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县志载:“1931年2月14日,红35军在当地党组织配合下,分三路合围县城获胜。”
历史上中国工农红军共有过多少军的建制,一个是欧阳青撰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另一个是王健英著的《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简编》。前者列举了35个军,后者列举了37个军。后者陈述第36军于1932年11月,根据满洲省委指示,将巴彦反日游击队改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师长张甲洲,政治部主任赵尚志。1933年初,红军36军江北独立师在铁力县境内活动时,突遭地方反动武装袭击,部队大部分被打散,张甲洲牺牲。赵尚志率十余人返回哈尔滨,以后发展扩大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932年11月,按照中共中央北方会议精神,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第1大队(又称“海龙游击队”)。队长王仁斋,政治委员刘三春。1933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独立师成立,海龙游击队随后编为江南第1游击连,从此取消了37军第1大队的番号。因此,严格意义上讲,36、37军都不是完整的军建制。
一
图1 中国工农红军第35军103师308团团长曾毅生和政委董莱鑫由某年4 月10日为一班长刘碓飞出具到后方医院治病的介绍信
图2 中国工农红军第35军103师308团由某年4月10日为刘碓飞出具的通行证
这是笔者于2011年9月间收藏到的红军第35军103师308团团长曾毅生和政委董莱鑫为该团一班长刘碓飞分别手写的一张介绍信和一张通行证。
介绍信内容和格式为:
后防(方)医院负责同志: 兹介绍我团一班长刘碓飞一名因身佐颈疾病不能工作今特介绍前来兄处珍(诊)治希到接洽为荷(后面应为“此致”二字) 二次战争胜利的敬礼 红军第三十五军一百零三师三零八团团部(红色长条印章) 团长曾毅生 政委董莱鑫(双人签字并加盖私章) 4月10日
通行证内容和格式为:
通行证 兹有我团刘碓飞士兵一名因他身有疾病不能跟队今到后方医院珍(诊)识希沿途各机关步哨核查准予通行为要此致 暴礼 红军第三十五军一百零三师三零八团团部(红色长条印章) 4月10日
各类不同形式的介绍信和通行证、路条在苏区时期有很多,它是苏区赤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正如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于1930年10月7日给中央的综合报告上所说:“苏维埃区域的赤卫工作:赤色戒严、赤色清乡非常严密,没有苏府通行证的无论何人不能通过,反动派的侦探无法混入,赣江上下两岸都有检查所,敌人很难通过,时常在船上捕捉大的土豪及搜索到军用品粮食等。”目前,发现收集最全,最典型的是曾本清先生所著《红色通行证中央苏区路条集锦》(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该书收录了几百张党、政、军和社团组织出示的路条、通行证,其中有20多张红军路条和通行证。但因世事久远,幸免保存下来的绝大多数品相都很差,曾本清先生书中收录的也不例外。
本文展示的介绍信与通行证非常有特色:一是它是一张教学用纸一分为二,右半边用来写介绍信,左半边用来写通行证,系同一天针对同一人所写,教学用纸也非红军部队专用纸。二是介绍信与通行证字体不一,说明系二人所书。留下的疑问是:字数不多,内容简单,本来一人写就行,为何要分开二人写呢?三是除加盖发出部队条章外,另团长和政委均签名并加盖私章,说明当时对此类文书的出具是非常严谨的。四是通行证左下角有一无法辨认的持证人经过某地哨卡时加盖的黑色圆印印记,说明持证人去某一后方医院时经过了一个检查哨卡。五是当时的书写工具常见为毛笔,而该介绍信与通行证均用钢笔蓝墨水书写,在目前苏区票证实物中仅见。
