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许许多多共产党人在生死考验面前,毅然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仰,充发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崇高党性风范。宁都籍革命烈士王瑗,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崇高信仰的共产党人。
早在读书期间,王瑗就经常到莲峰中学与连政公、赖奎轩等进步知识分子,交流国内外形势,探讨救国救民的道理。1927年1月,王瑗应邀参加中共宁都党小组扩大会议,会议指派王瑗协助领导学生运动。2月,宁都县青年干社在县城孔庙成立,王瑗广泛接触青年学生,联络进步知识分子。
震惊全国的赣州惨案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白色恐怖重新笼罩宁都。此时,王瑗反其道而行之,决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过革命斗争的考验和党组织的考察,1927年5月,王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王瑗和赖奎轩、连政公等组织莲峰中学百余名师生上街游行示威。王瑗站在街头讲演,历数国民党反动派的罪状。随着崇毅小学师生和革命群众的加入,游行队伍不断扩大。
国民党宁都县当局出动军警,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宁都县党组织决定,转入农村开展秘密斗争。遵照党的决定,王瑗离开县城返回家乡小布开展革命活动。
王瑗回到家乡后,积极为革命培养骨干,壮大党的组织和革命队伍。他把一张马克思的画像贴在家里,不厌其烦地向乡亲们宣传马克思的故事,告诉他们若要改变穷苦的命运,就必须按照马克思说的道理去做。除宣传进步思想外,王瑗还利用走亲访友的方式,联络穷苦农民和知识分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
1927年底,王瑗在小布熊家祠召集100多名穷苦农民开会,成立小布农民协会,会场张贴了有关抗租、抗粮、抗税、严禁奸商的告示。他带头把家里的房产田租契约全部交给农会。至1928年七八月间,小布第十党支部和横照第十一党支部先后建立,王瑗、黄良万分别担任书记。同年10月,小布农民赤卫队建立,有60多名队员,王瑗兼任指导员。
1929年2月15日,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进驻小布,并在大土楼村益高祠接见了王瑗等当地党组织负责人,指示他们要充分发动、依靠、武装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毛泽东还专门嘱咐红四军拔出600块银元给小布赤卫队,用于购买枪支弹药等武器。3月29日,王瑗在小布街上保甲祠墙上挂出赤卫队的牌子,门口插上赤卫队的红旗,带领赤卫队员和革命群众武装暴动。暴动队员们手佩红袖章,他们一边喊“打土豪,分田地”等口号,一边行进到距小布20里外的杨依、白沙打土豪,没收土豪的粮食、衣服等并悉数分给穷苦农民。此后,暴动队伍还到木坑等地打土豪。他们每到一地,都引起了很大反响,唤醒和鼓舞了广大民众,推动了土地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然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吓坏了当地的恶霸、土豪劣绅等反动势力。他们用重金收买流氓、地痞、赌棍、烟鬼、懒汉等社会不良分子,匆匆拼凑起一支民团,企图将新生的革命力量扼杀在摇篮里。
4月29日,王瑗带领赤卫队到阳斋打土豪,机智地打败了一个豪绅地主武装团伙,缴获了30多支鸟枪。当晚,赤卫队回到小布保甲祠。王瑗安排好岗哨后,在保甲祠内休息。半夜时分,民团纠集二三百人和从宁都县城雇来一伙靖卫团成员,从三面包围小布圩镇,并越过岗哨,将保甲祠团团围住。顿时,踹门声、喊杀声、刀枪声四起,时不时有赤卫队员倒下。事发突然,情况十万火急,王瑗临危不乱,采取分路突围、分散敌人兵力的办法,沉着冷静地指挥赤卫队员拼死抵抗,奋力冲杀。终于,有50多名赤卫队员冲出了保甲祠。
为了减少伤亡,冲出重围的赤卫队员们向着圩外的崇山峻岭分散转移。王瑗隐蔽在徐公山墓子岭下的山谷里,承受着孤寂、饥饿、担心的煎熬,尤其困扰他的是队员们的安危,以及怎样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再战斗。想到这些,王瑗再也不想坐以待毙了。第二天深夜,为寻找队员,集中队伍,王瑗冒雨走出深山。不幸的是,王瑗刚走出深山,就被敌人发现被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