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栋华还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顾问,近些年来,各地的红色收藏展览和重要的红色文化活动,以及全国纸品收藏品高层论坛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2013年德州全国红色收藏精品展最佳展品评选中,他和另一位藏友组成的“解放区革命历史文献专柜”荣获特别奖,展出的延安《解放日报》原件合订本,刊有习仲勋同志获得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的老报纸引人瞩目,上面还有包括习仲勋在内的20多位劳模的木刻头像。此外,颜栋华收藏的反映习仲勋同志在关中地区救济河南灾民的数十份老报纸,更是还原了一段重要的党史珍闻。2014年,在山东省党史陈列馆举办的纪念济南解放66周年文献展上,有颜栋华提供的镇展之——《庆祝济南解放特刊》,这是华中九地委宣传部于1948年10月10日印制的,唯一一种当年出版的纪念济南解放的特刊,共收录34篇文章。
2015年9月,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颜栋华从中共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中发掘出一篇四千多字的长篇通讯“济南见闻”(新华社鲁中12月26日电,刊于1944年2月14日《解放日报》),该文用纪实性笔法详细记述了日寇对济南市民的残酷压榨和济南市民的反抗。“这是不可多得的抗战史料”,颜栋华介绍说,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的《解放日报》,是第一个在抗日根据地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日报。从1942年9月起,该报又兼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但《解放日报》在1947年3月随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而停刊。存放在山沟里的《解放日报》和各抗战根据地上报给党中央的报纸,全部被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一把火烧掉,导致流传存世的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原件特别稀少。在颜栋华收藏的几千份抗战报纸文献中,他的《解放日报》批量原件弥足珍贵。而在存世抗战报纸中,专门记载济南市情的报道又少之又少。在《直隶鉴藏》复刊号上,颜栋华的“故纸中的那些抗战事,事实戳穿谎言”一文,就是以日文老报纸中的八路军抗战史料,来戳穿一个时期以来互联网上流传的“共产党军队游而不击”等政治谎言。
2018年,随着济南解放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从部队退休后居住在济南的颜栋华越发忙碌。关于济南战役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摆满了家里的整个客厅,颜栋华分门别类地把报纸、书刊、传单等用塑料袋套起来,以便更好地展览、保存和保护。“这数百件济南战役的一手资料就是我上万件红藏品中的重要部分。这些东西有些是收集得来的,有些是收藏圈里互换的。由于纸张属于易损品,能流传到今天实属不易。”
《人民日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生活日报》和山东网络台、济南市政府网站、德州新闻网等到全媒体报导过颜栋华的红藏事迹。
要让这些红色藏品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功能
颜栋华正在整理红藏品。
解放战争时期于姓烈士通知单,发出者为华野十三纵队卅七师政治部政治处。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颜栋华之所以能够不断收集到一些好东西,全靠胶东、陕甘宁等革命老区的藏友们帮忙提供线索。其中延安时期的那批史料得来,是十多年前从一位专门收集红色藏品的书贩手里买过来的。他则是从一位老革命家中收来的,那位老人去世后,生活在国外的子女们不喜欢这些破烂纸片,嘱托保姆当废品卖了。而收废品的人多了个心眼儿,天不亮就在潘家园门口“守株待兔”,不大功夫,就有人来收,卖出了比废品高十倍的价儿。岂不知,书贩又以更高价把这些东西转让给了颜栋华。十余年过去了,这些老纸片已成革命文物孤品,一张小纸片儿,就抵得过当年几麻袋的总价儿。更何况,其真实内容是无法复制的。
当颜栋华第一次拿到一堆无头无尾的胶东根据地老单据时,又陆续跟踪三年才找齐了这些单据,从60份到400多份再到一千多份,基本形成较完整的“证据链”。对这些陈封多年、看似无用的东西,刘公岛博物馆和威海市博物馆专家、威海市党史专家等一行七人看过之后惊叹不异,称不少都是不可多得的一级文物。例如,这些单据中有老胶东(烟台、威海两地)边区四五十名工人人员的名单,所有工作人员,不论职务高低,一个月菜金都是一块五毛钱,全年特支费才花了三块五毛钱,主要用于探望伤员和病号。为了庆祝建国70周年,威海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政府和市文旅局,以及市博物馆准备共同组织了一个"胶东革命历史文献展览"。为此,颜栋华准备了两个多月,从数千多份史料中精选出几百份,并细分类别进行注记,在上千平方米的大厅展出后,令参观者感到震憾,令专家学者惊奇。展览从国庆节前开始一直延续到十月中旬,前后共展出两个多月,数万人前来参观,当地媒体纷纷报导。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时,此展览荣获“山东省2019年十大优秀展”的称号。
几年来的参展实践,使颜栋华深深感到,以史为证,才能不忘初心。从胶东沿海到陕西山沟,从自己所藏真实史料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共产党和八路军,是如何把老百姓凝聚在一起。颜栋华说:“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绝对正确,这是历史实践所验证了的。
“收藏于个人,奉献于社会”是颜栋华搞红色收藏的核心思想。他退休之后,已抽时间对数万件红藏品作了部分整理和统计,同时也陆续写了几十万字的心得体会,有的万字长文等还发表在《藏书报》等报刊。但由于济南家中有90多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北京这边有外孙需要照看,经常是北京、济南两头跑,有关红藏品的深入研究只能插空进行。
颜栋华感到,这几万件红色藏品是一座富矿,是个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开发出最大潜力的系统工程。例如,如前所说的金矿账册,还有许多细节,账册上记载“1940年7月23日,金库领招待费两块五毛钱,接待财政部周同志”。研究抗战黄金的专家对这件东西如获至宝。文献中还有很多史料和线索值得开发和利用。
这些史料中不仅有刊登毛主席为张思德追悼会所作悼词“为人民服务”的《解放日报》和《抗战日报》,而且还有延安召开各木炭厂联系工作会议的材料。材料上各个木炭厂当时有多少工人,一天能烧出多少木炭,这些数字记录真实可靠。有各单位如何完成烧木炭任务的经验交流,有如何完成1944年的生产任务指标措施,有“怎么烧木炭”的工艺介绍等。张思德生前部队北京卫戍区某部对这些史料非常渴望,有关同志正在与颜栋华进行接洽。
收集藏品离不开藏友支持,而整理挖掘藏品内涵更离不开社会各界支持,像巜藏书报》、《中国收藏》杂志,还有当地新闻媒体都给了颜栋华不少支持鼓励。如1942年成立的八路北海独立团打鬼子两年半,截止到1945年9月北海独立团进东北之前,一共牺牲了372个人。而颜栋华手里有一个302人的名单,山东省民政厅烈士宣教处专门派人协助整理了七天。八路军北海独立团史料以及背后的故事,就如同又一个红色经典电影《集结号》。
最后,颜栋华谈及,如何挖掘出民间红藏品的最大效能,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做到实处,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应是红色收藏者更为重要的事情。
余笔:
目前,已有北京、山东、陕西等多地大学或革命纪念馆、国家文博机构,以及企业,在与颜栋华洽谈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红色珍品。有单位愿意出人出钱出地方,对这些红藏品进行合作研究、展览展示、编书出版等,力求让这一大批红藏原件发挥出更大的传播红色基因、党史教育等多重宣传作用。颜栋华说,在做出某种决定之前,他希望能找机会与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的同志沟通沟通,不光想谈他个人的红色收藏事情,而是想谈全国的整个民间红色收藏,看从国家层面如何开发利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