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他从学校机械科毕业,看到中国因国力落后而屡遭日本等帝国主义的压迫,曾准备“投考洛阳航空(学校) 机械学士”,并拟就了“1、投考机械士志愿2、我国工业不发达之原因及改良” 的国文等科试题。
蒋孝传学生时期理想以科学与实业救国所使用的名片
蒋孝传14岁在山东工职学习时设计的椅子尺寸祥图
后因日本侵华加剧,他深感单单依靠科学与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决心以投身革命为己任,毅然返回西安,同月,在陕西省委宣传部正式参加革命。1937年冬,经徐彬如、伍云甫介绍入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期第四队安吴堡青训班。1938年春,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安地方队部剧团编导主任。1939年春,在其父老友宋绮云带领下,任赈济委员会(中国救济总会)第七救济区难民服务剧团负责人,用名“蒋志功”(丁玲攒)与“小川”(席瑞蘭攒)带领剧团,在陕、川、豫、鄂等国统区以文化、戏剧方式宣传抗日。
当年,去往延安的道路遇到雨雪天气会变得泥泞不堪 Y109
张协和投奔延安行军日记7月13日至7月16日
1940年春,国民党严密封锁围困延安,他响应毛主席“有技术特长的同志转入经济建设”的号召准备去延安。7月,收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转来统战部长王明的电报,要他到边区组织木器工厂,由于其父蒋自明仍在西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则假称去昆明的云南大学上学,并按月伪装有汇款及书信与家中往来。为防止混入延安的特务觉察,他自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出发时,便将自己的姓名改为“张协和”(周子健攒),后还将自己的籍贯也进行了更改。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台儿庄会战前期,装备极差的川军122师在王铭章将军带领下,死守藤县孤城,5000将士最后仅存17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抗战意志,为了更好的纪念他们和更利于隐蔽自己身世,从此张协和及子女的籍贯便都记为了“山东藤县”。
张协和投奔延安的行军日记7月17日至7月22日
当年,国民党政府允许西安与延安之间有不定期的汽车往来。那时,去往延安的道路条件极差,遇到雨、雪天气就会变得泥泞不堪,不时需要乘车人下车拉拽才能前行。张协和他们于7月13日从西安出发,过涇河,经三原到达耀县,因为大雨不断驻留了三天。7月19日,天还未亮就出发,经黄堡镇,铜川,宜君,渡焦河,过洛川,交道镇,甘泉,经过10天的路途颠簸,于7月22日下午抵达了延安,由已经在延安等候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负责统战工作的居敬接站,并安排他与其父老友徐彬如(时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秘书长)同住在了边区交际处。延安当时规定:“如系上校之友军或省级以上党政人员及国际友人之文化技术人员,当住交际处并予以物质优待。”其后,在延安等待工作分配的旅长韩先楚带着极大的疑惑与这个20岁的小年轻成了室友。
张协和到延安后第一天的笔记(7月23日)
1964年,张协和重回延安在当年居住的窑洞前留念Y22b
次日,恰巧赶上朱德总司令作演讲,题目是“三年来八路军在华北建立政权的问题”。与千万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青年一样,他也圆满完成了一个以科学、文化与实业救国为理想的学生知识分子,到全心全意做职业革命者身份的彻底转变。
阔别51年后,张协和夫人姚毅(左)与女大同学,徐以新夫人陆虹(右)合影于延安枣园
那时的边区,由于极缺专业技术人才,有能力的人多会委派兼任许多不同的职务。对于到达延安的中、外技术专家,则均由中央组织部审定确认相应待遇后,配以独立工作条件使之充分发挥其特长,并尊重其经验,大胆树立威信,提拔任用作专业负责工作。其中,也包括那些只在政治上倾向共产党或只想专心作专业技术的专家。这种由最高层直接集中掌握专业人才的方式,与在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作战一样,可最大程度发挥其各方面的潜力,后逐步演变成为“集中攻关”的技术管理模式,解放后两弹一星时期的攻关实施即多沿用这种方式。这种方法在当时造就了他们非凡的成功,同时也为其个人带来一些复杂的人际和组织处理问题。
1947年3月,张协和随中央后梯队从延安撤离,带领其分队于当年8月到达河北平山县。由于当时华东的财政占到共产党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同时,华东也是当时最大的解放区,中央又要抽调华东局经济学家薛暮桥、孙冶方参与筹建准备建立中央人民政府的前期工作,他们多次向中央要求补调专业干部,张协和便由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安子文(组织部副部长)安排先到华东局工作。他先后任华东财经设计委员会主任,华东工矿部副部长(曾山兼任部长),在山东青州、潍坊、济南等地负责有关城市接管、经济恢复管理工作,他因从延安时期起就深感我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自荐留在山东,专职投入创建我党综合性高等理工科院校的教育工作。
1956年张协和调到北京后,长期从事机械、航空、国防、军工等领域的技术领导工作。他通过多年实践总结提出的“自力更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科研技术路线,得到周恩来、聂荣臻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他早年虽因时局危急未考入“航空学校”,但他后来所取得的8项国家级奖励中就有7项直接与航空、航天等军工项目相关。在首次到达延安24年后的1964年,由44岁的张协和领导的机械科学研究院“张协和直属研究室”,在聂荣臻元帅直接指挥下,参与两弹一星相关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成功后,由兰州军区空军派出伊尔-14飞机送张协和再次来到了延安,并在当年居住的窑洞前摄影留念。
张协和夫人81岁的姚毅,也于1997年5月,随“延安女大北京校友回访团”的多位同学,重回阔别了50年的延安,圆了退休后最大的愿望。
这些从普通爱国学生转变为职业革命者的先辈,在抗战中尽管每个人的分工、职位各有不同,但是,无论他们是抗战前线的军人、潜伏白区的地下工作者、还是解放区的和平建设者与保卫者,他们都是救国家于危难的民族英雄,是100多年来中国人彻底摆脱近代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国之脊梁。他们具备的崇高精神品质促使他们的继承者不懈努力,正在将一个封建落后的半殖民地的穷国、弱国,逐渐改造发展成为引领世界并建立新秩序的有声有色的强大国家,为全球占大多数人口的第三世界国家树立了很好的发展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