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刘芝禄曾在桂东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2018-06-06 14:56:14
作者:湖南桂东县委党校 郭谦贵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离开江西长征以后,在项英、陈毅等组成的中央分局的领导下,刘芝禄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迎来了抗日战争的高潮。刘芝禄回忆了参加这场三年游击战争的具体细节。

    一、红军三个支队牛岭突围

    1934年10月党中央离开江西苏区后,任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项英同志,仍受左的影响,对形势估计不足,照旧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用留下的主力红军来对付几十万敌人的进攻,同敌人打硬仗,1934年11月于瑞金谢坊乡湾塘江和敌人一个师打了一仗,消灭了半数敌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也暴露了我们主力部队,使敌人更加集中兵力,一步一步紧追包围,而我们对游击战争没有很好地加以组织,形势急转直下,到1934年11月底,苏区的县城全部陷入敌手,留下的红军受到很大的损失。此时项英同志一面向党中央汇报情况,一面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同志一起作了研究部署。刘芝禄当时在会昌县保卫队当班长,和其他几名同志经一个多月,完成保卫会昌银行的任务后,退到会昌县和于都县的白鹅镇、乐丰镇和罗帮桥一带。1934年12月刘芝禄调到赣南军区保卫局任排长。这时,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以及撤退的人民群众,被敌人围困在于都县白鹅镇、罗帮桥一带。部队任务很重,既要打仗,又要掩护机关、群众和伤病员,情况非常危急,敌人气焰极其嚣张,叫嚷什么“到于都会餐,把红军吃掉。”红军部队边打边走,到牛岭、马岭不远地区,决定组织突围。刘芝禄又被调到江西省委,给省委书记阮啸仙当警卫员。军区把部队编成三个支队(把轻伤病员编成游击队,分批突击出去,重伤病员和群众上山就地隐藏起来)互相支援。刘芝禄在第一支队,支队长蔡会文、政委阮啸仙。第一支队向牛岭、马岭方向突围。但敌人火力猛烈,打了几仗,部队伤亡很大,阮啸仙政委不幸在马岭涧战斗中牺牲了。第一支队携带的迫击炮、重机枪、电台等武器装备都丢了。面对着严峻的形势,当天晚上蔡会文司令员要坚决率领部队突围出去,保存革命力量。他把部队集合起来作突围动员,情绪很激昂,态度很严肃,他说,现在是严重关头,中央根据地完全被敌人占去了,我们只剩下这块小山区了。我们不能困死在这里,更不能当俘虏,我们要为阮啸仙政委报仇,为牺牲的同志报仇,我们一定要冲出去,只有突围出去,才有活路!然后把部队编成三个突击队,互相配合,刘芝禄在中央支队司令部突击队,又派出侦察组,侦察路径,查明敌情,发现了敌人部署的薄弱地段。并告诉大家,如果队伍被冲散了,就到油山地区会合。当晚,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分三路突围。蔡会文司令员率领我们中央突击队,猛打猛冲,迅速冲出了敌人的重围,从牛岭、马岭一带冲了出去。十几天打了十几仗,过了信丰河,来到油山地区,还剩下一百多人,与项英、陈毅等率领的部队会合,首长见到蔡会文他们很高兴,说保存了革命力量。

    二、红军干部的长岭会议

    1935年2月间,中央遵义会议精神传到了部队,大家深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中央领导地位后,中国革命前途更有希望。中央要求按照游击战争的特点转变工作。项英、陈毅根据中央指示多次开会研究了部队部署。最重要的是项英、陈毅在大余县长岭召开的干部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会议争论的很激烈,从下午开到第二天凌晨,刘芝禄去催促了几次,说部队快出发了,首长们才吃早饭。以后知道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对胜利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有重要意义,长岭会议成了南方游击战争的新起点。会后将赣粤边划分为油山、北山、信康赣、南山和上犹崇义等五个区,将突围的部队分编为五个游击支队,并以油山为中心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网。刘芝禄所在部队在北山泥梁洞编队,在一百多人的基础上又补充五、六百人,共约六、七百人,编为第一支队,支队长蔡会文兼政委,副队长程君良,参谋长范树德、政治部主任李国兴,刘芝禄还在警通排给副队长当警卫员,部队整编完毕就出发到湘赣边坚持游击战争。

