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走各地的同时,萧楚女笔耕不辍,在《新蜀报》《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社论、时评,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的罪行。他出版《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同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主义派进行论战,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即便是反动派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他的文章“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在《新蜀报》任主笔期间,他兼任该报“社会青年问答”专栏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对青年们在读书、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不少男青年猜测他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于是,一封封求爱信雪片似地飞到编辑部。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萧楚女只好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
1926年1月,萧楚女来到广州,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政治讲习班教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职。他在授课之余,还常常深入学员中参与讨论,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到马列主义的名词解释,政治、哲学、历史、文学……方方面面的问题,他都能回答得深入浅出,深受学员欢迎。在广州期间,萧楚女还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筹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几十年后,毛泽东在讲话中仍不忘提起他,称赞他文章写得漂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主要靠他”。
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萧楚女在病房被捕。反动军警对病中的他多次进行酷刑审讯,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至死保守党的秘密。4月22日,蒋介石电令将萧楚女等秘密处决。在刑场上,行刑官问:“萧教官,在这生死一瞬间,你愿意改悔吗?”萧楚女昂然回答:“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随后,他与40余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英勇就义。
萧楚女曾说过:“一个人从生以后一直到死,都要做对人民有益的光明正大的事,虽然肉体死去,而精神是不灭的。”他用自己豪迈壮烈又绚丽多彩的革命历程,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书写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为追求国家的前途、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光明而燃烧自己照亮未来的伟大篇章。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