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化治平乡田畲村,是一块神圣而又光荣的红色土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能述说那峥嵘的岁月。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看到半个多世纪以前,“闽光纸业工会”——宁化苏区红色工会鲜艳的旗帜在这里高高飘扬。田畲村的纸农和闽赣纸业工人游击队,高举革命旗帜,为苏区的经济建设,为宁化的革命事业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田畲村这片红色热土上也诞生了像开国大校曾万标一样的英雄人物,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从一个纸业工人成长为解放军高级将领。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曾万标用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战斗的壮歌,在万里长征路上,他冲出了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岁月,他经历了九死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让我们走进田畲村,在这里寻找他留下坚实的印迹吧。
在苦水中泡大的穷人孩子
在宁化西南部,有一个少数民族乡叫治平畲族乡,在土地革命时期叫长宁区。这里是闽赣两省三县交界的边陲地带,山高林密,自古以“竹纸之乡”闻名。田畲村地处治平畲族乡东南方,与长汀县毗邻,那里景色秀丽,草木青翠,土地少,山林多,竹产业为主打行业。土地革命之前,老百姓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村里的土地、山林等资源由少数地主阶级掌握,农田、竹山,纸厂被他们占有。
曾万标一家一无竹山二无农田,全家挤住在田畲村的山脚下破旧不堪的茅草房(土坯房),父母和兄长都给地主当长工和做纸工,在土豪劣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由于家境贫寒,孩子多,生活不得温饱,生活艰辛,曾万标一家和村里许多穷苦百姓一样生活百姓水深火热之中。1913年3月15日,曾万标出生在这个贫苦的人家,他父亲给取名为曾致科(原名),后改名为曾万标。
曾万标是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穷孩子,8岁时就给人放牛,割草,早出晚归,15岁就到纸坊做苦力,过着白天汗流浃背,晚上蚊虫叮咬的日子。曾万标从小饱受地主的剥削、压榨和凌辱,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这样在苦水中泡大,在苦难中长大,生活的艰辛磨炼了曾万标的意志,使得他后来在战火硝烟中变得更加坚强。
在斗争中成长的游击队员
土地革命之前,治平畲族乡长期处于封建统治,土地、山林等资源由少数地主阶级掌握,政繁赋重,致使当地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之中。自宋代土法造纸从长汀传入后,造纸就成了当地最主要的产业。民国时期,全区有纸槽(作坊)300多家,最高峰年产毛边纸三万多担。有产业工人30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为长汀过来做工的工人,除外地人外,多兼务农。曾万标全家人都给地主耕田或造纸,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大半被地主掠夺走了,虽然终年劳动,仍然得不到温饱。残酷的封建压榨和饥寒交迫的生活,在曾万标的心中深深种下了反抗剥削和压迫的革命种子。
引导曾万标走上革命道路的无疑是“闽赣纸业工人游击队”的影响,1931年3月,治平畲族乡(长宁区)成立苏维埃政府。是年秋,红四军三十六团曾派部队到长宁区帮助工作,并在田畲组成立一支有七十多人“闽赣纸业工人游击队”,曾万标怀着心中期盼已久的梦想,光荣地加入游击队。1932年,长宁区纸业工人在坪埔成立了闽光纸业工会,与苏维埃政府配合密切,打土豪、分田地、搞扩红,曾万标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闽赣纸业工人游击队”也不断壮大发展到480余人,编为红军独立营。曾万标和田畲村70多个纸业工人一同参加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拉开了一段传奇的序幕。
在战火中磨练的革命战士
1933年1月,曾万标所在的地方游击队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队伍,担任第五军团三十四师102团三营七连班长,从此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任副排长。
在战斗中,曾万标冲锋在前,英勇善战,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在枪林弹雨中他经受了磨炼,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1934年7月在第五次反“围剿”阶段,调江西于都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1934年10月19日,他从于都出发随着红军开始参加长征。11月红军大学改编为中央干部团,曾万标任班长。
在曾万标的戎马生涯中,每一场战斗都是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但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是他在长征路上为遵义会议站岗的那段经历。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说起这次遵义会议,曾万标刻骨铭心,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曾骄傲地说,在我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记忆,但最不能忘怀和最让我感到自豪的事情,就是成为了遵义会议的警卫者。
那是1935年1月11日拂晓,中央干部团一行一千余人,分批进入遵义,进城后住在一所中学里。随后,中央领导也陆续来到遵义城内,住进了一幢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洋楼里。这幢小洋楼是旧军阀柏辉章的公馆,有20多个房间,楼房四周是一片开阔地,30米以内没有障碍,非常便于警卫。这幢小楼就是后来被载入史册的“遵义会议”会址。
根据上级指示,曾万标所在连队接受了警卫小洋楼的任务。当时他只知道中央要开会,团政委宋任穷要求战士们:一定要加强警戒,确保万无一失。全连95名干部战士分批站岗、放哨,24小时昼夜巡逻执勤,戒备森严。曾万标当时任四班班长,警卫区域是离小洋楼150米处的正门前方地段,这是小洋楼与外界唯一的一条通道口,地形最为重要。开会期间,他们不时能看到中央首长进进出出,有时还隐隐约约地听到里面激烈的争吵声。但大家都不知道会议的内容。
从15日上午9时开始,到17日傍晚,中央首长连续3天集中在这座楼房里,一日三餐都没有离开。17日深夜,突然听到有人大喊一声:“周副主席看望大家来啦!”此时,曾万标正带领两名战士在路口站岗,看到周恩来陪同毛泽东走出小洋楼来到战士们的面前,周恩来笑着对大家说:“同志们,毛泽东同志看望你们来了!”战士们立正、敬礼,然后齐声回答:“感谢中央首长的关怀!”毛泽东用慈祥的目光望着战士们,一边说“同志们辛苦了”,一边与他们亲切握手。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齐声回答:“首长辛苦!”周恩来接着说:“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我代表党中央、代表毛泽东同志向你们表示感谢!”战士们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深切的关怀,都一起激动地鼓掌。 当战士们得知毛泽东同志又出来领导红军时,情绪非常高涨,行军和打仗的劲头更足了。
1935年9月中旬,突破天险腊子口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个硬仗,曾万标参加完战斗后调任一军团军团部侦察连副排长。随后担任骑兵排副排长。他带领骑兵排参加了著名的直罗战役、兑镇击溃阎锡山步兵营战斗等战斗。在战火纷飞的岁月,曾万标英勇杀敌,无所畏惧。在枪林弹雨中他也茁壮成长,先后任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