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站1955年小街的情形。东海县档案馆林娣提供图片
民国10年(1921年),陇海铁路徐州至大浦段开始修筑,至1925年通车营业,始设阿湖镇、牛山、曹浦、白塔埠4个站。牛山站建站之初,博望人李敬麟(曾任红15军东海9团营长)、李孙氏(望烟人,地下党员、交通员)夫妇便在此居住。
东海县人民政府原设在石榴树村,1953年秋迁海州。其后不久,国家决定在东海县的中心位置陇海铁路线上的牛山建立新的县城。当时的牛山火车站为四等车站,车站外居住着十八户人家,破旧低矮的茅屋组成一条倾向东北的小街道,弯曲脏、乱、坎坷不平,大约一分钟可以走完。为了保存资料,曾请照相馆人员拍摄了这些旧房屋的面貌。其中一张题为《牛山站1955年小街的情形》。照片中的5个人便是李孙氏(左二白发坐者)一家,从左至右分别是李孙氏的长子李洪玉(白河区五村联防大队队长兼指导员,1947年入党),长孙李运法和三孙女李运美、四孙女李运花。
民主革命时期,东海县党组织在牛山站北侧(今东海火车站广场东)的李敬麟、李孙氏夫妇家设立秘密交通站。李敬麟1928年经张曙时介绍加入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其夫妇二人在此靠卖茶水谋生。1929年6月,国民党东海县当局发动“六一”大逮捕,中共东海县委书记李超时被通缉,江苏省委将其调往上海。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李超时经由牛山站上火车。交通员李孙氏为掩护李超时,与跟踪李超时的特务扭打翻入火车下,特务被车压死。李孙氏左腿被火车压断,被送到海州义德医院,生命挽回,从此只剩下一条腿。得到消息的冯硕仁冒着被捕危险,探望了她。冯硕仁告诉李孙氏14岁的女儿李洪兰:“你长大后,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革命而流血的,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李敬麟去世,他的家人一直在小街居住。李孙氏逝后,其子“抗日铁匠”李洪玉(1958年参与组建东海县机械厂,为主要技术骨干)携子女响应党的号召,1963年下放参加农业生产(1989年农转非)。李运法、李运花兄妹,如今在内蒙古和东海县安享晚年,他们一家人的名字,当年居住的小街和往事,散见于地方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