    三、红军游击队依靠群众

    1935年四、五月间,第一支队由蔡会文司令员率领从广东北山出发,向湘赣边区各县打游击。由于队伍补充扩大,又休整了几天,提高了士气,精神也充沛了。但到国民党地区后,各处都是敌人的靖卫团、铲共团、保安团、还乡团、清乡委员会等反动武装,进行反共宣传,到处阻扰打击我们,群众不敢和我们接近,加之雨多路滑,天天走路打仗,部队得不到休息,又听不到红军主力的消息,部队情绪有些不稳定。因此在党支部领导下,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发挥党团员的模范作用。同时组成群众工作组,加强群众工作,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党的方针政策。说明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群众求解放的军队,经过几个月的群众工作和实际行动,买卖公平,帮助群众担水、打扫卫生,村院面貌有了新的气象,部队情绪稳定了。劳苦人民都接近红军了,并帮助红军做工作。开始,山里群众帮助红军到城镇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后又组成山里党支部,带领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组织了秘密的群众游击小组。群众游击小组的任务是建立秘密联络站,就地监视敌人的行动。发现敌人要进山,就马上设法告诉红军,使红军耳目灵了,经常处于主动地位,有利的战斗就打,不利的战斗就不打。游击小组有时在夜间还跟红军下山打土豪,把东西挑回游击区。游击区还实行劳动互助,一家有困难,大家帮助。这样,红军在山区的群众工作就一天天的有基础了。游击区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从1935年八、九月间,第一支队在桂东、汝城、上犹、崇义、资兴等县大山里活动,在一个地方可住三、五天或一个星期。这里瑶族群众比较多,第一支队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说话和气,买卖公平,搞好清洁卫生,非常尊重妇女等。以实际行动感化他们。在医疗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群众帮助红军用中草药治伤治病。刘芝禄在桂东、汝城交界处的高山八面山中右腿负伤后,伤口就是在桂东高山八面山一位瑶族老大爷用十多天时间用中药给治好的。这位老人用祖传秘方,还给红军治愈好多同志伤口。老人的蛇药也特别好,还送给红军一些,因为南方蛇多,以防蛇咬伤人。第一支队红军在这里活动期间,陈山、周里、方维夏等同志也来到了第一支队了,成立了特委,组成四个工作团,分到游击区工作,群众工作更加强了。方维夏同志是特委宣传部长,当时就五、六十岁了,不能随部队行动,给方维夏在桂东东洛的偏僻山区搭个小棚子住起来,方维夏到过苏联,见到过列宁、斯大林。休息时,方维夏经常给刘芝禄他们讲故事,部队和老百姓都很喜欢听,对巩固部队和发动群众起了很多很大的作用。群众都称他为老方,后来部队打散了,叛徒出卖了方维夏,他被敌人残害了。连他的爱人和两名警卫员也惨遭毒手牺牲了。

    刘芝禄所在的桂东东边山这个游击区是不巩固的,敌人随时能来。不过,红军有了群众的各秘密组织,敌人一有活动要进山,通讯联络站和群众就把情报送进山里游击队,红军互相通知各游击队做好准备,敌人多时,就转移到其他地区,敌人少时,就在山外打伏击(不在山里打,以免引敌进山伤害群众)。敌人到山里找不到游击队,打几个转转就出去了。敌人不敢在山里住,晚上怕游击队。有时,红军还到外面活动,做群众工作,扩大影响。在敌人的地区也有红军的联络站和交通站,使红军的消息更加灵通了。总之,由于第一支队红军坚决依靠群众,组织和武装群众,建立了鱼水情谊,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期,游击区的工作比较活跃。正如陈毅同志歌颂的那样:“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四、红军游击队苦战寒冬

