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青春换得江山壮——天津警备区离休干部贾玉珍采访记(组图)
2020-11-09 09:33:22
作者:王春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当我写下本文的题目时,首先跃入我脑海的是毛泽东主席的这两句著名的诗句。因为本文记述的女主人,不仅有着红梅一样的风致,也有着劲松一般的品格;不仅信念坚如磐石,而且临事从容不迫。所以,毛泽东主席的这两句名诗,用以形比本文的女主人,感到十分的恰当贴切。

    因撰写故乡英雄故事系列文章缘故,2020年10月23日上午,我到天津警备区第一干休所,采访了原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宋长庚将军的夫人贾玉珍阿姨。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采访贾玉珍阿姨,早在2011年3月,我就采访过贾阿姨,此后又与贾阿姨通过几次电话。后来,写成了一篇文章《从修车铺伙计到省军区第一政委》,分别发表于著名的文学网站《靓丽风景线》、《诗梦》;之后,又发表于家乡的文学杂志《阳春》和全国著名的《中红网》(在《中红网》发表时,稍作修改,并将文题改为《共和国不会忘记》),以配合全国上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的宣传。

    第二次采访那天,10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鼓舞人心、感人肺腑的重要讲话。
我们的话题是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的。

    全国解放后,66军驻防天津周边一些地区,宋长庚担任198师政治部主任,198师驻防在河北省泊镇那一带,贾玉珍当时是198师宣传队的队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北南双方突然爆发了内战。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我国的台湾海峡。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在美国的主导下,强行通过了第84号决议,决定派遣所谓“联合国军”“支援”南方(大韩民国)“抵御”北方(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进攻。1950年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在韩国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攻击朝鲜人民军。不久,所谓“联合国军”占领了朝鲜的大部分领土,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国的飞机经常在我国东北地区投掷炸弹,炸死炸伤我军民多人,炸毁我国很多民房和工厂及公共设施,我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劳动党中央、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和金日成首相的请求,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首批入朝参战官兵中,就有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志愿军组建部队准备抗美援朝时,66军就接到了上级下达的赴朝参战的命令。我记得,部队刚刚发放了棉衣,官兵们还没有来得及换穿。首长说,朝鲜很冷,必须全部换上棉衣。贾玉珍阿姨描述着当时的情景。

    10月25日,陆军66军,在军长萧新槐、政委王紫峰的率领下,连夜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前线。66军是最早到朝鲜前线的野战军之一。部队出发的时候,我生完孩子也就是一个来月。不久,上级来了命令,要宣传队也去朝鲜,为前线官兵演节目做宣传,鼓舞他们的斗志。我在宣传队听了传达的命令,决定也到朝鲜前线去。主意打定后,我立即给孩子断了奶,找了一个有孩子有奶水的老乡,请他们家帮助照顾孩子。领导说我生完孩子刚出月子,这次就不要去了。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那么大的勇气,我对领导说:我的丈夫正在朝鲜,同他的战友们与敌人在浴血奋战,我不能落后,我坚决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去朝鲜前线,为抗美援朝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当时领导对我的请求一直不做决定。我就反复向领导请求批准我,经过我的不断申请,领导终于同意了。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把孩子抱给老乡。看着出生才一个多月的女儿,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这是我结婚后的第一个孩子啊,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又有哪个母亲愿意离开自己幼小的孩子呢?可是,我是军人,革命军人的使命就是听从祖国的召唤,就是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老人娓娓叙说着,是那样的从容淡定,好像是在讲着一件平常的事情。听到这里,我震惊了,眼泪也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我知道贾玉珍阿姨参加过平津战役,解放后跟着丈夫宋长庚“南征北战”,大半生过着不安定的生活。没有想到,贾阿姨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而且是孩子刚刚满月不久。听了贾阿姨舍家别女赴朝参战的故事,震惊的人不光是我,也有陪同我到天津去采访的宋长庚将军的亲侄女宋淑萍、侄女婿刘焕海。三天后,当我把这个故事转述给宋将军的一些亲戚时,他们跟我一样震惊,都说不知道他们的大娘还有这样一个惊世感人的故事。面对当年聪颖美丽、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贾阿姨,当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显现出毛主席的名文《纪念白求恩》和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里诗一般的句子。贾玉珍阿姨的品德和精神,完全契合毛主席所写的那样:“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完全契合魏巍同志所写的那样:“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贾阿姨不仅是抗美援朝时期最可爱的人,也是我们当今最可爱的人!
我的采访继续着。我询问贾阿姨的一生经历,从她上学时开始讲起。老人停顿了一会,喝了一口水,继续娓娓叙说着那些不平凡的难忘往事。根据我两次的当面采访和几次电话采访,加上参考她的亲侄子贾连城上校的文章,我把贾玉珍阿姨的一生光辉历程整理成如下文字。

