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广东广州2019年6月24日电(王南阳)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紧贴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脉搏和我诉说 ......”
在举国上下喜迎祖国母亲70华诞的日子里,年届70的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心中的赞歌。每当唱到动情处,我心潮澎拜,甚至激动的热泪盈眶。
我和祖国母亲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那一幕幕、一段段峥嵘岁月,像过电影似的浮现在脑际;我和祖国母亲魂梦相依、心手相牵——这一路路、一声声铿锵步伐,如昂扬激越的号角回荡在耳畔......。
——题记
扣好人生第一粒钮扣
1949年10月1日,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半年后,我降生在闽南某渔港小镇一个农民家庭,成为建国后老王家和母亲娘家第一个男婴,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小主人。幸福并快乐着·,那是我涂鸦五彩童年的主色调。
父亲是乡里的土改干部,母亲是村上初(高)级合作社首任社长。我3、4岁时,父亲作为调干生带薪去上海读大专。1956年6月毕业,分配在芜湖造船厂工作。这年年底,我随母亲和祖父离开老家,去芜湖跟父亲团聚。这是我和母亲第一次出远门,第一回坐汽车乘火车。
“滚铁环”“捉迷藏”“丢沙包”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虾,尽情享受着拥抱大自然的快乐,是我们那代人儿时的天真与童趣。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学3、4年级就会摆弄矿石收音机,还玩起集邮这类属于大人的兴趣爱好。小同学们都很羡慕我。
图1 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家福
1959年国庆10周年,我作为学校少先队员代表,参加市国庆群众大巡游,少先队方队担任“棍棒操”表演;父亲光荣出席芜湖市“群英代表大会”。如今还留下一只印有“芜湖市先进工作者”的旧搪瓷杯,“睹物思人”这好歹是父亲遗下的一个念想吧。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遭受3年自然灾害,加上苏联逼债,人民生活极度困苦。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是家常便饭。工厂食堂蒸的馒头黑得像广东的艾糍,是用冬青树叶掺和少许面粉做成的,又苦又涩很难吃,像吃药似的。
为了还苏联的债,国家号召党员干部勒紧裤腰带,带头不到自由市场购买农副产品。父亲也这样严格要求我和母亲。蔬菜及副食品凭票供应,而且数量有限,经常不够供应。那时都是我一大早去国营市场排队购买,去迟就没了。
每逢周日,父亲就带我到偏远郊区,去摘野菜拾野果。运气好的话,还能捉到蛤蟆、水蛇什么的,回到家宰杀后,用清水一煮,放些盐巴美味极了。虽然那年代生活很苦,可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挺好玩的。或许这就是一种珍贵的人生磨砺吧。
有一天,父亲不知从哪弄来几个鸡蛋和洋葱, 亲手炒了一盘鸡蛋炒洋葱,我狼吞虎咽,几乎吃去一半。第二天醒来,我对父亲说:“昨夜里放屁都是香的”父亲难堪地笑笑。从表情看得出父亲内心是苦涩的。
我还清晰记得,在那段日子里,父亲经常在晚饭时,给我们母子仨人讲国家大事。尽管3个听众,一个文盲、一个小学生,一个还不到2岁的小妹。父亲总是照讲不误,就像老师在给学生上课。什么“苏联对我国实行封锁,逼我们还债。”“苹果用特定的模具检验,偏大或刚好通过才接受。”
这种荒唐的做法,令小小年纪的我也愤愤不平:这简直太欺负人了!从那时起,我学会替父母分担忧愁,懂得和祖国一起共渡难关。
图2 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的工作照
