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坦航工程是议标项目, 要议好标必须充分掌握当地市场情况,(包括建筑,市场,物资,资源,物价,工资运费等。)父亲带领大家详尽分析测算后确定造价,修订标书,最终确定的造价是原投资计划的两倍,经过与业主及咨询公司多次协商,一致认为造价合理,并顺利签订了合同。他们还同时还承包了农具厂水塔工程等。在施工过程中,父亲重视工程成本,开源节流,组织好合理收入,控制管理费的支出。 针对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丢失较为严重的问题,父亲同部援外办联系免费借用集装箱,除钢材外全部材料采用集装箱运输,到港后组织好卸船看管,突击抢运,以防丢失,效果显著。宿舍楼办公楼按照计划竣工交付使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速度快,造价低,质量好的要求,得到使馆、经代办事处及使用单位的好评。 谈到这段工作经历,父亲体会到:“领导干部要严以律己,切实与员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组织生产最好的办法。例如。开工初期进度较慢,效率不高,虽多次开会,动员,但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自二月份开始至宿舍工程竣工,我参加跟班劳动达四个月,虽然很少开会,但效率提高了,进度加快了,并按计划竣工交付使用。”他说:“我进一步体会到: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严以律己,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是千真万确的。” 父亲于1981年9月11日在坦桑尼亚给我姐夫王元慎,姐姐郝玉明的来信中谈到:“这次出国与前几次不同,以前是以专家身份受聘,而这次是以承包商的身份受雇。”他写道:“在工作上必然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难。不过,为了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为国家能拿到一些外汇,在有生之年多做点儿工作也是应当的。”“该国目前在政治上比较稳定,而经济上却很困难,不过他们对中国人在政治上是信任的。” 为中铁建工集团海外事业鞠躬精粹
多年在海外超负荷的工作和过度劳累,父亲病倒了。他在坦桑先后四次住进医院,诊断书上记载着:两次患恶性疟疾,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肺炎,肺气肿,高血压,心脏病,右眼视力模糊等,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从来不和家人提起。 1982年夏天,一位从坦桑尼亚回国的同事告诉我父亲在国外得了心梗,我们全家人都很担心。我专门找了时任局长李洪富,谈了父亲的病情,希望父亲回国治疗。李局长说:“我知道这个情况,但你爸爸自己不同意回国。”我想,毕竟国内医疗条件好得多,于是赶紧写信劝父亲回国治病。时隔不久,父亲来信谈了他的想法。他说:“这个工程应该是我在坦桑干的最后一个工程,我要善始善终,一定要完成任务回国,不给自己留遗憾。坦桑有国内派来的医疗队,医生技术都很好,治疗差别不大,不要担心。” 父亲履行了他善始善终的诺言,直到圆满完成任务回国。父亲援外,做儿女的无法在他身边照顾,能够做的,除了在精神上给他以安慰外,就是在有人出国时,赶紧给他带点药品及去中药店买些山楂片等,妹妹郝玉齐还托同学从广州买来保健品托人给他带去。 1983年7月 父亲完成任务从坦桑回国,我们家人和单位领导一起去首都机场迎接,在他从出口走来的那一刻,我看到父亲的头发已经大部花白,开始驼背,明显的感觉到两年间父亲苍老了很多…… 1989年7月,父亲患了重病,我们去涿州局机关接父亲回北京。时任局长李洪富到宿舍看望,说 :“老郝,你这辈子南征北战的不容易,在国外那帮人不好管理,你费了不少心。你事业心很强,不管对单位,对你们家都做出贡献了。现在咱们建厂局花的钱还是你挣的那点儿家底…….”父亲听罢不禁潸然泪下,他动情地说:“李局长,有你这几句话就行了。” 李局长还亲自安排相关部门干部到北京,协助我们给父亲办理转院手续。提出要找好医院,花多少钱也要治病。 遗憾的是,大家的努力没有挽留住父亲。1989年7月27日18:19分,父亲复发心梗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62岁。 父亲离休后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好好看看北京的新建筑。他对妹妹郝玉齐说:“有时间你陪我在北京转转,看看北京的建筑。我出国年头多,北京变化太大了,新建筑很多,回国后一直在忙,没有时间去。”没想到父亲的突然离去,使他这一夙愿成为他本人以及我们全家人终生的遗憾。 父亲是建工集团非洲建筑市场的奠基人,如今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如果他在九泉之下能够看到今天建工集团的发展,看到今天的建工集团在海外市场所取得的骄人业绩,一定会倍感欣慰的!
(作者简介:郝丽,女,高级政工师,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