    贾玉珍,1931年农历3月初三出生于河北省武清县(现为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马家营村一户贫民家庭里。五六岁的时候,有远见的奶奶决心把这个聪明漂亮的孙女送进学堂念书,她的父母亲紧衣缩食,供给女儿上完了高小。这在当时贫困的农村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平津及附近地区,贾玉珍的母亲是老党员,我党地下堡垒户;家里多名亲属也参加了抗日工作。受母亲和家庭的影响,年小的贾玉珍也加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中,跟随母亲,为八路军、游击队传送情报,为民族解放斗争奉献着自己绵薄之力。1948年6月,贾玉珍正式参加了地方工作组的工作,并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区里将她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她也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着,成长着。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包围了北平和天津,平津战役打响了。时任华北野战军一纵队团政委的宋长庚,年轻英俊,刚到三十岁,已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人民解放军正团职军官了。贾玉珍在当地进行战前宣传,动员群众做军鞋、抬担架等工作。天津解放后,1949年下半年,宋长庚所在部队驻守天津,他和贾玉珍在工作中相识了。不久,在组织上的撮合下,他们结婚了,贾玉珍也调入部队。当时区县的领导极不情愿贾玉珍调入部队,他们早已把贾玉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说我们培养一个年轻的女干部很不容易。但是,组织上的调令,区县领导是无法阻挡的。

    1949年10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宋长庚是1934年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之奋斗了一生,贾玉珍是抗日战争时期跟随母亲加入抗战的滚滚洪流,也是从小立志为国家独立、为民族解放、为人民不再受剥削和压迫而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当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听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欢呼雀跃,因为他们为之奋斗多年的理想终于成为了现实。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有多少英雄战友和革命志士流血牺牲啊!当想起那些倒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路途上的烈士们,他们又沉默不语了。他们觉得,唯有以百倍的努力、忘我的精神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和国防事业中去,才能告慰那些壮烈捐躯的志士于九泉之下,也才能不忘他们当初投身革命的初心。

    正当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上下同心,全面致力于医治战争创伤的时候,美帝国主义公然派出其第七舰队,侵入我国的台湾海峡,支持蒋介石反动集团,阻挡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纠集其仆从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侵略我们的友好邻国,目的就是想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党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不得不忍痛做出决断,派出中国人民的好儿女,取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这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部分文字。

    贾玉珍到朝鲜参战,已经升任66军198师政治部主任的宋长庚并不知道。过了好长时间,才知道自己的妻子也到了朝鲜,他为有这样一位舍小家为国家的妻子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夫妻俩虽然都在朝鲜,但那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前线,既不能通信,也不能打电话,更别说团聚了。就这样,两位年轻的志愿军夫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捍卫新中国的安全利益,保卫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不畏艰难困苦,奋不顾身,战斗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前线。
入冬的朝鲜,冰天雪地,寒气逼人。贾玉珍和她的宣传队战友们顶着严寒,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到作战部队一线,不仅给官兵们演节目做宣传,鼓舞他们的斗志,而且还帮助那些紧张忙碌的医护人员照顾伤病员,还帮助炊事员们为志愿军将士们做饭。

