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中央苏区正在进行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为牵制赣江以西敌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张云逸率领红七军58团、教导队和湘赣独立师、红二十军175 团,从永新出发,攻打吉安永阳镇守敌第77师230旅。开始,廖昆所在的军官训练所作为预备队,后来有一个阵地久攻不下,张云逸命令军官训练所前去攻打,很快就打败了敌人,并将敌追击到永阳赣江边全部缴械,敌团长毕卫汉以下近千人被俘。
1931年5月,河西指挥部凯旋永新后,红七军教导队军官训练所与红二十军教导队合并,成立湘赣军区河西教导队。从此,廖昆归湘赣红军建制。
河西教导队设在永新县城福音堂,为英籍宣教士奉戴德生创建,是传播基督教福音的圣地,共有教堂四座。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能有这样一处较为静谧的环境学习,实在是千载难逢。廖昆如饥似渴地在此系统地学习军事和政治知识。冯达飞队长、杨茂部长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在军事指挥课上,从单个教练到排、连的综合指挥,既要全面训练,又要一项一项地考核。每次野外演习结束后,都要讲评、总结。
是年8月,中共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局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的指示信中明确指出“红军学校必须集中举办”。为此,河西教导队当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亦称湘赣红军学校),直属湘赣军区领导,校址改设在禾川中学(今任弼时中学)。冯达飞继任校长,李朴任政委,杨茂任训练部长(亦称教育长),袁任远任政治部主任。校领导几乎是清一色的红七军骨干。
随着湘赣苏区武装力量的发展,加之战斗频繁基层干部伤亡很大,各部队急需补充大量干部,以支持和扩大武装斗争。为了解决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干部问题,湘赣省委和湘赣军区扩大了红校的建设,以加速基层干部的培训。过去,河西教导队招收学员较少,改为红军学校后,军区抽调一些干部,又从地方调进一批干部,充实了领导和师资力量。由于廖昆曾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广西分校就读炮科专业,此时被安排当军事课教员,并任政治队第一大队党支部书记。
第四分校在两年多时间里,共开办五期,培养千余名学员补充了部队骨干,对加强红军的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2年2月14 日,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廖昆所属的湘赣红军独立第三师与独立第一师在永新县澧田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但当时战事频繁,干部缺乏,尚未设立军部,即以独立一师师部代军部。独立一师师长李天柱兼红八军代军长,王震兼代政委,谭家述兼代参谋长,袁任远兼代政治部主任。因李天柱战伤未愈,由冯达飞任代军长。全军约4000人,下辖两个师。
红八军成立时,名义上编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建制,但由于其活动范围主要在湘赣苏区内,所以红八军实际是由中革军委和湘赣军区双重领导。
1933年2月初,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也加紧了对湘赣苏区的钳制行动。2月16 日,国民党军第28师3个团由遂川进至潞田,湘敌进至大院,粤敌进至藻林,准备合击红八军于黄坳、上七、下七、横石等地。
正当廖昆翰随红八军进至衙前、高家、牛田一带,准备寻机各个击破敌人的时候,中革军委命令红八军再次北出江西袁水(亦称袁河),会合湘鄂赣苏区的红十六军配合中央红军作战。
