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展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不同版本和入党誓词,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初心;《毛泽东选集》的不同版本和单篇要文,则是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全党指导思想的历史见证。其中,何建军收藏的一组多版本《毛泽东选集》引人注目,包括1947年太岳版;1947年晋察冀版、1947年(合订本)晋察冀中央局版、1947年(精装本)渤海版、1947年大连大众版,以及1948年中共晋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首印本(上下册),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62团政治处图书室”字样、乔炳军印等。毛主席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记者看到,展品中有关党员和干部的各种学习材料早期版本很多,如李春艳提供的《党的政策选集》(晋察冀日报社1946年3月20日翻印)等,这表明我党始终重视对干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1947年1月15日出版的全版套红《晋察冀日报》,头版内容是“晋察冀辖区成立九周年纪念”;1947年7月1日出版的《前锋》,是4开4版的全套红老报纸,头版报道的是“纪念七一迎接胜利”的情况。
记者看到,在陈伟提供的“重庆解放号外”前,一位白发苍苍、坐轮椅的老者在这件展品前久久注目,老泪横流。“老伯,您有什么需要帮助吗?”一位展场地值班人员上来问道。老人抬起头拱手感谢工作人员的关心,老人手指这张1949年11月底《沙市日报》出版的“重庆解放号外”说:“我当年就参加了‘残敌一部西逃,我正追歼中’的战斗,我今年90多岁了,那时还是刚参军不到一年就随军南下的毛头小伙儿,大好年华都奉献给了大西南,直到离休才回到北京住。”听到老人的话语,一位正在参观作笔记的大学生请老人在笔记本上签字留念。
抗美援朝保家国,开辟新天搞建设
反映全国新政协召开、协商建国和新中国创建初期的展品约有150多件。在这一部分里,开天辟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可歌可泣的志愿军指战员英雄事迹等重点篇章,通过精美大气的年画、宣传画、画报和全版套红的老报纸,一幕幕地展现在记者眼前。
在众多展品中,不仅有付志坚收藏的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纸币、季井申收藏的晋冀鲁豫边区生产建设公债券、贡延红收藏的印有毛主席头像的民国36年陵川县股票等红色金融票证,而且最为突出的是,来自江西南昌银行系统的吴满平,带来了中国人民银行创建之初首次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这个大全套人民币总计有几十种票面,林林总总地被摆放在显著位置的长条展柜中,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据藏家本人介绍,其珍品中的珍品有:伍圆l949年牛拉车蓝/黑冠;伍拾圆1949年公路汽车桥紫红/蓝〔背面图〕;伍拾圆1948年驴子与矿车棕/灰黑〔正面图〕;壹佰圆1949年帆船冠等,至少有20种是可圈可点、稀缺鲜见的绝佳珍品。值得观者称道的是,展览组织者的匠心所在,在于展出了与首套人民币相呼应的《人民日报》(第70号,民国37年12月6日),这张由中国优秀书报刊收藏家彭援军收藏的土纸印刷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大字标题是“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本位货币”,同时配以引题“适应胜利形势,发展国民经济”和“华北、华东、西北三区银行合并”的肩题,一版还配发了报社“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短论,足以证明对这条消息的足够重视。第二版上刊出了“华北人民政府布告金字第四号;中国人民银行通告,发字第一号”,这些都是见证人民币诞生的珍贵文献史料。
小小连环画,反映大时代,杨东福收藏的一组抗美援朝连环画就很能说明这一点,《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永生的雄鹰——杜凤瑞烈士的故事》、志愿军空军英雄《孙生禄》等,都是在红旗下生长的一代代青少年的英雄偶像。王春虎收藏的战场报社记者在志愿军前线采写的四份手稿甚为珍贵,包括追认黄继光为中共党员报告、郑大藩用战场报社稿纸写下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本社记者李翼振写的“阻击战上的日日夜夜——记金城前线十个月的战斗”,以及10页纸反映的“甘同岭战斗中志愿军表现了……”等文物文献。
新中国成立伊始,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各条战线的热火朝天建设在齐头并进。两幅巨大的锦旗夺人眼目,一面是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题写的“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锦旗(95cmX224cm),一面是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题写的“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锦旗(84cmX198cm)。这两面锦旗的收藏者正是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收藏专业委员会会长秦利生,年逾六旬的秦会长向记者介绍说:“这两面锦旗由时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先生亲自送到荆江分洪总指挥部召开的荆江分洪英模代表大会上的。”记者看到,秦会长收藏的两份与这两面锦旗内容有关的《工程生活》报也同时展出,《工程生活》报是由荆江分洪总指挥部、政治部和中南军区荆江水利工程部队司令部、政治部出版专业小报,1952年6月24日出版的第62号《工程生活》报,4 开4版全套红印刷,一版头条就用较大版面刊登了周恩来题词手迹:“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在“工程生活画刊”专版,则用整版15幅图片全面报道了“坚决响应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号召,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的建设场面。1952年6月26日出版的第64号《工程生活》报,第一版则整版刊登“唐天际总指挥在荆江分洪英模代表大会上的总结报告”。
记者饶有兴趣地问道:“您是怎样得到这几件宝贝的?”秦会长说:“我有一次逛收藏品市场,偶然看到一面60年代的锦旗,骤然想起,在革命战争年代被授予锦旗是特别光荣的象征,既便在建国初期被授予一面锦旗那也是一种非常荣耀。于是我就问那个店主,还有没有更好的?结果意外惊喜出现了,他们拿出一包东西,小心翼翼地打开,我一看,怦然心动!当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居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亲笔题词的两面锦旗,这无疑是共和国的最高的荣誉。而且同时又有十余张当年的报纸做佐证,尽管价格不菲,但我还是悄然把它收入囊中。”这两份报纸与两面锦旗真是内容相互印证、藏品同类跨界的绝配!而且藏品来由的收藏故事又如此精彩!记者情不自禁地评论到。
就着秦利生会长正在向来宾介绍展品,记者问道“您作为展览主承办方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您对这次办展有什么想法?” 秦会长说:“我们通过这几百件文物文献原件,直观、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我党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要机构和重要专题等,通过时间线索与专题线索相结合、相呼应的方式,从多个新角度、新侧面,以“点”连“线”地构成相对系统与完整的专题性展示,来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通过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是我们办展的初心。让我们通过这些难得一见的珍稀文物文献,来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走过的那一段峥嵘岁月,并且把它作为紧跟习近平新时代阔步前行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旅游与交通》杂志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