    谁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我军所处的环境是极其艰难困苦的。敌人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基本都是现代化的,而我军则还是炒面加步枪,有的部队甚至连换季的棉衣都没有。就是在这种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下,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而谱写这壮烈史诗的英雄群体里,就有我的乡亲宋长庚、贾玉珍这一对年轻的夫妻。当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文字再来记叙了;相信读者亲友会跟我一样。此时此刻,我们的脑海里便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著名经典电影《英雄儿女》的画面和人物。王成、王芳和王东(王文清)等人的英雄形象,是著名作家巴金,著名电影艺术家武兆堤、毛烽,著名演员刘世龙、刘尚贤、田方等老一辈艺术家,根据很多志愿军英雄人物战斗经历综合起来塑造的。初到朝鲜前线时,宋长庚是师政治部主任,后提任师副政委;贾玉珍是宣传队员员,他们无疑也是王东(王文清)和王芳的原型之一。他们在朝鲜前线的战斗经历,不仅与王东(王文清)、王芳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就连相貌也有着相似之处。王东(王文清)英武儒雅,宋长庚俊朗帅气;王芳端庄美丽,贾玉珍秀美大方。在此顺便告知读者,我们河北省高阳县籍的乡亲解秀梅、齐金炳也是《英雄儿女》里王芳和张团长的原型之一。解秀梅是志愿军文工团员,在朝鲜前线舍生忘死勇救志愿军伤员,她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曾被毛主席亲切接见;齐金炳时任志愿军团长,巴金当年率作家代表团到朝鲜深入生活,在齐金炳的团里生活了近十天,与齐金炳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他们的战斗经历与王芳、张团长有着惊人的相似。

    朝鲜前线的残酷环境,使得我军非战斗减员比较严重,特别是对志愿军女战士,严寒、疾病时刻威胁着她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三次战役结束后,上级命令贾玉珍等部分宣传队员回国。回国后,她迫不及待地找到托养女儿的老乡家,看到的是女儿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原来女儿得了重病,当时农村缺医少药,老乡也无钱给孩子治病。不久,刚刚几个月的女儿不幸夭折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一个母亲失去自己的亲骨肉更撕心裂肺似的伤痛呢?

    1951年4月10日,宋长庚所在的66军奉命撤回国内休整。宋长庚见到自己的妻子贾玉珍,知道了女儿的事情,他也同妻子一样痛彻心骨。但是,他和妻子都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失去女儿的悲痛,把全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贾玉珍阿姨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当老人向我叙述这段往事时,她的语气和神情都是平静的。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似乎是她生命旅途中的一段小插曲。正是这种有功不扬,有苦不诉,有难不说的性格,表现出了贾玉珍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老志愿军战士、离休老干部金子般的高尚情操和坚强意志。

    2020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由天津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亲自送到天津警备区第一干休所贾玉珍的家里,并给老人佩戴上。

    1952年2月,贾玉珍和宋长庚的儿子宋林青在天津杨柳青出生。孩子两个多月后,贾玉珍参加了华北军区在天津办的文化学校,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孩子和家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贾玉珍在解放前高小毕业,在当时属于部队有文化的军人了。但是,她总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当部队办起了文化学校后,她毅然报名参加文化学校的学习。利用非常紧张的业余时间,自学了初中、高中全部课程。由于她有文化基础,加上脑子聪慧,学习也很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再加上工作积极认真,部队首长为鼓励先进,特批准荣立三等功一次,这在和平年代可是很不容易的,签发立功受奖奖状的是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委刘宁一。 

    从朝鲜前线归国后不久,宋长庚升任66军197师政委。1953年,66军197师调防秦皇岛,担任守卫祖国海防的重任。1955年全军大授衔,宋长庚被授予大校军衔。

    由于贾玉珍思想政治觉悟高,组织办事能力强,1953年,她被组织上调到政治部青组科担任干事。1954年2月,她和宋长庚的女儿出生在秦皇岛,取名宋海防,其意不言而喻。

    1955年后,贾玉珍先后担任66军197师幼儿园园长、24军70师东风子弟小学校长(1960年4月,宋长庚被中央军委调到24军70师任师政委,当时70师是我军组建的机械化部队,装备先进,反应快速,担任守备首都的重要任务,重要干部均是中央军委选调的)、66军育星幼儿园主任,为部队的幼教、小教事业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作为园长和校长,她不仅做好管理工作,还亲自给孩子们上课。她上课时,耐心启发,循循善诱,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和爱戴。有的孩子,因为家长忙于工作,常常不能按时接,贾玉珍和老师们有时候就在幼儿园在学校等着家长。如果时间晚了,她就把孩子领回自己的家,让孩子在自己家里吃饭。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贾妈妈”。直到多年后,当年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生活和工作,有的还在国外。但每逢佳节,身在外地的他们或是写信,或是打电话,问候曾经给过他们无微不至关怀和爱护的贾妈妈;居住在天津市的,外地到天津市办事的,甚至回国探亲的,都到贾玉珍家里,看望他们敬爱的贾妈妈。