    国民党军队乘我红军主力转移后,为了扑灭人民革命火种,维持其反动统治,他们以十几倍、几十倍的兵力,配合地主武装,对游击区实行大规模的反复“清剿”,叫嚷要“掘地三尺”,“斩草除根”,决不让苏维埃政权死灰复燃。他们对桂东东、西边山游击区人民实行极其野蛮的烧、杀、抢政策,抓杀青年、蹂躏妇女,强迫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给桂东东、西边山游击区人民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也给红军游击队的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困难,红军不得不成年累月苦战于崇山峻岭之中,茅草密林之间。过着“天当被、地当床、树皮野草当干粮”的艰苦生活。

    1935年冬天,在这极其艰难险阻的形势下,有的人动摇了,个别的甚至叛变了,第一支队的副队长程俊良就无耻地叛变投降了敌人。由于他知道我们游击队利用湘粤赣之间的矛盾,便于在边界活动,所以,叛变后的程俊良给敌人献策说,要消灭红军游击队,只有湘粤赣组织联防“剿匪”指挥部统一指挥,三省边界有游击队,不分省界,都可以追剿,这样就能阻止游击队在三省边界上来回游动,一定可以把红军消灭。敌人接受了叛徒的献策,在桂东县沙田镇组成了三省联防“剿匪”指挥部,程俊良当副指挥,带队进山,搜剿非常卖力,广东军阀余汉谋部和湘南、江西保安团及地方武装一万多人,大规模地搜山、封山、并村、移民,把山区人民赶到国民党占领区去住,隔断红军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程俊良知道给红军送过信、做过事的群众,找到就杀。程俊良把群众在九沟十八岔的房子都烧了,不准群众进山。连种蘑菇的、烧木炭的、伐木的群众都不准进山。如进山就以“通匪”论处,就地杀害。在大小路上都设碉堡,贴布告,规定“一家通匪,十家连坐,一家窝匪,十家同祸”。限制群众只买一定数量的粮、油、盐和日用品,多买了就以“通匪”论罪,布告上还规定了:与匪送信者杀、与匪买粮油者杀、与匪买日用品者杀,与匪买药者杀等三十六条,游击区充满了一片白色恐怖,寒冷的冬天更加凄凉了。红军和群众有一个多月没有联络。群众不敢进山。只有红军派侦查员黑夜到山外联络站去侦查消息。可是到群众家叫门不开,群众非常害怕。侦查员在门外悄悄告诉他,我们是红军游击队不要怕,晚上没人看到。群众听出我们的声音才开门接待说:你们说不要怕,怎能不怕呢!你们可以到处走,我们在家走不了,敌人一发现和你们有联系,我们就要被抓去杀了,还连累别家。以后再不要来了,求求你们。红军听了群众的话,心里很难受,为了群众的生命安财产,再困难也不到山边老百姓家了。有时,乘敌人疏忽时,就到离山较远的地方侦察消息和搞些粮食和日用品。这些东西很少,又不能经常搞到,必须省着吃用,吃稀饭,冬天找不到野菜,捉不到鱼和田鸡,所以,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真是“饥肠响如鼓”。由于敌人加紧“围剿”,红军吃、穿、住、行更加困难了。敌人不但白天进山,而且还住在山里,晚上也不下山。红军白天不能行动,晚上也要隐蔽转移。红军依靠熟悉的山区起伏的地形,弯曲的山路和茂密的森林,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直路走弯路,不走顺路走横路,不走长路走一节一节的短路,有时从无路的地方穿插过去,逢山过山,逢水过水,这样,敌人的封锁也难不倒我们红军游击队,大家还编了一首打油诗呢:“大路不让走,小路随便行,封锁无路走,到处开新路,天下这样大,难也难不住!”

