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吴继璋(乳名:北北);姐姐吴晓静(乳名:东东);弟弟吴承璋(乳名:西西)。我们姐弟三人是革命烈士吴国璋的后代。
前几日,沈阳军区八一学校56级学长谭百庆、展小梅和62级校友徐江宁,用微信联系上我,告知徐江宁的母亲李雅香阿姨至今仍保留着一本珍藏了65年涉及到我弟弟的一本烈士子女抚恤证。
李雅香阿姨从上世纪50年代起直至退休,都在沈阳军区八一学校担任主管会计,负责发放全校烈士子女的生活抚恤金。
65年过去了,虽然时光悄悄磨蚀了抚恤证封面靓丽的印迹,但它骨子里却依旧保留着红色的本真;虽然抚恤证在李雅香阿姨的箱底默默沉睡了65年,但它醒来后,将向世人袒露祖国母亲对烈士子女无垠的呵护与真诚的关爱,将昭示“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实例!
抚恤证扉页上清晰印着:
一、此证发给目前在军队内部尚未处理应受抚恤的牺牲、病故干部妻、子、女使用。
二、凭此证按月向各级财务部门领取抚恤金。
三、凡牺牲、病故干部妻、子、女已就业或处理回乡者,停发抚恤金并将此证上缴东北军区干部部。
四、此证如有遗失应立即报告,请求补发。
抚恤证首页:
享受抚恤者
部别:三十九军 职别:儿童 姓名:吴西西
年龄:3 性别:男
与牺牲者关系:父子 享受抚恤理由:因该儿童的父亲牺牲
何部首长批准:三十九军张竭诚、李少元
抚恤证正页:
牺牲、病故干部情况
部别:三十九军 职别:副军长 级别:军级
姓名:吴国璋 何时入伍:1930年 何时入党:1935年
何时何地何故牺牲、病故及其他原因:一九五一年在朝鲜牺牲
抚恤证内页有1955年至1958年抚恤金发放记录。
每月20元抚恤金,我们姐弟三人加在一起就是每月可从政府领取60元的抚恤金!这在65年前,是何等的珍贵与富足。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生活费平均为8-9元,40-50元工资即可养活一个五口之家。
当时我们姐弟三人年纪小,对于金钱都没有什么印象,只知道无论是上幼儿园、托儿所,还是上小学、中学,吃饭、穿衣、更换日用品都不用操心,从来就没有过为钱而发窘发愁的时候。
我们姐弟三人每月60元的抚恤金,今日再细细算来,颇有感触——1955年,是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年。我国在借鉴苏联、朝鲜等国家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在全国实行行政级别工资制,行政级1级到24级,月工资从590元到45元不等,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前后历时30余年。
那时,新中国刚刚诞生,国家并不富强,经济并不发达,可是共和国没有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及其他们的亲人,共产党没有忘记那些拼着命为穷人打江山的革命先烈及其他们的亲人。我们这些沐浴党的恩泽的烈士后代,坚信一条志根于中国大地的真理: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存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首我们曾经历过的生命。一如春天感恩冬天,给他萌芽;夏天感谢恩春天,给他绽放;秋天感恩夏天,给他耕耘;冬天感恩秋天,给他安详。
抚恤证的尾页,赫然印着一颗朱红的大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干部部 一九五五年一月一日
注:学长谭百庆的父亲谭开云是开国少将,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首任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沈阳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军区第三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和兰州军区副政委。
这本烈士抚恤证应当是当年由谭开云将军主持颁发的。
手捧着彤红的抚恤证,心中除开真挚的感恩之情,更多的则是对父亲,对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怀念。
1919年4月,父亲出生在大别山脚下的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彭畈村一个交通闭塞,住户稀少的古老村落——吴老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