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一、向善、向上与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优秀传统
这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而从孔子那里开始就把审美看作是道德的起步;又把道德视为审美的完成。这在孔孟的一些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正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又如孟子对壮美人格的一段描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再看《孟子·公孙丑上》那段著名的浩然之气论——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这种以儒家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源流——道德主义,一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主流。像“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等等无不充满着壮美的人格精神境界。
二、毛主席诗词就是这种中华美学精神在新的时代“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弘扬的典范
【毛主席手书《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胡澄供稿】
作为一代政治巨人的毛主席,雄韬伟略,改地换天;作为一位革命歌手的他,风骚高标,开一代词风,胜百家俗韵。一卷“毛诗”在手,读起来令人心身俱热,欲罢不能。太史公的“无韵之骚”——《史记》,古人读之亢奋不已:“读游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茅坤《史记抄·序》)而毛主席诗词也有这样的功效。更以那独特的骚韵,抒发了一位人民革命领袖的襟怀,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与建设图景,真为“风骚韵史”。这磅礴而深厚的“凤骚韵史”是一位伟大政治家兼伟大诗人的壮美艺术结晶。我们要领略它的风采,那就不能仅凭“诗词中的经道”言之了。幸好,正是毛主席自己为自己写了一部“诗话”,这便是发表了七十二周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毛主席是伟大理论家与实践者,“毛诗”正是《讲话》美学理论的实践精品。这座美学高峰虽然“仰之弥高”,但却不是“钻之弥坚”的,钻研的径途已在《讲话》中指示给我们了。我们就试从三条径途导胜品评一番。
第一,政治家之眼与诗人之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这是唯美主义的论调,不合文学史之实况。真正的文学家,“诗人之眼”与“政治家之眼”是密不可分的一双眼。正如《讲话》所说:“和政治平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鲁迅也说过:“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而“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讲话》)“群众的政治”也绝不是指狭隘的“政治运动”,它是指“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讲话》)阶级的群众的政治色彩,如灿灿“红霞”(毛诗有谓:红霞万朵百重衣),正是“毛诗”的鲜明特质,这绝不是那些弄月呤风,拈花斗草的文人诗词所能相比的。
古人说:“文以气为主,不可力强而致”(《典论·论文》)。孟子倡养气之说,而毛主席则养浩正气于激烈的群众政治斗争之中!他“唤起工农千百万”,“逞天兵怒气”,“起钟山风雨、渡百万雄师”,“一唱雄鸡天下白”,缚住苍龙,终成伟业!又率领“六亿神州”,“落五岭银锄,摇三河铁臂”,“踏遍青山人未老!”胸中浩气,腕底千钧,感而为诗,谱而成韵,如海浪天风,波涛自涌,无一语不壮美,无一韵不高迈。这横绝太空的洋洋浩气也源于马列主义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讲话》)对于“人生易老”,诗人丝毫也不悲观,一方面“只争朝夕”,一方面“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世界巨变,热烈欢呼“人间正道是沧桑”;试看这力裁昆仑,撞折不周,驳倒秦皇汉武,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万钓笔力,不是无产阶级政治家能有此胸襟否?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说诗晬语》)毛主席正是具备了这第一等襟抱——波澜壮阔的群众政治斗争;第一等学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产生了第一等真诗——毛诗。
【毛主席手书《忆秦娥·娄山关》,胡澄供稿】
第二,革命者的情怀。诗为情语,“毛诗”不尽是钢音铁韵,也有情深似海的优美篇章。但也与一般的情词悼诗不同。为群众政治斗争而牺牲的烈士们“为有牺牲多壮志”。在革命中他们为群众的利益而死——“直上重霄九”,革命胜利了,六亿神州的壮举使“芙蓉国里尽朝晖”,那些乘风而去的忠魂又“帝子乘风下翠微”,红霞万朵映红了他们的衣裙。这“一升一下”包含了诗人多少深情啊。这些雄奇瑰丽的诗句闪烁着人性美的光泽。“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但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讲话》)儿女私情,呜呜咽咽,不是伟大政治家的情怀,怀念为革命而奋斗——“曾伏虎”、缚苍龙的烈士,“泪飞顿作倾盆雨”比“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的人性更为绚烂情深。
【傅抱石国画毛主席词意——《忽报人间曽伏虎》,胡澄供稿】
第三,谁主沉浮——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毛诗”唱道:“红旗卷起农奴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讲话》说道:“对于人民,这个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不应该歌颂?”这也是“毛诗”之美的“不同寻常”之处,自古只闻“羽扇纶巾”的周公瑾;“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辛壮士,把“农奴”当做历史主角来歌颂,也只有我们伟大的马列主义诗人政治家毛主席才做得到。《讲话》说:“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的历史前进。”毛诗所表现出来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长征精神;“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斗志激励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六亿神州”把“高峡出平湖”的伟大设想变为现实。
【《毛主席诗词》手稿本,胡澄供稿】
毛主席诗词给人的总是崇高与壮美的美感,这种崇高是深深植根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斗争中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审美的主体——人民本位,毛主席无论是在文艺理论中还是在文艺创作中都确立人民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并非心血来潮,也不是出于一时的需要,毛主席的以人民为本位的美学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合乎情理的展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就是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时期的最壮丽的道德与伦理。这正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传承与弘扬!而继承弘扬这种红色文化也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建国以来出版的部分《毛主席诗词》版本,胡澄供稿】
三、“指出向上一路”——毛主席诗词中表现的中华传统美学意境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
做为一位“群众政治”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经纶余暇,“偶尔做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宋代学者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的这句“指出向上一路”正是“毛诗”的艺术魅力所在。有出息的文学家要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不能仅仅做一名“弄笔者”长一只“诗人之眼”,而要胸中长存“群众政治”的浩然正气,感受人民与时代的气息,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这就是为《讲话》所阐明,为“毛诗”所证明了的真理!
【新时期以来出版的部分《毛主席诗词》版本,胡澄供稿】
【《毛主席诗词》英文本,胡澄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