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北京,和煦的春风轻西花厅轻掠过中南海西北角的一个院落,吹拂着满院的海棠树。
这个名为“西花厅”的四合院建筑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曾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庭中的海棠花是总理生前最喜爱的花。
苍松翠柏掩映下,这里依旧是当年的红柱、灰瓦、绿纱门,长廊、石阶、清水池。轻风拂面,枝条摇曳,西花厅主人昔日赏花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如今,西花厅海棠花又要开了……
1949 年 2 月,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带着一个重大使命来到北京(时称北平),全面考察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京的驻地。在赴北京西郊实地勘察后,香山成为最佳选择。这里距离城区较远,易于警卫,便于防空。
1949 年 3 月 24 日上午 12 时,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思想的毛泽东,从西柏坡启程,奔赴北平城。3 月 25 日晚,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率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香山。香山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的指挥部和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站。
早在党中央进驻香山的一个多月前,北平和平解放。2 月 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进驻北平入城式。 在香山,党中央和毛主席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在国共谈判破裂后,中共中央军委一声令下,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挥师向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进军。在香山,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香山,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周恩来接见出席中华全国学生第六届代表大会的代表。前排左起:刘澜涛、陈毅、周恩来、林枫、习仲勋、胡耀邦、胡克实。
1952 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西花厅合影。
海棠花前的邓颖超。
当时,新中国正处于紧张的筹建中,周恩来每天日理万机,在第一届政协筹备会议开会的那些天中,他一天一趟,有时一天两趟从香山往城里赶。那时的路还很不好走,有时实在太晚了,就干脆在中南海找个地方住下了。周恩来当时命人接收中南海时,或许并没有想到把中南海作为党中央的办公地,当时只一心考虑筹备政协会议。
那时,北平街面上最多见的就是人力车,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不多,小轿车就更少见了。所以当中共领袖的小轿车频繁在城里活动时,小汽车队一出现,进进出出中南海,就显得十分抢眼。一些暗藏的国民党特务伺机搞暗杀破坏等活动,他们一看到路上的小汽车,就分析可能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来了,多次准备进行暗杀活动。周恩来总是这样奔波既劳累又浪费时间又增加了安全保卫的难度。所以,周恩来便和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带着统战部的同志,率先进驻中南海。
随后,中南海的修建工作也随即紧张展开。在召集修建科研究修建中南海的会上,从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住宅到中央各部的办公地方,到中央领导人会客开会的地方、就餐的地方,周恩来都一一提出了修建意见和方案。当时,修建科的同志们感到纳闷,后来才知道,自周恩来率先进驻中南海之后,他早已在工作之余,对中南海的各个建筑、中南海的整体布局,直至每个角落都进行了考察。为此,周恩来在布置修建中南海工作任务时,早已成竹在胸,点面俱到。周恩来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不由得使人们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
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的突击劳动,中南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打了一个报告,请党中央迁入中南海。
周恩来住的地方清朝时名曰菊香书屋,系藏书之所。它位于勤政殿和颐年堂之间,是丰泽园的附属建筑,前后三进,每进都是四合院结构。最后一进院子是五间正房,周恩来住东面两间,西面两间是林伯渠住。以后这个地方让给了毛泽东住。周恩来搬到了中院办公,不久江青也要进城,周恩来又让出中院,搬到前院的东厢房。开国大典之后,身为一国总理的周恩来再住在这里已不是长久之地。之前,周恩来曾经到过西花厅。西花厅的院子里正逢海棠花盛开,芳香满院,清香飘溢。周恩来特别喜欢海棠花,他说海棠是“群花”。这样,他选中了西花厅。于是,1949 年的 11 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搬到这里居住和办公。
西花厅位于中南海的西北角,两面临街,因其在中南海所在的位置而得名。在西花厅的东面,还有一个被称之为东花厅的院落。
西花厅是清末宣统年间修建的那种京城常见的旧王府式四合院建筑群。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住过的西花园。北洋政府时,是国务院所在地。
自天安门广场沿长安街往西经过新华门继续向前直到府右街南口(六部口),由此向北转弯沿中南海红墙一直到达近府右街北口处,见到那个有国徽的西北门、往里向左一拐便是西花厅。
1974 年 6 月 1 日中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总理走出了他曾居住了 26 年的西花厅,住进了解放军 305 医院。这一走,周总理便没有再回来。1976 年 1 月 8 日 9 时 57 分,伟大的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在此又继续居住了 16 年。
1953 年 9 月,习仲勋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长。1954 年 9 月,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习仲勋担任国务院秘书长。1959 年 4 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仲勋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图为1953 年,习仲勋在中南海。
在担任政务院秘书长和国务院秘书长初期,习仲勋同周恩来都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周恩来日理万机,常常要忙到深夜,睡眠时间很少,第二天还要很早起来投入工作。作为秘书长的习仲勋,在国务院日常工作运转中处于中枢地位,具体事务非常繁多,一会儿召集开会,一会儿各部门来人向他请示汇报工作,人员来来往往,难免会影响到周恩来的正常工作和休息。习仲勋毅然从西花厅搬到与之一墙之隔的工字厅北院,和几位副秘书长挤在一起办公。他宁愿自己办公条件差一点,多跑些路,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影响到周恩来的工作和休息。有时候由于工作情况紧急,习仲勋都是一路小跑往返于西花厅和工字厅北院之间。
从 1953 年到 1962 年间,西花厅留下了习仲勋和周恩来为国家大事日夜忙碌亲密无间的身影。然而,正当功勋卓著、年富力强的习仲勋,这位国务院的“大管家”、周恩来总理的“好助手”以饱满的热情协助总理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而忘我工作时,仍未逃脱险恶之人的攻击陷害。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康生硬说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把刘志丹写得比毛主席还高明”,“利用小说进行反党”。“作者之所以敢这么写,就因为幕后有个习仲勋”。 文化大革命中,习仲勋遭受关押、监护,失去了协助周恩来总理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机会。日理万机的周恩来在累的不行的时候,曾念叨说,要是有仲勋在,该有多好啊!
粉碎“四人帮”后,习仲勋于 1978 年 4 月 5 日南下主政广东,当年 12 月至 1980 年 11 月间,出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他到任不久,即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大胆地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他说:“当年的陕甘宁就是特区……你们要杀开一条血路。”
1978 年,习仲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与邓颖超亲切交谈。
海棠花开的时节。
1980 年 2 月,中共中央为习仲勋平反。当年 9 月,习仲勋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调中央工作。1981 年 6 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习仲勋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 年 9 月,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他在中南海勤政殿协助胡耀邦同志又日夜操劳了七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