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旅游资源既有历史积淀深厚、孕育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风景秀丽、山川迷人的自然旅游资源,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淮安红色旅游资源。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度开发利用好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政府主导优势,有机结合,做大做强,已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淮安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我市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红色旅游资源129处。我市红色旅游资源共分为四类:①周恩来纪念地: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等;②战役类:车桥战役纪念馆、大胡庄战斗纪念园、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等;③旧址类: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等;④其他类: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5年10月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2017年5月国家14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淮安有4处红色旅游景区成功入选。红色旅游占淮安旅游产业的比重较高、增幅较快,2003-2013年我市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占游客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三点二,年均增幅为百分之十八点一。
二、淮安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我市红色旅游资源已有了初步的开发,但在开发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开发力度不够。由于资金匮乏、人才紧缺等因素,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处于粗放型阶段,旅游功能不足,旅游产品多以纪念碑、纪念塔、塑像、展览等为主,基本限于导游员的解说和图片说明,难以对参观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当然,也有一些景区进行了创新,像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增加了故事会,刘老庄烈士陵园增加了互动体验,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增加了实境模拟,但受制于现有体制及政策规定,且由于缺乏固定的资金支持或囿于人员紧缺,而难以大规模展开,缺少深度地开发与整合。
二是品牌效益较低。目前的红色旅游活动多与政治学习相关,因而客源的年龄、职业、区域结构有一定的局限,加之红色景区的红色文化氛围没有得到应有的渲染,影响了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其教育功能因此受到很大程度限制。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这样5A级的旅游景点接待人次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客源利用率低,游客停留时间短,整体带动不足,因此产生的旅游业效益不高。在旅游消费中,红色旅游商品以像章、铜像、书籍著作、明信片、邮票钱币珍藏册等,缺少个性化创新,没有适合大众的多层次商品,优势不突出,附加值较低。
三是资源整合不足。红色景区分布面广量大,归属及体制各异,多以类似主题独立展示,展示内容、解说环节千篇一律,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及调度。与特色旅游景点,如历史遗迹、人文风俗、生态旅游、乡村体验游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间的关联度也较低。
四是配套设施不完善。面对迅速发展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各地红色旅游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的不完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各红色景区的交通不便、基础公共设施落后且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着景区迅速发展,严重影响了各景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三、淮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政治工程、又是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任重而道远。当前淮安市红色旅游的开发,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力量,走融合、联合的发展道路,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宏观指导。参照中央,成立由市发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