“春雨润物细无声”当时许多事我不大明白,也不理解,但随着逐渐长大,父亲在我幼小心灵播下的爱国种子,早已生根发芽。我从那时开始阅读《可爱的中国》《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这类书籍;爱听“红岩的故事”“京港铁路大罢工”“半夜鸡叫”等故事。在这特殊的倾听与阅读之中,我慢慢地懂事长大了。
每到寒暑假,学校会给学生们免费发一些电影票。像《红孩子》《海鹰》《渔岛之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天仙配》等影片,全是那时候看的。尽管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小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是蛮丰富的。可见,祖国母亲对少年儿童是多么的关怀啊。
我庆幸我的少年时代,是严慈的父亲帮我扣好人生第一粒钮扣,紧紧拉着我稚嫩的手一道同行。我依偎在祖国母亲怀抱里,像禾苗沐浴阳光雨露,不断茁壮成长。
把火红青春献给国防
1966年“文革”开始,所有学校都停课了。我初中毕业辍学在家。
1968年春,大部分同学都“上山下乡”,而我幸运穿上了绿军装,应征入伍到首都北京,成为空军高炮部队一名雷达兵。新兵集训分到连队4个多月,我就光荣加入共青团,还受到连队口头嘉奖。国庆节这天,我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成为连队新兵里的佼佼者。
图3 1968年新兵班在天安门广场合影(前右2为王南阳)
可好景不长。因父亲所谓“历史问题”,我的入党申请从此就被冷冻了起来。3年服役届满回到地方,分到广州黄埔造船厂电气分厂,从事舰船雷达安装调试。工作相当不错。父亲年轻时也从事这项工作。两代父子兵,为我国海军舰船弱电装备建设,无怨无悔献出了宝贵的青春。
1974年夏,我考入上海交大雷达专业,又因为父亲的问题,政审不合格泡了汤。厂党委书记关心地对我说:“只要申明与你父亲脱离关系,可保送你上大学。”我深信父亲是个坚定的共产党员,总有一天组织上会为他平反的。退后一步即便有问题,我也不会这样自私的。我毅然放弃这个机会。
在“政治挂帅”年代,技术书籍极其匮乏,专研技术被视为走“白专道路”。父亲送我一套空军雷达学校教科书《雷达原理》,成为我业余钻研学习的唯一书籍;上海交大卢叔叔寄来的雷达专业油印教材,则让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我参加近30艘舰船雷达安装调试与海上试航。当时我们厂建造的炮艇、潜艇、猎潜艇,不少都是无偿援助给罗马尼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现在回想起来还十分感慨,我们的祖国母亲是多么慷慨无私啊。
特别荣幸,当年我参加建造的两艘军舰,在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中荣立战功。我为曾经将火红青春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如今30多年过去了,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海军装备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回想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炮艇续航力勉强跑一趟西沙单程,根本谈不上战斗力。而今,人民海军劈波斩浪挺进深蓝、驶向大洋,在亚丁湾为中外船舶保驾护航,人民海军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阔步前进!
图4 中国人民海军航母编队威武航行在大洋
作为老军工人,我感到非常欣慰,当年的血汗没有白流。我为继往开来的新一代军工人点赞,为日益强盛的祖国母亲点赞。
和祖国一起茁壮成长
上世纪70年代未至80年代中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无线电》《电世界》等一批电子技术杂志相继复刊,《电气时代》《电子世界》《电子报》等大批电子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国际间电子科学技术交流,以及各类科学技术展会日益增多......这一切昭示着科学春天已经来临了!
