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诺(1905-1931),又名余道涵,金寨县双河镇黄鹤村人(1932年前属于河南省商城县康区)。余海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共7人,余海诺在兄弟间居长。小时候的余海诺天资聪明,能诗善文,1923年秋,余海诺以学校第6名的成绩考取了白沙河禅堂学校。
白沙河禅堂学校地处鄂豫边界,学校老师多是在武汉读书返乡任教的有志青年,他们深受国民大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思想进步,在学生中提倡白话文和传播新文化。余海诺在同学赵瑞祥(共产党员)和郑独望校长(思想激进)的开导下,逐渐懂得了革命道理。1925年,经赵瑞祥、余养连介绍,余海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余海诺考入笔架山农校。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余海诺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同学到附近群众中去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组建农民协会,发动贫苦农民向地主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1927年春,余海诺受党组织派遣离开了笔架山农校,回到双河与共产党员杜孝芬、蔡兴芳等在刘氏祠开办贫民小学,对穷人小孩实行免费读书,并接纳女生前来上课,颇受周边群众欢迎。他们白天进行教学,晚上广泛宣传、动员、发动群众.1927年夏,在余海诺、林承刚的积极组织下,在双河周氏祠成立了农民协会,第一批会员就有程步园、刘伯力等30多人,余海诺任主席。不久,又在罗氏祠秘密组建农民武装小组,余海诺任组长。
1928年春,“八七”会议精神传达到了商南地区,余海诺奉党组织指示,秘密搜集武器,积极进行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余海诺、杜孝芬等同志为了购买枪支弹药、筹措资金,以保卫地方治安名义,由农协会出面,向地主豪绅发出筹款通知,按各户地主豪绅的经济实力,规定筹款数字并限期交款,预期不交者,便率农协会武装小组登门催要。经过努力,筹集现大洋上千元,为武装暴动准备了必要条件。
1929年5月6日,商南立夏节起义胜利成功。双河地区党组织率领农协会相应起义,以农民武装为基础,成立赤卫队,余海诺同志担任指导员,在双河、麻河一带阻击商城、固始反动民团来犯,保卫新生苏区。8月,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双河赤卫队改编为双河游击队,余海诺任指导员,率领游击队员转战在挥旗山、金刚台一带,抗击反动民团来犯,坚持苏区斗争。
1930年初,赤城二区区委正式成立,余海诺当选为区委书记。3月,红11军改变为红1军。余海诺同志由地方调至红一师政治部工作,同年秋又调赤南县委任秘书。
1931年2月,皖西分特委成立,商城划归皖西分特委领导,余海诺又调任二区区委书记。8月,调去鄂豫皖中央分局工作。是年冬,张国焘推行宗派主义肃反路线,余海诺同志被诬陷为“改组派”,遭受酷刑,坚贞不屈,终被杀害,时年2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