毛主席》!
张越:海纪馆开展“浓情腊八 无惧风雪”研学活动(组
特稿:海纪馆开展“浓情腊八 无惧风雪”研学活动(组
100多年前中医西医打擂台,比擂结果被《申报》大肆宣
100多年前中医西医打擂台,比擂结果被《申报》大肆宣
段艳华:活着的女兵
特稿:活着的女兵
汪德富:央视《山河岁月》纪录片摄制组到红十军团21
特稿:央视《山河岁月》纪录片摄制组到红十军团21师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