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被官方媒体冠名以“红色收藏家”称号的金铁华。(郭海鹏摄)
201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了金铁华刊有《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延安《解放》周刊及日军实寄明信片家信等66件。这是珍藏证书。(郭海鹏摄)
2019年7月7日,曾参加过抗曰战争与解放战争的革命家后代冒着大雨从四面八方汇至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花市枣苑的红色收藏博物馆,参观中国首位被官方媒体冠以“红色收藏家”称号的金铁华收藏的抗战历史和歌颂红色革命文物文献史料。(郭海鹏摄)
2019年7月7日,曾参加过抗曰战争与解放战争的革命家后代冒着大雨从四面八方汇至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花市枣苑的红色收藏博物馆,参观中国首位被官方媒体冠以“红色收藏家”称号的金铁华收藏的抗战历史和歌颂红色革命文物文献史料。(郭海鹏摄)
2019年7月7日,曾参加过抗曰战争与解放战争的革命家后代冒着大雨从四面八方汇至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花市枣苑的红色收藏博物馆,参观中国首位被官方媒体冠以“红色收藏家”称号的金铁华收藏的抗战历史和歌颂红色革命文物文献史料。(郭海鹏摄)
中红网北京2019年7月7日电(陈复尘、胡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等系列重要指示,掀起红色收藏热潮,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红色收藏的重视、肯定和支持,对红色收藏在今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红色收藏发展的趋势会越来越好。
由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红色收藏展”,于2019年7月7日下午雨中,迎来一批曾参加过抗曰战争与解放战争的革命家后代参观了红色收藏展览。其中有伍一曼、王春江、杨晓明、贺燕燕、李耿成,陈德延,李珍、王亚地、胡山、刘珑、吴秀俊、郭海鹏、赵重莲、于珍莲、顾玉超、史晓航等,他(她)们冒着大雨从四面八方汇至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花市枣苑的红色收藏博物馆,参观中国首位被官方媒体冠以“红色收藏家”称号的金铁华收藏的抗战历史和歌颂红色革命文物文献史料。
金铁华,1949年出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满族、中共党员、原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干部,他是毛泽东时代北京市劳模,老艺人“花儿金”金玉林的儿子 ,作为著名绢花艺人号称“花儿金”金玉林之子完全可以成为绢花艺术的非遗传承人,但他几十年执着的搞红色收藏,影响着人们,影响着社会。2002年初,金铁华被官方媒体冠名为“红色收藏家”,这是中国官方媒体第一次承认和认可的红色收藏家。十多年来,金铁华接受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晩报、解放军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几乎所有在京报业的采访及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北京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等媒体的宣传。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中文报纸等纷纷报道着金铁华。
金铁华自幼受家庭影喜爱集邮和工艺美术,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长期坚持以收藏党的历史为主题,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和抗战英烈人物为己任,漫漫几十个春秋,他亲手收集的红色文物积堆如山。我们参观的只是以抗战为主题的红色藏品。他的收藏从“五四”运动以来的书刊、信件、邮票、照片、传单和解放区的课本,到抗战时期的水壶、军刀、土枪、地雷、板画、海报、红缨枪、鸡毛信等到觧放后电影《党的女儿》海报,无所不有,非常珍贵。
他自1992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金铁华把有限的精力和经济收入完全投入到了红色收藏即收藏党的早期文献文物史料之中,其中包括毛主席的早期著作、1921年建党前后及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散落民间的文献文物史料。
金铁华已经记不清自己带着这些展品参加过多少个展览,他的藏品“只收不卖”,几十年省吃俭用,却又无偿捐献给国家、地方博物馆,或无偿捐赠给个人。在很多人眼里,他是“红色收藏痴人”,是一位“寻根”的红色收藏家。
“金铁华红色收藏展”在京城内外展览展示二十多年来,吸引来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及张希曼的女儿张小曼。还有开国将军张爱萍、吴烈、陈外欧等将领的子女,都曾来到金铁华家寻找他们父辈的文献史料,而金铁华都无偿赠予。
2018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类节目《我有传家宝》金铁华应邀做嘉宾,他带去自己收藏的人民日报原秘书长、老八路郭渭在抗战时期1942年的日记本。
郭渭同志,曾任太行山区榆次抗日根据地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太行区《胜利报》编辑、编委会秘书、记者,《人民日报》秘书室主任。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副秘书长、人民日报出版社经理、编委、秘书长。1976年至1982年任人民日报编委会委员、秘书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郭渭同志在张盘石、胡乔木、范长江、邓拓、吴冷西等历任报社社长、总编的领导下,为人民日报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金铁华在电视银屏上介绍郭渭的日记来龙去脉,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他在潘家园旧货市场,用30元买到两个用塑料纸包裹着的笔记本,打开一看是当年新华日报创刊及创刊三周年印制的纪念性日记本,纸页已经发黄。郭渭流畅的钢笔字记录着1942年到1943年间,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抗日的艰苦岁月的日日夜夜所发生的人和事。
日记中有记录战士奔赴延安的文字,有由敌占区回来的同志带来敌情的记录,有看太行剧团演戏的观感,有与敌人遭遇的描述,更有关于刘伯承、邓小平在太行指挥作战的资料记载,……日记把抗战生活写得丰富多彩,阅读之后,令人振奋之余,备感抗战胜利来之不易。
金铁华说:“我每每研读都被其中的革命豪情、同志亲情、夫妻爱情感动得不能自已”,他又介绍说。经过一番周折,通过报纸记者在报纸上刊登寻找郭谓日记本主人为题的报导,终于找到了日记的主人。金铁华回忆,郭老见到失而复得的日记,非常高兴,郭老的子女也充满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