从收藏的角度看,笔者以为这种同一天、同一事、同一人,由红军部队用钢笔书写的介绍信和通行证能成双成对保存下来,这在苏区信函和证件中应为“孤品”。因为,按常理,特别是在当时红军部队有高度防范意识的时局下,“介绍信”持有者红军班长刘碓飞到达某后方医院就医后,信函理应交给医院组织部门保管,以确保来者是谁,有案可查。而“通行证”应为持证者刘碓飞个人保管,以证明自己是谁,从哪而来才对。为何会双双留存于世呢?我不好妄断猜测。但在那非常特殊的年代,期间肯定有某种机缘巧合或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我们今天不考究也无从考究,只能让此悬疑继续留存于世。
今天笔者意欲想查清的是第35军103师308团团长曾毅生、政委董莱鑫乃至班长刘碓飞3人的生前与身后之事。
二
比较欧阳青的《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与王健英的《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简编》。王健英对“中国工农红军第35军”始未所述更为详尽。
王健英所述为:“红35军,是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较早的一支红军部队。1930年夏,中共赣南行委第3号通告即决定成立。”10月间即于赣南各县赤卫队集中升级合编,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5军。军长罗贵波,政治委员邱三达。“11月19日,根据赣南行委决定,重新任命了领导人。军长邓毅刚,政治委员罗贵波,副军长曾毅生,参谋长鄢一心,政治部主任谢嘉禧。下辖第1师第2团(由赣县、兴国赤卫军组成)......;第3团(由瑞金、于都、桥头赤卫军组成)......。第2师第5团(由寻乌赤卫师组成)......;第6团(由安远赤卫军组成)......。第3师第7团(由原赣南独立第7、8团及独立营组成),团长曾毅生(兼),政治委员邝世淑。另有特务团,团长邝任农。未设师部,各团、营由军直接指挥。”
“红35军成立后,即归红1方面军指挥”,在赣南地区开展游击战。“1931年春,军长仍为邓毅刚,由李井泉继任政治委员......。部队整编为第307团、308团、309团。全军归红3军首长黄公略、蔡会文指挥,参加了第2次反“围剿”。4月9日,全军共1400人。5月5日歼灭了东固之敌。不久,拨归红3军团首长彭德怀、滕代远指挥。5月24日,红35军奉方面军命令,在东韶负责掩护方面军辎重物资。6月8日,全军辖第307团、团长程子华;第308团,团长杨金山。”
“1931年10月10日,红35军被改编为红1方面军独立第3师。......从此取消了红35军的建制和番号。”
上述资料,帮助我们厘清了以下几点基本事实:
一是该军是工农红军战斗序列中最后一个军,以赣南东南部各县赤卫队为主改编而成的,红军战士主要是赣南东南部子弟。它自成立至改编为红1方面军独立第3师时存续时间为11个月,即1930年11月19日---1931年10月10日。
二是曾毅生自1930年11月19日起任副军长兼第3师第7团团长;1931年春,部队整编时改任兼308团团长直至1931年6月8日第308团团长改为杨金山时止,他任职时间就是7个月差11天时间。此后,再无关于他的文字记载了。按此书记载,曾毅生于4月10日为一班长刘碓飞出具介绍信和通行证58天后就再未任308团团长了。
三是依据介绍信最后一句“二次战争胜利的敬礼”可知,此介绍信和通行证是1931年4月10日所书,因第2次“反围剿”的时间是自1931年4月1日起至1931年5月31日止。
四是依据欧阳青《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一文所述:“1931年2月,红35军北上,到达宁都县后,归红1方面军指挥。”与王健英所述“1931年春......。部队整编为第307团、308团、309团。......参加了第2次反‘围剿’。4月9日,全军共1400人。5月5日歼灭了东固之敌。”时间、地点二文吻合。那么,一班长刘碓飞患病是1931年4月10日在宁都期间,团部即把其介绍到就近的某后方医院治疗,故留下了此“介绍信和通行证”。
此外,依据介绍信印章“红军第35军103师308团团部”证明,王健英所述:6月8日,全军辖第307团、第308团。应完善为:全军辖第103师第307团、第308团则更为准确完整。
遗憾的是,二文均对政委董鑫莱只字未提。
为进一步弄清楚团长曾毅生后续去向和政委董莱鑫及班长刘碓飞相关身世。笔者继续在网上网下查找相关资料,试图了结一个心愿。
三