    南方的冬天,高山时常下雨、下雪、下冻雨,森林里阴暗寒冷,晒不到太阳,树枝经常被冻雨压断,随时有打在人身上的危险。因此,冬天森林里不能藏身了,只好白天在森林外边晒太阳,晚上到隐蔽山沟里烧火,几个人背靠背坐在一起,用夹被和布单子从上到下盖起来,就这样露营过夜。遇到下雨下雪就更困难了,火烧不着,夹被子也挡不了雨雪,数九寒冬,还穿着一身单衣(三年不但没有穿过棉衣,连夹衣也没有)在风雪饥寒中,冻的全身发抖,上牙打下牙咯咯发响,虱子又多,没有衣服换,没地方洗,过着野人的生活。革命的红军战士,总不能被敌人困死,被风雪冻死,环境逼着红军战士想办法去战胜困难。自己动手盖棚子,这就找到了一条生路。这里有盖棚子用的树木、竹子和茅草等材料,领导一动员,大家就砍树的砍树,割草的割草,一天一个班的棚子就搭起来了。大家有了自己的窝,高兴极了。开始盖的棚子只能遮风,不能遮雨,以后又向一个老大爷学习盖棚子的方法,把茅草从下向上一层一层挤紧压严,就不漏雨了。后来又在棚子里架起了木棍床,铺上草,不在地下睡了,几个人挤在一起就暖和多了,基本上就可以遮蔽风霜雨雪了。还编了一首打油诗:

天当铺盖地当床,自己建造大洋房。
地面还有自然毯,设有自动钢丝床。
床上铺的丝棉被,墙上衣架挂衣裳。
要问哪个工程师,红军战士自造房。

    红军的棚子刚刚盖起来,敌人就来搜山,一发现红军的棚子就放火烧了。同时放火烧山,妄想铲除红军藏身的森林。红军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东边棚子烧了,红军就在西边盖,北边棚子烧了,红军就到南边盖。湘赣粤边界有这么大的山,有这么多的森林,敌人是烧不光的,山里的群众虽然被赶走了,但是群众和红军的心是永远在一起的,红军在群众的帮助下,终于熬过了饥寒,战胜了寒冬。

    五、红军游击队加强党的领导

    党是红军游击队的领导核心,环境越艰险越要党的领导。第一支队有党委,大队有党总支,小队有支部,一个小队只有二三十人。刘芝禄当小队队长时,也只有三十多人,全是党团员。只有两个炊事员都二十八、九岁了,不想入党了,但都表示说,我们虽然不是党员,但我们相信共产党,坚决跟共产党走。特别是包仁全同志年岁大些,很有办法,烧火很少出烟,挑东西走路没有一点响声,他很关心刘芝禄他们这些年轻人,看到年轻人总是面带笑容。他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老包!”所以开会都让他参加,他不怕困难,不发愁,一天到晚总想把野菜当饭做的好一些,谁有病了,他还做一点多掺粮食的病号饭。由于党团员起模范作用,大家同睡一块地,同吃一锅饭,在生活上互相体贴,在思想上互相帮助,在对敌斗争上同心协力,比亲兄弟还亲,有点吃的东西,都互相推让,谁也不多吃。部队有大的行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都通过支部讨论,深入做动员教育工作,使大家知道行动方向和任务,明确规定的问题。在连队生活中,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听取战士的意见,及时进行表扬和批评,做到情通理顺,不伤害同志间的感情。有时也有争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把事情说通了,谁也不记成见。特别是在打仗时,有时战士提的建议,比刘芝禄他们想的还周全。在支部领导下,每个小队都有经委会,每天五分钱的伙食,每月月终结算一次,经济公开,如有结余的伙食尾子,就分给大家作零花钱。所以虽然生活很艰苦,但大家都过得很愉快。这也是红军能够战胜敌人而不被敌人打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红军游击队巧妙周旋

