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斗贺凤兆和崔排长光荣牺牲,他们用生命发出最后的呐喊是:“同志们,不要管我。为了新中国冲啊!”
穿越岁月的尘烟,千千万万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气壮山河的爱国篇章。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不容忘却。牢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铭记传承英雄精神。在岁月冲刷中,历史功勋放射出耀眼光芒。在时代的变迁中,英雄精神彰显着永恒的价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回顾历史,在十四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八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涌现出一大批英模人物和众多英雄群体,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巍巍交城山,滔滔文峪河。缅怀先烈悲壮事,热泪盈眶祭英魂。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历史中,无数烈士长眠于吕梁山,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崔银海、贺风兆革命烈士,带着出征前的使命长眠于吕梁大山。六支队战士将他们遗体抬回吕梁山区厚葬,植树木,种花草。为了党旗下的誓言,他们用生命捍卫了信仰,他们的英勇牺牲或者偶然遭遇不幸,他们舍身自戕或者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没有看到今日的锦绣河山欣欣向荣,更不会追问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史册上是否会书写自己生命消失的那一瞬间。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再不能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张范政委率领晋绥八分区六支队攻打汾阳城和协和堡日伪据点的战斗,用事实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为八路军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
六支队在晋绥八分区先后经历大小战斗40余次,歼敌3000余人。被誉为英雄劲旅六支队。到1944年秋,八分区军民攻克、挤掉敌人据点128个,收复2685个村庄,解放人口364500余人。根据地面积恢复到1940年的状态。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为了对历史负责,本文书写前我驱车前往协和堡进行实地察看,堡门早已不见,烈士鲜血换来的是村里一派新面貌和人民幸福安宁。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生活中,总会有人发出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们的生活中何日会出现英雄?许多人认为: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大力宣传的人才是英雄。其实,黄河有了奔腾就不平凡,大海有了波澜也不平凡,人也如此,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能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用平常的心看待生活,生活会更加精彩!回首往事我们看到了崔排长,贺风兆两位英雄雄姿依然,威风尚在。穿越时空带我们走进了狼烟遍野,炮火纷飞的那个战争年代。
1944年11月晋绥八分区六支队奉命跟随刘子久、韩钧同志挺进豫西,接受中共太岳区党委和太岳军区领导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张范率部渡过黄河,进入新安、渑池之间的北山地区,并迅速以渑池、新安、陕县、洛宁等地为中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5年3月25日在养马观古庙会上,张范得到情报:日伪将于一两天内来新安县进行扫荡。当晚,六支队与黄河支队领导人在北岳村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应敌之策,决定打一次伏击战。将六支队三、九两个连埋伏于北上庄附近,黄河支队部署于周围岭坡高地作配合。26日拂晓,横水据点侵华日军清水旅团派出石桥中队约150余人,加上孟津伪警备队3个连共1000人左右,出动马车40余辆,沿新孟公路向新安县进犯。7时许,先头伪军进入六支队预设的伏击圈。张范立即指挥九连对敌猛烈打击,九连以投弹有方闻名晋绥,大个子游立盈的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在敌群中爆炸,张范命令九连要坚决顶住敌人,伪军撇下几具尸体,仓皇后退。夹在中间的日军向六支队阵地猛扑过来。张范指挥右侧三连战士沉着应战,机枪、步枪、掷弹筒一齐向敌阵射击。这时黄河支队战士也投入了战斗,四周山头同时响起密集的枪声,敌伪军被截为数段,首尾不能相顾。正面,六支队三、九两个连先后打退敌军三次冲锋,班长李发胜、赵玉各带一个突击班冲入敌阵,六支队健儿像猛虎下山,跃出阵地杀声震天,冲向敌群,与敌展开肉搏,这次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午后。关键时刻,六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黄文仲率领六连战士赶来,抄敌军后路。他们前后夹击,四面围攻,敌全线崩溃,狼狈而逃。战斗至下午4时许结束,计歼日军70多名、伪军100余名,缴获机枪3挺、步枪40余支及大批弹药物资。这是六支队挺进豫西打的第一个大胜战,史称北岳伏击战,影响很大。日军龟缩在少数据点里,不敢西犯,使我洛阳、孟津、新安边区出现了大好局面。