陈必达,江西寻乌人。原红军第35军的幸存者,曾任寻乌21纵队排长、赤卫大队长,连长,闽粤赣赤卫军司令部第一支队长,35军军部特务营长,长征后留下做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任过寻乌县县长、县政协常委、副主席等职。1986年在寻乌病逝。他在《回忆35军和独立3师》(寻乌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网站)一文中写道:
“1930年下半年,中央苏区各县的地方革命武装发展很快,寻乌除了县赤卫总队、区赤卫大队、乡赤卫队外,还有一支闽粤赣赤卫军。农历9月间,罗贵波来到寻乌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司城,传达了上级要求成立35军的指示,计划把寻乌赤卫总队和闽粤赣赤卫军以及于都、赣县、安远、会昌、南康、信丰等县的赤卫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5军。由于寻乌的地方武装乡土观念较浓,不愿远离家乡,所以把部队拉到安远、信丰后才宣布改编的指示。当时信丰县城是赤色区域,赣南行委驻地。各县的赤卫队相继到达,农历10月编成了35军,军长邓毅刚,政治委员罗贵波,政治部主任谢嘉禧,参谋长姓左,军部特务营长陈必达,总军需长邝任农。没有师的编制,下属三个团,307团团长廖永,政委邝世淑;308团团长曾毅生,政委梅立三;310团团长谢荣蔚,政委赵尚林。邝任农带领的寻乌县赤卫总队编在310团;我们闽粤赣赤卫军编在307团;特务营大部分是于都人。这支部队号称一个军,其实编员不足,武器很少,训练较差,战斗力不强。”
1931年农历“年初六打瑞金县城。瑞金城由罪大恶极的反动头子钟运标把守,他调动了七堡、九堡等地反动军队近万人在白塔进行阻截,两军混战一番。......。我们转移到大仁坪与红12军汇合后,到达谢村。这时毛泽东、朱德从站塘(会昌县南部一乡镇)来慰问35军,详细检查了35军情况,朱德说:‘不行,35军装备差,弹药少,很多人带老婆,怎么能打仗’。于是在这里休整一个多月,到建宁领来一批好武器,面貌换然一新,战斗力大大加强了。4月间,第2次反‘围剿’即将开始,35军奉命开赴前线,在东固(今吉安市,与兴国、宁都二县成三角势)驻防。”
“1931年10月,35军奉命返回瑞金,任务是赤化全县,建立苏维埃政权”。“35军在瑞金进行整编,改为独立第3师。李井泉任政委,师长还是邓毅刚,罗贵波任政治部主任,宋时轮任参谋长,下属二个团,即第7团和第8团”。
与欧阳青和王健英的编著比对,陈必达对35军与独立第3师的回忆更为祥尽,但可惜也对团长曾毅生的后续去向没有交待。对政委董莱鑫不仅没有留下回忆记录,反被梅立三取代。
四
以欧阳青、王健英著述和陈必达回忆录及结合目前有文字史料可查的,凡涉及原红35军16名团以上干部的生平如下:
1、首任军长后为政治委员----罗贵波,1907年生,江西南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广东省委书记,中顾委委员。1995年11月2日逝世,享年87岁。
2、第二任军长----邓毅刚,又名邓伟,1902年生,湖南汝城人,黄埔军校毕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4月随军上井冈山,1929年转战赣南闽西,任红4军1纵参谋长。陈必达回忆于1931年10在瑞金万田攻打钟运林时“身负重伤,抬到路上牺牲了。”年仅27岁。
图3 图片来自网络
3、第一任政治委员----邱三达,1898年生,江西南康人。1928年参加革命,曾任西河暴动总指挥、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西河办事处主任、红22军政委等职。任红35军政委不久,调任赣南暴动总指挥部总指挥、东河指挥部政委。1931年8月,在上犹县营前圩被错杀,年仅33岁。
4、第二任政治委员----李井泉,1909年出生,江西临川人。1928年参加红军,曾任红1方面军政治部办公室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委书记,第八届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常委。1989年4月24日病逝,享年80岁。
5、政治部主任----谢嘉禧(谢家禧),1903出生,江西赣县人。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被当做“AB团”分子错杀,年仅28岁。建国后平反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