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振的父母和妻子、女儿既是纯公益的樊氏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是志愿者,同时也是樊氏图书馆的出资人。只有不停的支出没有任何收入,连续25年免费服务社会

樊振在读书

樊振周加侠夫妇在整理图书

连云港邓演达文献馆

彭雪枫之子彭小枫上将与张小固、樊振交流(左起)

全国最美志愿者樊振

全国最美志愿者樊振为雨花英烈后代讲解

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樊氏图书馆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樊氏图书馆

在樊家书屋原址兴建的樊氏图书馆
在美丽的江苏东海西双湖畔白石岭自然村,有座传承百年的私人图书馆——东海樊氏图书馆,他的主人樊振便出生于这里。民主革命时期,这里属于敌占区,樊振的曾祖父是爱国民主人士、曾祖母是交通员、外祖父是“抗日铁匠”、曾外祖父是老红军、曾外祖母是交通员……。党的秘密交通站有4个设立在他们的家中,其中“苏鲁交通线白石岭交通站”便设立在他曾祖创办的樊家书屋。
1972年出生的樊振,从小就经常聆听老一辈讲述鲁南苏北地区的革命斗争,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他们忠诚于党,是党的功臣,10多位族人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1990年,樊振投笔从戎,部队驻地在南京。清明节,新兵连战士们步行到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受教育,在烈士纪念馆,樊振见到了东海籍冯硕仁、冯菊芬烈士的史料,因属同县又曾在樊家书屋留下革命的足迹,身在异乡的他倍感亲切和自豪,从此开始留意这两位烈士,并开始了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为日后撰写烈士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退出现役后,樊振就将家中遗存和个人省吃俭用购买的图书向社会恢复开放。从1996年第一个世界读书日算起,他和有同样爱好的妻子累计自筹资金300余万元,连续25年免费开放,先后向国家图书馆、中央党史研究室等30余家机构赠送图书、历史文献上万册,服务群众超过20万人。入党第10年,他自愿向中共中央组织部多交党费1万元。他争做扶危济困的“爱心大使”,累计捐款捐物30余万元,帮扶贫困学生1200余人,在他的引领与推动下,全县有近3000人加入到送书、送戏、送服务的文化志愿服务大军中。他的先进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栏目、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等国内60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1998年,他将书屋改名为樊氏图书馆。成为全省唯一挂牌为公共图书馆分馆的民间图书馆,同时也是国内唯一挂牌的邓演达文献馆(DENG YANDA LIBRARY)。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购买历史资料,积极主动联系有关组织,联系老同志、红色后代和专家学者,不断丰富图书馆的红色文献资源。通过深入学习、探索中国革命历史,樊振对东海地区革命历史、苏鲁红色交通线如数家珍。2019年,樊振以市政协委员身份提交的《关于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提案》得到落实,2020年他撰写的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冯硕仁冯菊芬传》公开出版,他还承担了《张霁帆传》的撰写任务。他数十年如一日,深入研究邓演达等先烈事迹,10年出版《邓演达年谱会集》《回忆邓演达新编》等图书资料30余部。
樊氏图书馆自恢复开放以来,即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秉承公益传统。日常覆盖10公里半径300余平方公里范围,同时向周边城市以及海内外读者提供服务。2019年接待来访参观、学习交流、参考咨询逾2万人。庚子新春,疫情肆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樊振将樊氏图书馆于1月24日(除夕)主动闭馆。闭馆期间,他发起并组织了30余名志愿者通过微信、QQ、电话为5000名少年儿童和成人读者免费提供线上24小时的参考咨询服务,及时将党和国家的声音,通过网络传递给广大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