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零星的枪声还时不时的响起。王德泰将军和首长们在奶头山指挥部内,分析着敌情,战斗方案。最后确定,要发挥优势,利用我军熟悉地形地貌,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派出精干突击队连续不断的奇袭敌人营地。
日寇被打得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好象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敌人渐渐元气大伤。垂死挣扎的日伪还是不甘心失败,再次向奶头山发起攻击。王德泰将军与战士们一样冲锋陷阵,杀入敌阵。与敌人刀枪相见,使日寇的炮火丧失了作用,我军战士确杀得敌人苦不堪言,死伤惨重。恰在此时,派出的东北革命军穿插小分队,也穿插成功,战士们从背后打得敌人七零八落,溃不成军,灰溜溜的败下阵来。奶头山抗日根据地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以少胜多战胜数倍敌人的东北革命军第二军。(中红网 布朋振 摄)
英勇的东北的东北革命军第二军以少量部队战胜了数倍于自己的敌军,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胜利,是战士们全力杀敌的结果。此次奶头山根据地保卫战共歼敌30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虽然此次保战已过去几十年,但当地人提起这件事还是赞不绝口!
战略转移
1936年2月上旬,对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恨之入骨的日寇再次调集重兵,对我奶头山根据地进行反扑。我有限的留守部队虽进行了有力还击,但终因敌我双方的力量悬殊太大,而陷入对我军不利的局面针对当时的军事形势,为保存实力,第二团留守队主动放弃了东满地区仅存的奶头山抗日根据地,率部向南满转移。
奶头山抗日根据地是东满最后一个根据地,当时签于当时的抗日斗争形势,东满党组织和第二军进行了战略转移,实现了南满和北满的抗日武装联合,从此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迎来了联合抗日的新高潮。
1936年2月下旬,随着东满特委与第二军的战略转移和形势需要,奶头山根据地的农民委员会、妇女协会、儿童团等也随之取消,安图特别支部也转战白山松林。也就是从此开始,东南满以抗日根据地为依托的对敌斗争,转入了以密营为支撑的游击战争,安图也成为东南满抗日最活跃的游击区之一。
我们一行游览了奶头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听着朝鲜族讲解员的讲解,不由得对奶头山抗日根据地第二军保卫战的指战员的故事所感染,崇敬心情油然而生。向抗日英雄敬礼!向抗日英烈致敬!没有你们的奉献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奶头山村为发展特色经济和红色旅游,奶头山村充分利用“长白山下第一村”的地理优势及朝鲜族人文优势,努力打造“长白山下朝鲜族民俗第一村”和奶头上抗日根据地两张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建设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建筑和奶头山根据地纪念馆,对发展民俗和红色文化旅游起到了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