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学旅行已为业界一匹黑马
自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明确,中小学要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参予情况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什么是研学旅行呢?即有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走出校园,在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研学旅行的教育属性和活动特性,注定了这项产品和普通旅游产品的巨大差异。
而关于课程研发,《意见》也给出了5条要点进行深层次说明。
第一条:“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结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第二条:“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研学旅行不再象过去的夏(冬)令营、游学一样,一般在学生的寒暑假期举行,而是将贯穿全年的时间”。 第三条:“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研学旅行将会充分结合当地特色进行课程设置”。 第四条:“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而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自然教育基地,休闲农场等都是有基础开展教学的点”。 第五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毫无疑问,研学旅行未来会形成下一个风口,只是在该风口下,如何设计出针对性研学产品的关键。研学旅行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旅游产品,从设计线路、景点选择、时间安排等各环节都要特别考虑,产品要考虑学生的年纪,景点要与学生所学知识阶段接轨。
一系列政策导向,引爆了研学旅行市场。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研学旅游产品被视作未来旅游投资的十大重要领域之一。
五、前程远大 仍需努力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国各地中小学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很快成为教育热点话题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立足点。应该看到,研学旅行课程目前还在探索之中,科学有效地开展研修旅行,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研学旅行不是一项教育内部的改革,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予。
尽管研学旅行是针对基础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严重割裂、学校课体系学科化倾向过重、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严重不足等提出的,但是要科学地设计和实施研学旅行,单独依靠教育系统自身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在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下,充分调动旅游、交通、餐饮、文化等多部门广泛参与,甚至要吸引社会资金给予支持。不仅教育系统内部的研究机构、学校、教师、学生都要参与进来,许多教育系统外部的单位、组织、个人也需要参与进来,各种文化场馆、实践基地、旅游单位等必须给予支持。学校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合理分工,共同做好研学旅行的组织实施活动。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借用社会多方力量,强化校内外教育结合,丰富中小学教育的途径和内涵,是实现课内外、校内外教育、学校家庭一一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良好载体。
2、研学旅行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感受真买的社会生活
研学旅行,有“研”的内容,有“学”的内容,当然还有旅行的内容,可它又不完全是一种旅行,学生需要在旅途中不断地领悟、不断地学习。过去我们认为,学习就是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做实验、自主探究,但都还是在一个房间里学习。研学旅行突破了原有的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把学生从课堂带到真实的社会生活里,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里、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内,解放他的耳朵、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的手,甚至解放他的时间、解放他的空间,全感官地、广泛地开展学习。在研学旅行中,应倡导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在校一次重要体验和宝贵经历,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3、研学旅行的路线设计实际上应该是学校课程的广泛延伸
从一定意义上讲,研学旅行的路线设计也是一种学校课程建设,是一种更为多样、更重视实践的课程类型。研学旅行的路线可以是本地本城。比如,杭州天长小学,围绕西湖进行研学旅行,探寻西湖一年四季不同的美;北大附小,开展在北大校园里的研学旅行。在身边旅行,让孩子深刻了解生活学习的地方,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离开本地,去更远的地方研学旅行,设计更有文化和教育价值的研学旅行线路。比如,孔子游学路线、徐霞客路线、红军路线、茶香路线、地貌路线等。这些路线设计需要学校结合实际,便于组织实施。无论是哪一条路线,都要牢牢把握研学旅行的本质,那就是让学生的学习由校园、由课堂向四周扩展,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中国的社会生活,感受中国的美丽,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感受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
4、研学旅行不是单一学科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综合类的实践学习
许多人认为研学旅行就是个别老师的事情,比如地理老师、生物老师、历史老师,实际上每个老师都可以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不是单纯的某学科内容的学习,它是一个综合实践内容的学习,它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综合的。在研学旅行中,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可以与做人、做事学习和审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验感悟能力、观察力以及集体团队意识等,都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
研学旅行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学生对生活艺术、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理解也可以进一步加深,这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研学旅行的教育目的是多元化的、是综合的,是学校单一的学科教育所无法达到的。在研学旅行的实施过程中,要尝试以文化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多种教育目标整合起来,充分发挥研学旅行课程跨学科、生活化、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实现各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