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干才,(1906~1929),六安市裕安区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委员,参加和改组国民党六安县党部,并任委员。
1927年10月,吴干才接受组织指派,出任六安县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不久,奉命在六安县立第四高级小学任教员,以此作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28年元月,吴干才当选为中共六霍县委委员。他利用自己在家乡的威望,趁组建保卫团之机,当上了郝家集保卫团的董事,使党组织掌握了这一地方武装,暗中开展革命活动。
1929年,吴干才担任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委员。县委决定于11月中旬,在六安县三区河口独山、郝家集一带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吴干才来到独山,贯彻县委决定,积极准备,迎接暴动。
是年11月7日,农协秘书何寿全被捕。当时,何寿全身上带有农协会员名单。吴干才感到事态严重,迅速派人送信到郝家集。中心县委接到吴干才的信后,连夜赶到独山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形势,决定提前暴动。
11月8日上午,六安县三区各乡农协会员手执大刀、长矛,把独山镇围个水泄不通。下午,按计划向敌人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缴枪10余支,毙敌4名,并救出何寿全。独山暴动后,吴干才被任命为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兼组织部主任。
不久,国民党军队即向苏区进犯,西两河口、郝家集一带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吴干才受命与朱体仁、许希孟一同去三区整顿党团组织。12月16日,当他们正在郝家集召开秘密会议时,突遭敌人包围而被捕。敌人将他们的头颅割下,在独山“示众”之后,又在六安西城门上悬挂3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为此印发了“悼念吴干才等死难烈士告三区群众书。”
冯先卓(?—1931),六安市独山镇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11月参加六霍起义,后任红4军第11师31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3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在白雀园被张国焘杀害。
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回忆说:自己走上革命道路就是受了她姑父冯先卓的影响,每次见面时,姑父总是要说,穷人要翻身,只有跟着共产党,打天下,推翻万恶的旧社会制度,才有出路。
桂伯炎(1899~1931),金寨县槐湾乡响山寺人。
1926年秋,到武昌入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1927年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夏,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到六安。8 月,中共六安特区委成立,桂伯炎当选为委员。10 月,国民党实行“清党”,桂伯炎转移到农村,在六安县独山、苏家埠等地开展农民运动。1928 年1 月,中共六安特区委改组为中共六霍县委,桂伯炎当选为委员。 是年春,回到家乡七邻湾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5 月,在家乡成立中共特别支部。9 月,在七邻湾成立六安县六区农民协会。
1929年5 月,在南庄畈成立六安县六区革命委员会和六区游击队,桂伯炎任革命委员会主任兼队长。是年10 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桂伯炎当选为常委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是领导六霍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1 年5 月,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桂伯炎调任特区文化委员会委员。先后编写《穷人调》、《小放牛歌》、《妇女革命歌》、《十二月革命歌》等民歌和小调,时流传甚广,激发了苏区人民革命斗争热情。是年冬,张国焘以“改组派”罪名,将桂伯炎杀害于麻埠。
1955 年,桂伯炎与其父桂月峰、叔桂明田、弟桂尊农、桂尊林,同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舒传贤(1899~1931) ,皖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安徽省霍山县舒家庙人。1919年到安庆市入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次年赴日本,就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1921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徽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安徽省临委工委书记、中共霍山县委书记、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长。
因抵制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与其妻陈清如 (时任霍山县苏维埃妇女主任)同时被张国焘秘密杀害。建国后,2 人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徐百川(1910~1931),原名张开泰,长丰县吴店乡人。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同年冬,受党组织委派,回安徽开展农运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合肥特别区委委员。1930年1月,六霍起义胜利后,皖西游击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应六安中心县委要求,中央委派徐百川担任师长。
1930年4月10日,根据中央决定,鄂豫皖边特委在湖北黄安箭厂河(今属河南新县)召开会议,将红31、32、33师合编红1军(原红31师改为红1师,红32师改为红2师,原红33师改为红3师)。6月中旬,为坚持扩大皖西地区的游击战争,以原红33师的1个连和六霍地区游击队,重新组建了中央独立第1师,徐百川出任师长。
徐百川领导独立师在皖西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先后在道士冲、土地岭等地消灭反动民团及其运输队。一次在麻埠遭遇战中,徐百川左肩胛受伤,鲜血染血了衣服,仍率部转战于方圆几百里的皖西山区,同国民党军及反动民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配合红军主力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
1931年秋,在肃反扩大化,被张国焘杀害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檀树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