广大科技工作者如鱼得水,似旱苗逢春。我紧紧抓住这大好时机,如饥似渴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日以继夜刻苦专研,不断奋力攀登科技高峰。
图5 王南阳在广州科技集市现场为群众释疑解难
1982年,我应用所学技术,发明了“舰船电缆单人对线器”,有效解决舰船对线难、工序繁杂问题。这是工厂首个获市级的发明奖,之后又创新了“医院病床呼叫器”等多项技术成果,开启我厂职工发明之先河,被载入20年后编撰的《黄埔造船厂大事记》。
图6 王南阳部分获奖成果
图7 王南阳在广东工学院自动化系与学生交流(右1)
1979年冬,我害了一场大病,在医院待了将近1年,险些要了命。
1980年春节期间,我在医院病房里写下第一篇习作,刊登在《电子世界》杂志,这无疑对病中的我鼓舞极大,病情竟奇迹般好转了。至2006年这26年间,我在全国性电子报刊杂志上,发表了200余篇技术文章,其中有的获奖,有的被推广,不少还作为经典电路汇集出版。2006年6月,一部百万字精装本《语音录放集成电路开发应用手册》,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倾情出版。这是退休前编写的最后一部技术专著,它凝结了我多少年的汗水和心血,也为我几十年的电子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就担任《电气时代》《电子世界》《无线电》等多家刊物专栏作者或特约作者。2009年当选为广州市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20多年来,我以绵薄之力,为我国电子新技术、新器件的推广应用做出积极贡献。1988年获广州市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当选广东省电子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1998年获推荐中国电子学会青年贡献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祖国母亲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的风雨洗礼,正以雄伟的东方大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最最亲爱的祖国母亲,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追梦想谱写金色华章
“莫道桑榆晚,落霞飞满天”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句,钩起我对晚年生活的憧憬与向往。2005年我办理了提前退休。两年后的元旦,我与老伴由省城广州来到鼎湖游玩。谁料想,这一趟不经意的旅行,竞成了改变我退休后人生轨迹的风标。
图8 王南阳阳作为秘书长带领福州商会到高要杨梅村小学慰问
定居鼎湖之后,我用了两年时间,由起初的脱俗归隐到再度投身社会,完成从退休工程师到文化志愿者的社会角色转变。2012年9月28日《羊城晚报》,以”从归隐者到行者的后职场生活“为题,讲述我退休后的心路历程,以及重新投入社会的故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反响。
悠闲下来,我重温青少年的“文学梦”“作家梦”,开始研习文学写作。起初以为这是一件轻松惬意的风雅事,然而事实不是这样,我的文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处女作《鼎湖山上有香茗》,这篇不到两千字短文,从写作到发表耗时近两年,其间经历投稿、退稿,再投稿、再退稿,甚至落到被编辑婉言劝说不要再投的窘境。
多少年的作家梦,难道就这样破灭了吗?!不,我不气馁,找来多篇名家作品认真揣摩,找出差距,几易其稿,最后忐忑不安将稿子发给那位老师。不久,这篇文章终于见诸报端。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首次成功的艰辛与喜悦,让我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的自信而稳健。散文《鼎湖山,你让我一见钟情》《用歌声赞美栖息地》《我们的雷锋排长》,报告文学《你是一只矫健的春燕》,长篇通讯《我深情地凝望着他的背影》等等。10年来发表了数十篇文学作品,与人合著科学家传记小说《与光同在——物理大师吴大猷》(广州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执笔主撰《鼎湖之最》(地方志出版社) 。
2012年金秋时节,首届“鼎湖好歌声”大赛刚拉开序幕,在合唱团团友的鼓动下,半推半就我参加了海选,在数千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复赛。这大大激发我的创作热情,很快写出歌词《神奇的鼎湖山》。我想利用名人效应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便幼稚邀请某著名作曲家为之谱曲,没想到一开口就要20万元,还抛下话说:这是最低的了!
我一下子就蒙了,这对鼎湖区可谓天文数字啊。无奈之下,不识记简谱的我,做出一个天真而大胆的决定:自己谱曲。接下一连几天,我着魔似地流连于碧莲湖畔,徜徉在鼎湖山蜿蜒小道,捕捉稍纵即逝的音乐灵感。当完整唱出歌曲旋律时,请来好友帮忙记谱,再一遍遍推敲修改,直至满意。
图9 王南阳在宝鼎园为游客演唱《神奇的鼎湖山》
图10 王南阳在为广场舞大妈们试唱他的处女作
一方面虚心征求专家意见,另一方面到群众中去听取反应。清晨走到广场健身操大妈中间,哪怕一个人也为之试唱。鼎湖山管理处主任室里、区府办公大楼内、蝴蝶谷的游艇上......甚至宝鼎园、飞水潭,鼎湖山四处都活跃着我为群众演唱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