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内蒙古日报2014年6月24日14版,作者:赵殿武,原题为:《张成义将军血战丰镇》日寇得知他是高级将领,企图诱降他,张成义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残暴的日寇在城东北云留山东崖灵岩寺前河滩上,将张成义架到木柴上,浇上汽油活活烧死。
编前诗云:“一斤尸骨一斤金,战后忠魂何处寻?烈士火中酬国去,英雄活在万民心”。提起抗战初期的丰镇保卫战,如今已经鲜有人知。对于丰镇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绥远国民兵绥东区防司令张成义将军,更是近乎被人遗忘了,偶有史志资料提及也不过寥寥数笔,语焉不详。张成义将军以身殉国之后,正在平型关前线指挥作战的傅作义将军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为了找到张成义将军的尸骨,傅作义将军还曾经发出过“一斤尸骨,一斤金”的悬赏,但始终也没有找到。尸骨无存,也印证了张成义将军被烧死的说法,否则,以当时的情况,应该能找到遗体下落的。
赵殿武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一名教职工,如今他对抗战时在丰镇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绥远国民兵绥东区司令张成义将军着了迷。为了探寻张成义将军的英雄事迹,赵殿武在四处搜寻历史资料,写信求证的同时,还亲自踏访当年的战场遗址寻找线索。抱着一线希望赵殿武给马英九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述及张成义将军的事迹,希望查考张成义将军受国民政府褒扬的档案记载,恳请他帮助和支持。经经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查本单位存管档案,仅记载故张成义烈士任绥远国民兵区司令部少将司令,于民国二十六年9月1日对日抗战时,作战阵亡,民国60年3月入祀国民革命忠烈祠享祭(牌位号码:J2--31)1972年3月张成义获台湾当局批准,入祀台北圆山忠烈祠。
张成义将军是抗战中绥远地区牺牲的第一个将军,也是牺牲衔级最高的将领。他以装备和训练皆不足一个团的国民兵部队和县保安队,奋勇抗击日寇近3个联队的疯狂进攻,坚守弹丸之地丰镇县城达两日之久,给日寇以重大杀伤,迟滞了日寇进占绥远的进程,为绥远的集宁、归绥等地保卫战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和悲壮的一页。
张成义,字宜斋,1898年生于河北省正定县西塔子口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弃笔从戎,1919年任陆军第4混成旅10团第1营第3连司务长;1924年任第10团3营9连连长;1926年任第10旅第20团2营营长。他因机敏过人、勇猛善战,在而立之年的1928年即升为独立第11旅第20团团长,1931年又调任第35军第210旅419团团长。
张成义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二弟也是军人,在他当连长时就阵亡了。全家主要靠张成义接济。张成义经历了直奉战争、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等连年的征战,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痛感国家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和教育的落后,所以在戎马倥偬中不忘叮嘱孩子们好好读书。他虽粗犷豪放,但并非一介武夫,内心十分细腻,与妻子感情甚笃。
1933年3月,长城抗战打响,虽经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终不能抵挡日寇精锐武器的猛烈进攻,全线失利。5月下旬,华北军第59军奉命在怀柔牛栏山一带阻击日寇,掩护西线主力撤退,保护古都北平安全。张成义所部419团担负第一线左翼御敌任务,以“近战狠打”的战术,英勇抗击日寇第8师团主力部队铃木旅团和川原旅团,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直至中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才奉令撤退,成为长城战役“最后有力的光荣一战”。
“捷报频传百灵庙,旌旗振荡五原乡”。 1936年8月,日寇方面唆使伪军进犯绥东,绥远抗战爆发。继红格尔图战役胜利之后,晋绥军总指挥、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将军决定奇袭百灵庙,拔除日寇侵绥的战略据点,消除来自绥北的重大威胁。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时任35军211旅419团团长的张成义被列为“中央纵队”,担负攻打百灵庙最艰巨的主攻任务——突破东南山口要隘。张成义不辱使命,率部雪夜奔袭360余里,冒着伪军的猛烈炮火,突破敌人数道重兵把守的防线,率先攻入庙内,全歼守敌,取得了著名的百灵庙大捷。
1937年9月17日,日寇以飞机、坦克、大炮向丰镇南门阵地和丰镇火车站猛烈进攻,张成义使用长城抗战时的战术,避敌锋芒,近战狠打,指挥我军依据工事殊死抵抗,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冲锋。东门附近张成义的指挥部就暴露在日寇的火力威胁之下,城内我军腹背受敌。在日寇飞机、大炮集中火力猛烈轰炸下,午后3时,丰镇县城南门被摧毁,日寇在战车掩护下乘势突入城内我军守兵伤亡过多,抢堵不及,城遂失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