    1936年的春天,斗争仍然很残酷。红军游击队像插在敌人心脏里的一把刀,敌人千方百计想消灭红军游击队。敌人组织了看烟队、看火队、跟脚队,时刻监视红军,寻找红军的行迹。红军游击队对湘南资、汝、桂三县和江西的上犹、崇义、遂川三县的大小山头都比较熟悉,特别是资、汝、桂三县是第一支队的主要游击区,第一支队就在资、汝、桂这一带活动。山区树草很茂密,挡住视线,往往看不远。红军就派观察哨、联络哨,二、三里设一哨、一哨两人,或站在高地,或爬到树上,严密监视敌人的活动,一发现情况就立即往回汇报。一次联络哨回来报告说,敌人有二三百人,大概是一个营的兵力,直向红军山区驻地包抄过来。这说明敌人已经发现红军了。大队领导研究决定马上转移,不然就被包围了。因为红军游击队对大小路都很熟悉,很快就撤走了。敌人进山时,嘴里喊得凶,心里很害怕,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好像瞎子摸鱼一样,扑了一个空。当官的问他们的看烟队是不是看清楚了?看烟队说,看的清清楚楚这里冒出很大的烟来,这里又没有老百姓,不是游击队是谁。于是他们又向前搜索,找到红军的住处,发现红军自己搭的棚子,他们就用刺刀这捅一捅、那挖一挖,想发点洋财,结果什么东西也没找到,只好穷凶极恶地把红军的棚子烧了,把红军的土锅灶台捣坏了。红军转移到另一个山头后,就研究敌人是怎么发现红军的呢?后来地下党员和被敌人抓去带路的老百姓传来消息,说红军游击队在森林里做饭冒烟被敌人发现了。从此,红军规定白天不做饭,晚上做饭,天不亮做早饭,把中午饭一起做好,白天天气再冷也不准烤火了。

    这样,过了十多天,敌人没有发现红军。有的同志以为这里山高林密,白天不烧火,敌人找不到红军了。可是一天中午,红军的观察哨和侦查员都回来报告,敌保安团大约一个营,正向刘芝禄他们这里围攻。红军很快转移了。敌人慢慢地到了森林深处,发现红军的住地,先放枪壮胆,还大喊大叫:“捉活的!”“发现你们了,快出来吧!”满山到处乱叫乱放枪,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只发现几只破草鞋。红军转移后,经过研究,这次敌人是怎么发现红军的呢?根据上次敌人是看烟,这次可能是发现火光,因为晚上大家做饭、烤火,火光很大,敌人怎能不发现呢!因此,今后烧火也要想法不暴露火光。红军游击队就到比较深的山沟里做饭。为了不暴露火光,搭起了小棚子,在棚子里做饭、烤火,还用树枝围起来,派人到外面看看,是否能看到火光,由于不断地想办法清烟遮火,敌人找不到红军的踪迹,红军又有了一段安定的时间。

    红军住在山里,要想办法出去搞给养,找支队领导和其他游击队,所以就派小分队出山去,和山外的群众也有了一些联系,还搞了一些给养回来。由于来去走路留下了脚印,又被敌人的跟脚队发现了。敌人就尾随着脚印向红军追来。红军转移后,又研究对策。把派出去的人分为三、五人一组,每组的人又分开走,脚跟提起来走,不把路边的草踩倒,有时不走路,而走小河沟,使敌人找不到红军的脚印,同时还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如从东边出去,从西边回来,不走原路,在山区转圈子,迷惑敌人。有时就在敌人的后方活动几天,派小分队去袭扰敌人,使他们也不得安宁。原来保安团说,红军游击队被消灭了,现在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后方,敌军和富豪惊恐万状,找不到安全的地方。一会儿说红军游击队到韶关了,一会儿说红军游击队到汝城县了,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红军游击队在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之中,提高了野外生存的能力,坚持了斗争,保存了力量,联系了群众,更加活跃起来了。

