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空军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个谜,他们好像一个晚上便学会了一切”
美国空军连遭打击后,在清川江以北的空中优势受到很大削弱,被迫放弃对朝鲜北方铁路“三角地区”的封锁。美国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美方还承认“米格曾把战斗轰炸机逐回清川江以南”,“绞杀战是失败了”。
美国空军在其“绞杀战”失败后,从1952年夏季开始,将空中突击的重点转向工业设施和城镇,企图“从空中施加压力”,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停战条件。1952年6月23日,美军出动300余架次飞机袭击水丰发电站。志愿军空军从此开始了以保卫重要目标为重点的作战,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刘震与儿子刘卫兵合影。
1952年7月至10月,正值朝鲜多云多雨季节,在那样恶劣气象条件下,志愿军空军能升空作战的飞行员仅有50%。刘震组织参战空军部队迎难而上,发扬勇敢精神加科学态度,在最低气象条件下积极出战:不断改变战术,多次采用小编队多梯次迂回到美军F-86机的后面,打美军的战斗轰炸机。在多云多雨季节的4个月内,共战斗出动305批、2455架次,其中同美机空战35批338架次,击落击伤美机44架,多次粉碎美军大机群进袭发电站系统和安东江桥的企图。
这个阶段的初期,刘震除以主要精力指挥作战外,还为空军师、航校机关和部队到志愿军空军轮番参战做了许多工作。他经常亲自介绍作战情况,交谈自己在指挥空战中的经验体会,尽可能地使见习人员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在组织部队参加轮战的过程中,他要求参战部队在每次空战前后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军事民主,开展战前“出情况,想办法,订方案”,战后“评指挥,评动作,评纪律”活动,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吃一堑长一智。
随着空战规模的扩大和美军战术的改变,刘震逐步感到编队协同在空战中的重要性,亟须探求空战战术原则的迫切性。通过多次研究,刘震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在空战中,志愿军空军宜采取多批小编队、分梯次进入战区,集中力量在一个空域内,以四机为战斗单位,前四机与后四机拉开高度差,形成有进攻、有掩护之势。当时,志愿军飞行员亲切地称之为“长蛇阵”。美国飞行员吃过大亏,对它体会最深,敬畏地叫它“阶梯战术”!刘震在空战指挥上的实践出真知,是1952年4月以后空军党委逐步形成著名的“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的理论源泉。
1952年10月29日,彭德怀到安东“空联司”指挥所检查工作,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志愿军空军的作战成绩。同时,宣布刘震调回东北军区空军(仍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担负后方建设任务;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职务由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代理。1l月5日,刘震退出空联司的作战指挥,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抗美援朝之旅。
对于刘震指挥志愿军空军缔造的辉煌战绩,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如此评价:
过去,在我们的飞机没参战前,敌人即使是1架飞机也敢往我们后方飞,毫无顾忌地飞来飞去。我们的飞机出动后,敌人1架飞机不再敢飞了,起码都是4架的编队,另外也不敢大胆深入,怕遭我们的飞机截击。10月的一天早上6点多钟,我坐车去后方部队视察,刚一上路,就碰上了敌人B-26飞机。我们的车正好在路中间,路两旁也没有隐蔽物。我心里想,这下麻烦了。我正在这样想时,敌人的飞机忽然往回飞了,怎么回事呢?我感到奇怪,抬头一看,啊,原来是我们的飞机飞过来拦截,敌机仓皇逃跑了。……
我空军积极参战,很快迫使敌战斗轰炸机的活动空域撤到了清川江以南,迫使敌B-29型战略轰炸机转入夜间活动,大大减弱了敌空军优势。敌人叹道:“中共的空军严重地阻碍联合国军空中封锁铁路线的活动。”
后来,美军远东空军司令奥托·威兰在回忆录中写道:
那一段时间,对于远东空军来说是一个灾难重重的日子,中国空军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个谜,他们好像一个晚上便学会了一切,他们似乎在冥冥之中有神的相助。
也许,刘震就是那个“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