    1964年6月,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状,任命宋长庚为陆军第66军政治部主任,第二年9月,周恩来总理再次签署命令状,任命宋长庚为66军副政委。在主任和副政委任上,宋长庚除了协助政委做好66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外,还主管干部工作。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对自己的亲友从不搞特殊化,更不会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事情。当年,与贾玉珍资历相当的同志,有的当上了科长和处长,但对自己的妻子贾玉珍,宋长庚一直压着不予提拔,虽然有很多领导同志向组织上提议过,但到了宋长庚这里就压着不动了。对此,贾玉珍没有任何抱怨,依然任劳任怨地勤奋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文革爆发后,青海省同各省市自治区一样,陷入了混乱状态。为了稳定青海省的政治局面,毛主席周总理特选拔宋长庚到青海省,担任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全面主持青海省的工作。青海省革委会成立后,宋长庚又先后任副主任、主任。1970年,中央军委下达命令,任命宋长庚为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不久,中央又下令,宋长庚以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身份继续兼任青海省委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依然全面主持青海省的工作。

    宋长庚到青海省赴任时,中央给的时间是三天内必须到任。所以,宋长庚只带了一个警卫员,身边人一个都没带。真可谓是临危受命,狂澜力挽。

    在青海省主持工作期间,宋长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政策和部署开展工作。他熟悉多民族地区工作特殊性,严格把好政策关,稳定了一方局势。宋长庚在青海省工作了十多年。这十多年,正是他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时期。他团结广大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展生产,促进民族团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但是,青海高原的恶劣条件,也给宋长庚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宋长庚在青海省的工作,受到了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赞许,也得到了青海省人民的认可。
为了照顾日夜辛劳的宋长庚,组织上决定调贾玉珍到青海省工作。1970年,贾玉珍带着一双儿女,把家安在了当时还很艰苦的西宁。她被组织上调到青海省国防工办任干事(依然是现役军人),在任上勤勤恳恳、无怨无悔、踏实工作。

    谁都知道,青海省地处祖国的大西北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一般人难以忍受那里的恶劣气候和艰苦环境。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贾玉珍舍弃了在天津市的工作和生活,甘愿把家和工作安排在雪域高原青海,如果没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没有奉献精神,是难以做到的。这跟她舍家别女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正是因为有贾玉珍这样的一大批为了祖国强大、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的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科学家、干部、工人、农民,才换得祖国江山安全、稳定、发展、昌盛和壮丽。

    1981年2月,中央军委下达命令,任命宋长庚为江西省军区政委。江西,是革命老区,是人民军队的发源地,宋长庚在江西省军区担任政委期间,认真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整顿,理顺了关系,很好地解决了部队存在的问题。他还按照上级的要求,妥善安置江西革命老区干部,落实了老干部、老红军的生活待遇。宋长庚还深入革命老区搞调查研究,看到老区人民生活依然贫困非常焦急,回到军区机关立即起草调查报告,与省委、省政府领导会商制订帮助老区人民致富的政策并予以实施,受到了中央军委和江西省军民的高度赞扬。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厦门畅想
·下一篇:无
·特稿:厦门畅想
·特稿:爸爸的朋友(组图)
·特稿:大美黄龙
·特稿:红色渭北颂(组图)
·特稿:河北以岭医院第五届养生膏方节在石家庄隆重开幕(组图)
·中红头条: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中医保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儿童视力中医保健高
·特稿: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现代戏《布衣英雄》剧本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组图)
·特稿:2020记者节,带您去看邹韬奋故里怎样纪念邹韬奋诞辰125周年(组图)
·特稿:我们中国人
·特稿:海纪馆一行赴上海拜望黄胜天将军(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青春换得江山壮——天津警备区离休干部贾玉珍
特稿:厦门畅想
特稿:爸爸的朋友(组图)
特稿:大美黄龙
陕西三秦儿女红色宣讲团:红色渭北颂(组图)
特稿:红色渭北颂(组图)
河北以岭医院第五届养生膏方节在石家庄隆重开幕(组
特稿:河北以岭医院第五届养生膏方节在石家庄隆重开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中医保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中医保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