中华自古多英豪,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极端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以及民兵,发出抗击侵略的时代最强音,他们以不屈的意志创造了世界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把这块热土处处都变成了埋葬侵略者的场地。
1945年5月六支队整编为豫西二分区特务团,张范任团长兼任政委。张范在豫西指挥部队参加了宫前等大小数十次战斗,为豫西抗日根据地开辟和巩固做出了贡献。
在打击了敌伪嚣张气焰的同时,当地群众的抗日情绪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很快形成参军参战支前热潮。部队又在新安、渑池、洛宁、陕县一带向日伪军英勇出击,解放人口100多万,收编地方武装4000余人。在此基础上,在渑池果园乡西村一带成立豫西二地委,辖渑池、陕县、新安、宜北、洛宁、孟津6县,豫西抗日局面迅速打开。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豫西二分区特务团与河南新安、孟津、渑池三县的河防支队在河南济源县王屋镇南窑村整编为豫西特一团和特二团,张范任特一团团长兼政委。10月率部参加了解放沁阳战斗,晋冀鲁豫军区八纵队二十四旅在山西洪洞县柏村组建,张范所在部队改编为二十四旅第七十团。
在陈赓、王新亭将军率领下,我部乘胜前进,直扑晋南。
1946年1月10日拂晓,在解放曲沃县高显战斗中,张范政委不幸牺牲,年仅33岁。
人生有多少缘,是埋在记忆深处的痛,彼此相惜,又匆匆擦肩而过,总有些回忆,带着伤感,却在午夜梦回处,坚定着爱的信念。风起落花的流年,你曾为谁写下过永远,当守望成为生命中最美的点缀,便会有人为爱淋湿了双眼。总有些情,注定只能在心中默默守候,岁月曾带走多少年华里的芬芳,相信,那些被记忆风干了的地方,会有爱与时光一起成长。
1月14日数千军民在高显镇参加了高显解放大会,大会主席郑重宣布:为纪念解放曲沃高显镇牺牲的革命战士和张范政委,为了让历史永远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缅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洒热血,鞠躬尽瘁的英雄业绩,经曲沃县民主政府决定并报太岳行署批准将高显镇改名为张范镇。
——于是中国有了一个张范镇,再后来又把张范同志的英雄事迹写入学校教材书中。
热血沃热土,鲜血溉鲜花;铁血卫祖国,碧血报中华。歃血为盟誓,啼血杜鹃沙;滴血铸长城,凝血成图画。沥血披肝胆,泣血枕戈发;气血方刚劲,浴血奋战杀。流血取胜利,踏血复开跋;拭血金锋锐,引血守天涯。洒血祭轩辕,喋血靖国家;心血系华夏,龙血必腾达。
长篇传记文学《战将韩钧》有张范的英雄篇章,福尔曼出版的画册《西行漫影》有张范靓丽的身影,济南乡师陈列着张范领导学生请愿的事迹,吕梁山留下了张范政委的风采和精神,豫西上空回荡着张范怒吼的声音,张范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张范一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只有三弟张跃先和小弟张光先留有后人。全国解放后,他们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八十年代张跃先老人曾两次远赴山西寻找大哥张范墓地,但没有结果,张振庭、张振东、张振美、刘汝山等后人数年远赴各地收集整理有关张范的资料,不断寻找张范烈士墓地的下落,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那份思念。想也好,忘也罢,本是平凡。人依旧,物依然,又是一年。
也许是时空远去,相聚太难,也许命运早已做了安排就须要等待到今天。人生其实许多事都存在着巧合,有的是人为的,有的就像冥冥之中有意安排的,我们手中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早已经安排好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巧合呢?
2016年晋绥八分区革命文史研究院张其豪院长对我说:“经过网络发布和多方打听,迄今为止,这是找到的原六支队政委张范烈士唯一的亲人。”张范,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竟让英雄后代等待了七十年。
七十年,七十年来,曲沃县也在找,张范烈士究竟是哪里人?曲沃县党史办李主任慷慨写出:
战乱岁月卧疆场,魂归故里身难还。籍贯不详犯忧愁,独在异乡卧青山。不忘初心紧跟党,抒写史章祭张范。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 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这世界,原本干净、美丽。这人性,原本善良、质朴。这遇见,原本清澈、简单。就让人间多些惬意,多些感动,多些精彩,多些永恒!
祖国沉重的山,烈士鲜红的血。留下了高高的丰碑,留下美好的生活。斗转星移,春华秋实,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站在这里,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站在这里,我们是从未有过的冷静,以往一切的浮华早已淡出我的思绪……
《中国有个张范镇》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七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