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心中拥军爱国的老党员
军民鱼水情深。戎冠秀关心爱护人民子弟兵,我党也没有忘记这位拥军爱国的老党员。
新中国成立前夕,戎冠秀作为华北区人民代表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并受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戎冠秀不仅是优秀党员、拥军模范、劳动模范,还是一位烈属。
1951年,戎冠秀的小儿子、曾任抗美援朝志愿军某部炮兵连连长的李兰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曾回忆说:“当得到叔叔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时,奶奶说,‘孩子是我生的,但他是党培养的,干革命哪能不死人,他保家卫国而死,值得!’但在没人的时候,奶奶也经常失声痛哭。”
戎冠秀当时还不知道的是,就在同一年,她的八路军“儿子”邓仕均,也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戎冠秀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剧作家胡可告诉了她邓仕均牺牲的消息。
“她的小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她的八路军‘儿子’也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位母亲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胡可在一篇回忆戎冠秀的文章中这样动情地写道。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戎冠秀先后送七位亲人去参军,小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她又先后把四个孙子、一个外孙和一个外孙女送到了部队。
1982年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向戎冠秀赠送了“爱国拥军”牌匾。至今,她的故居门口依然挂着那块牌匾。老屋里她与子弟兵“孩子们”的合影中,依然能看到她慈祥的笑容。
1989年,戎冠秀病重,家人都劝她住院治疗,她却说:“俺老了,不能做事了,不能再给公家添麻烦了。”她执意不住院,救护车在她家门口等待了整整十天。直到戎冠秀陷入昏迷,家人才将其送往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已经退休的聂荣臻元帅听闻戎冠秀病重,专门托人将一束“勿忘我”鲜花送到老人病榻前。
8月12日,这位为党和人民忠诚奉献的老党员因病去世,享年93岁。戎冠秀生前曾对家人说:“我死后一定要火化,丧事越简单越好。”她还亲手做了寿衣,里子是旧粗布的,还打着补丁。
戎冠秀去世后,当年在晋察冀边区和她一起战斗、相处过的老首长们都无比悲痛。聂荣臻、彭真、徐向前等都发来唁电深表哀悼。
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回忆说:“8月12日,父亲接到中共平山县委发来的唁电,得知戎冠秀去世了,他当时坐在轮椅上,闻之一惊,痛心地拍了一下轮椅的扶手,这是他激动时的一个习惯动作……沉默了两三分钟后,他又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尽快给河北省平山县委发去唁电……”
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唁电中指出,戎冠秀同志是爱国拥军的一面旗帜。
8月22日上午,戎冠秀的追悼大会在石家庄隆重举行,社会各界1000多人前来为这位“老党员”送行。
戎冠秀的骨灰被安放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她的周围都是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
鱼水深情传颂至今
戎冠秀对人民子弟兵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
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曾回忆7岁那年清明节随奶奶去给太姥姥上坟的情景。“走到一个山坡地,奶奶停下来摆了一些祭奠品,我很奇怪,奶奶告诉我,这里掩埋着一位八路军战士。”
戎冠秀把八路军战士视为自己的亲人,这件事在李耿成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89年,戎冠秀因病重一度神志恍惚,但只要见到着军装来看望她的人,她总会嘱咐说:“好好养伤,养好了去消灭敌人!”
戎冠秀拥军爱国的榜样力量,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在她的带动下,下盘松村一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上战场的热潮。
而且,抗日战争时期,平山是有名的抗日模范县,平山农民踊跃参军,走出了一支由1500名平山子弟组成的闻名遐迩的“平山团”。
军民鱼水情深。我党也从来没有忘记这位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老党员。
当戎冠秀辞世时,她的骨灰由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吕传赞、副省长叶连松、省军区副司令员张志全及石家庄地委书记、专员,平山县委书记、县长等亲自护送,安放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二十多年里,戎冠秀的模范事迹,被一次次搬上舞台和荧屏。以戎冠秀的故事为蓝本,剧作家胡可编成话剧《戎冠秀》和电影《槐树庄》,作家杨润身编写了电视连续剧《戎冠秀》,美术家娄霜创作了木刻连环画《戎冠秀》,作家玛金创作了歌剧《戎冠秀》,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自编自演了《子弟兵的母亲》。
2009年,在全国“双百人物”评选中,戎冠秀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戎冠秀的名字,已经深深刻在了我国革命史和妇女运动史的史册里。
在戎冠秀去世近三十年里,她的事迹仍在民间传颂。正如著名诗人田间在《戎冠秀赞歌》里所写的那样:“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她又举起来,来照八路军……”(文/记者李冬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