    七、红军游击队夜袭敌巢

    由于红军处在敌强我弱、敌多我少的情况下,所以尽量避免和敌人打硬仗,而是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主动出击,采取夜战、近战的方法,奔袭敌人。如红军打清腰圩的靖卫团,就是在深入侦察查明敌人情况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长途奔袭,速战速决,不到一个半小时就解决战斗,一枪未放,彻底消灭敌人一个靖卫团,三四十名敌人全被掏窝了。红军出发前,蔡会文司令员作了五分钟的动员讲话,说明敌情,要走的路程,要注意迅速行动,严格保密,如被敌人发现,不能走原路回来,必须向相反的方向转几天再回来,可派一两人先回来报告。在夜幕降临后,红军从埋伏地域出发,急行军七八十里,到半夜十二点左右,到清腰圩附近休息一会儿,进一步做好准备,迅速摸进清腰圩镇内。街上没有一个人,到靖卫团门口,外面没有哨兵,只有门卫。尖兵班发现敌卫兵坐在板凳上,双手抱一支长枪正在打瞌睡,红军一把抓住他,把枪夺过来,用枪口逼着他不准叫喊。敌卫兵吓得直哆嗦,断断续续地小声说:“你们是谁?请老爷饶命吧!”大家很快冲进靖卫团的各宿舍,用手电筒一照,看到他们的枪和子弹、手榴弹都挂在床铺对面的墙上,我们迅速把武器收缴过来。他们有的还像熟睡的老母猪一样在打鼾,有的从梦中惊醒,吓得浑身打颤,还有的一起来就想去拿他的枪。我们就嘲讽的说:“老表,你不要做梦了,你们的枪在我们手里呢!老实一点,不老实就开枪打死你们!“吓得他们有的跪在床上,有的跪在地上,连叫饶命。他们的中队长当了俘虏后说,真没想到红军游击队今晚到这里来,你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昨天我们司令部还通报说,红军游击队已消灭了,只剩下十个人被困在东边山里快要饿死了。他们真是大白天说梦话,自己糊弄自己。

    红军这边打靖卫团,那边打税务局,还派人搞粮食给养,都取得了胜利。大家高高兴兴地背着、挑着很多枪支和粮食等物到集合地点。并把俘虏集合起来,政委对他们说明红军的俘虏政策,说明红军是工农的队伍,是为人民利益的。不要和红军为敌,今后还可能见面的,愿意跟红军革命的可以留下,愿意回家的每人发一元钱路费。讲完后,把他们送回房子,不准乱跑,等明天再走,防止走漏消息发生意外。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迎着朝霞回山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周总理跟俺们村有个缘(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周总理跟俺们村有个缘(组图)
·特稿:两膺上将 国之勋臣——洪学智将军纪念馆巡礼(组图)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61——邹韬奋(图)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61——邹韬奋(图)
·特稿:周恩来,一个温暖的名字一一写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与统战事业
·特稿:义乌雷锋团队文明出行山乡乔里何(组图)
·特稿:广东省韶关市老促会到南雄调研老区建设工作(图)
·特稿:河南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预任副参谋长林林、渑池县人武部政委单守江参观刘少奇
·特稿:昔阳:“天壶”景观亮人眼(图)
·特稿:缅怀周总理的秘书孔石泉将军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郭谦贵:刘芝禄曾在桂东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特稿:刘芝禄曾在桂东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周总理跟俺们村有个缘(组图)
张东波:周总理跟俺们村有个缘(组图)
特稿:周总理跟俺们村有个缘(组图)
汪家广:两膺上将 国之勋臣——洪学智将军纪念馆巡礼
特稿:两膺上将 国之勋臣——洪学智将军纪念馆巡礼(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61——邹韬奋(图)
闫西群: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61——邹韬奋(图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61——邹韬奋(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