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作战进入了打打停停阶段。
10月13日,炮击金门暂停7天的时限已满。毛泽东又起草了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对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的命令。命令指出:“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们这样做,就全局说来,无损于已,有益于人。有益什么人呢?有益于台、澎、金、马一千万中国人,有益于全民族六亿五千万人,就是不利于美国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联合国也无权过问。”命令重申不准美国军舰护航的原则:“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15] 表达了中国政府不允许任何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决心。
在10月13日这一天,毛泽东还会见了定居香港的新加坡《南洋商报》撰稿人曹聚仁。毛泽东告诉他:“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马的方针,如蒋撤退金、马,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都可由蒋管、可管多少年,但要让通航,不要来大陆特务活动。台、澎、金、马要整个回来。”[16] 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金门、马祖问题的态度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0月19日,美国海军4艘军舰侵入金门海域,为国民党军护航,时间长达5小时。
鉴于美国的侵略行径,经毛泽东批准,10月20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布了恢复炮击的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于当日下午4时发起对金门国民党守军的大规模炮击。
《再告台湾同胞书》(人民网截图)
为了揭露和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10月25日,毛泽东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又起草了一份《再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同胞们,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美国的政治掮客杜勒斯,爱管闲事,想从国共两党的历史纠纷这件事情中间插进一只手来,命令中国人做这样,做那样,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适合美国人的利益。”《再告台湾同胞书》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允许其实现的。”《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的“四不打”政策,以保证岛上军民的供应,但仍以无美军护航为前提。[17]
五、毛泽东提出,逢双日打炮,单日打一点炮的“双日不打单日打”的炮击金门方针,后转到零星炮击,不封不锁的状态
10月31日,毛泽东致信周恩来、陈毅、黄克诚,提出:“应将逢双日不打的地方加以推广,就是说逢双日一律不打炮,使蒋军可以出来活动,晒晒太阳,以利持久。只在单日略为打一点炮。”[18]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军委决定:今后双日对任何目标一律不打炮,以利其长期固守;逢单日可略为打一点炮,炮弹一般不超过200发。从而使炮击金门的双日“四不打”发展为“双日不打单日打”。
为了揭露美国政府的战争边缘政策,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给蒋介石以拒绝从金门、马祖撤军和减少驻军以口实,中央军委决定于11月3日对金门再次炮击。炮击前,毛泽东为福建前线部队起草了广播稿,向金门同胞作了广播预告。广播稿告诉金门同胞:“明日,十一月三日,是个单日,你们千万不要出来。注意,注意!”毛泽东电告周恩来总理,将此广播稿在“今日(十一月二日)下午,厦门前线口头广播,反复三次。”[19] 福建前线炮兵部队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于11月3、5、7日对金门实施了炮击。
1959年的元旦刚过,大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突然于1月3日炮击大陆沿海村庄,造成31名儿童死亡,17人受伤。为了惩罚国民党军少数作恶分子,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于1月7日对金门国民党军炮兵阵地实施了大规模打击。
1月9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福建前线部队“今后逢单日不一定都打炮”。从此,炮击金门作战转到零星炮击,不封不锁,让其固守的状态。
1961年12月中旬,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为保持台湾海峡的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不主动打击金门国民党军,至此,炮击金门作战结束。此后,福建前线部队只在单日向金门打宣传弹。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79年1月1日。
炮击金门作战,是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作战行动。它既严惩了台湾国民党军队对大陆的袭扰,又挫败美国当局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同时也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炮击金门的作战,对于我们今天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和“台独”的图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杨成武《炮击金门始末》,转引自1993年11月《人民论坛》第11期。 [3]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40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你1月版。 [4] 转引自《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上),第394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89年6月版。 [5] 1958年9月5日《人民日报》。 [6]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38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 [7]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第15次会议上讲话记录,1958年9月8日。 [8]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41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 [9]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403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11版。 [10] 《建国以后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42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 [11] 《毛泽东外交文选》,第35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12]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巻,第38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13]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第434-43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439-44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 [15]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巻,第386-38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16] 转引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第880-88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7]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468-47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 [18]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47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 [19]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49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
作者简介
姜廷玉,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51年7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入伍。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编辑研究处处长兼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专业技术4级、文职2级。获解放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全军军史专家库首席军史专家之一,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聂荣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特约军史专家。
长期从事军事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永存》、《多视角下的长征》、《中国军校发展史》、《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解读红色见证》、《外军名校与名将》、《跨世纪的辉煌》、《军事证章史话》、《新中国十四次国庆大阅兵》、《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60年》、《解读抗美援朝战争》、《台湾五十年军事史》、《党史军史研究文集》、《解读抗日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等20余部。其中多部获国家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曾主持完成《中国军校发展史》、《台湾五十年军事史》等全军军事科研课题。被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聘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中国古代战争史”、“古代兵器”三个学科副主编。
曾被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聘请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专家组专家。全军军事图书、军事期刊评审专家组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