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牛微晶集团30年来持续不断地科技创新,不仅填补了10余项世界新材料的空白,获得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拥有225项专有技术,还制定了《工业用微晶板材标准》和《低膨胀透明微晶玻璃标准》两个国家标准和建材行业标准,《含Cf钢渣制备微晶玻璃》和《超蚀高耐磨微晶》两个项目也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晶牛董事长王长林荣膺2007年“全国十大科技英才”称号。
自此,晶牛微晶集团首创的工业微晶产业链正式形成:工艺设备与产品的自主研发—国家科技成果的鉴定—国家专利的申报与复批—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与颁布实施—工业微晶施工规范的编制审定—产品在各工业领域的成功应用。30多年、历经两代晶牛人艰辛持续地科技创新,让晶牛微晶集团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未来规划 “走出去”发展,开辟巨大市场需求
2000年,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国外一些知名大企业纷纷涌入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玻璃产业的竞争局势,并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晶牛微晶集团有厚重的红色文化作积淀,有先进的“四大机制”作保障,再加上科研团队的创新引擎,“走出去”发展的思路日渐清晰。
就在这时,晶牛微晶集团领导班子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走出去”发展战略——“西扩南进”,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并研究了一整套“走出去”战略方案:为什么走?向哪里走?怎么走?走出去怎么保护自己?时任河北省主管工业的副省长郭世昌听过晶牛微晶集团的汇报后,为公司题词:“走出去,到大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提升”。
“西扩南进”通过实施“以短(贸易)养长(项目建设),以长拓短,短长相济,共同发展”策略,凭借一系列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创新研发优势,晶牛微晶集团在此后短短三年时间里不仅在国内的陕西神木、内蒙古包头和通辽、广西北海建设了生产线,而且在国外的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地设立了自己的子公司,并启动了相关项目的建设,让晶牛玻璃迅速走向了欧、亚、非、美、澳五大洲,集团出口创汇连续三年翻番,成为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综合经济指标进入世界同行业500强中国入选企业第一名。
正当晶牛微晶集团发展步履日益稳健、改革脉络日渐清晰的时候,2012年,邢台市委、市政府发出了“退市进郊、转型升级”号召,晶牛微晶集团率先响应,积极主动为区域环保工作做贡献,市属的11条生产线全部停产,准备将企业迁往郊区。但由于多种因素,6年多了,企业一直没能恢复正常生产,很多业务都停滞不前,目前仅靠企业实验室的1条生产线和原有的库存产品开展经营业务,根本满足不了当前强大的市场需求。
对此,王长林表示,事物发展总是一波三折,现在的困难阻挡不了晶牛人持续创新的脚步。相信在政府等各方力量的努力下,只要坚定信念,企业将再现辉煌,迎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可喜局面。
采访即将结束,记者问及未来考虑和规划时,王长林依然信心满满。他说:“晶牛微晶集团在变革的谷底树起了毛泽东思想大旗,在最困难的时期,不忘初心,依靠毛泽东思想,持续实践科技攻关,践行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形成了世人瞩目的微晶产业链。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和时间的推移,晶牛微晶集团将继续在毛泽东思想理论的指引下,抓住国家振兴实体经济的大好契机,结合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和量子缠绕技术,在未来五六年内,将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内在必然关系展示给大家,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做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王长林的规划,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晶牛微晶集团将在全国建设六个微晶基地来支撑目前水泥和水电领域对工业微晶产品强大的市场需求。目前,邢台和包头的基地已见雏形,东南、华中、东北和西南的四个基地也已开始酝酿。六个基地建成后,晶牛微晶集团将达到10亿元的年收入,年创利润3亿元。
彩虹总在风雨后。晶牛微晶集团更为美好的明天,我们翘首以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