为此,3月9 日,廖昆随萧克、蔡会文率领的红八军兼程赶到新余县以西地区。红八军本拟在此渡过袁水与红十六军会合,共同行动,打击敌人第77师或萍乡地区的第62师,因找不到渡船,遂于次日经横板桥沿袁水右岸到河坪上,准备从这里渡过袁水。
由于左岸有国民党军及地主武装把守,我军两次强渡都没有成功。于是改变行动计划,直逼赣江流域中部地区并袭占了新淦县的三湖、廖圩和界埠,接着在该地区展开牵制和调动敌人的积极活动。
然而,趁此机会,湘敌王东原第15师乘虚占据宁冈城。廖昆与湘赣红军学校学员在龙湾桥将敌人堵住。这时,盘据遂川的敌第28 师,又企图进攻桥头、衙前。顿时,湘赣苏区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鉴于此,经中革军委批准,萧克、蔡会文、王震等首长于当月下旬停止在袁水流域的行动,率部回战永新,廖昆即随部回师。
4月3日,湘敌第28军军长刘建绪抵达茶陵县城,统一指挥敌湘、赣、粤各军,分三路合击湘赣苏区的中心区域永新县和莲花县。
大敌当前,我红八军首长缜密度势。考虑湘敌第15师和第63师比较靠拢,易于协同行动;而赣敌第28师则远在遂川、万安及泰和地区,比较孤立,且战斗力不强。就决定以湘赣红军学校学员和地方武装各一部在永新、宁冈边界游击活动,牵制湘敌;红八军则直下遂川地区,寻机歼灭第28师。
7日凌晨,红八军一部向雩田圩守敌发起佯攻,引诱遂川城内的敌人出援,以便在运动中将其消灭。敌人固守工事及房屋进行还击,引诱遂川城内的敌人出援,以便在运动中将其消灭。激战两小时后,敌第165团之一个营、一个机枪连及师迫击炮营由遂川县城赶来增援。红八军遂以一部兵力监视雩田圩守敌,廖昆随主力打援,经半小时猛攻,将增援之敌全部歼灭。
13日,国民党军第15师攻占永新县城,廖昆与红军分校学员会同永新游击队全力掩护湘赣省级机关转移至象形、花溪地区。
1933年6月中旬,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湘赣苏区主力红军和湘鄂赣主力红军一部在永新县组建红六军团,下辖红十七、十八两个师。
当时,没有成立军团部领导机关,由红十七师负责人萧克、蔡会文(后王震)统一指挥。
改编后,廖昆被任命为红六军团机炮团营长。
红六军团组建后,根据中革军委令,转战永新、莲花、宁冈和茶陵地区。
6月下旬,国民党军西路军参谋长兼第1纵队司令刘建绪,为了配合赣江以东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率5个主力师向湘赣苏区的莲花县梅花山发动进攻。
10月8日8时许,国民党军集中5个团的兵力,在飞机、火炮掩护下,猛烈攻击梅花山阵地。湘赣军区警卫团、茶陵独立团顽强抵抗,坚守阵地。廖昆随红6军团17师投入战斗,多次打退国民党军的进攻。
当日15时,国民党西路军第16师师长彭位仁以每人100块现大洋的悬赏拼凑起一支数百人的“敢死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猛攻廖昆所在的红17师50团阵地。见此情景,我50团第1营2个连指战员在五佛岭绝地反击,将该“敢死队”全部消灭。红军主力随即乘胜反击,将尾随“敢死队”之后的国民党军约2个团击溃。
在激战中,廖昆被敌子弹击中,壮烈牺牲,献出29岁年轻的生命。
此时,远在家乡东兰县城的妻子罗桃姮已身孕4月有余,正急切地巴望丈夫的归来。即使5月之后生下儿子廖庆文,也丝毫未知道丈夫牺牲的消息。直到解放初期,红七军老军长张云逸回广西就任党委书记、省长,在南宁饭店接见了她,她才知道丈夫牺牲的大体经过。她也一五一十地告诉老军长:在廖昆牺牲的那段时间,桂系军阀到处搜索她们母子俩,她只能带着小儿子躲进山洞,忍饥挨饿,幸存下来。
廖昆的儿子廖庆文(左,广西宗教局原局长)向廖庆堂介绍父亲战斗经历
作者简介:
廖庆堂,壮族,广西东兰县人;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河池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出版有散文集《根是一条河》及长篇传记《韦祖珍将军传》《姜茂生传》《覃国翰传》《韦国英传》等著作;其中散文集《根是一条河》荣获第七届壮族文学奖,《韦祖珍将军传》荣获河池市政府“刘三姐”文艺奖。主编《八龙诗歌集》《河池壮族蚂拐节》,合编《东兰,有理想的红土地》、《东兰铜鼓》《壮乡木棉红》等文集。 现任政协河池市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