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命救朱德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和第二十八团、三十一团3600多人,从井冈山的茨坪和小行洲出发,向赣南出击,正式拉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幕。
一场罕见的大雪,给赣南的群山披上了银装,也给部队的行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雪水的融化,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战士们浑身上下湿成一片,他们当中许多人只穿着单薄的衣服,有的人连鞋子都没有,打着赤脚行军。很多人的脚冻裂了口子,痛得钻心,但还是坚持行军。
红军沿着罗霄山脉的左侧偏江西的一面打出去,每天行军五六十里,每每经过村镇、县城就张贴《红四军司令部布告》,走一路点燃一路火种,很快打破了几条封锁线。一直向南走,沿着上饶,在占领崇义城之后,又于1月22日攻克了大余县城。这时,新任国民党“会剿”总指挥何键弄清红四军主力的动向,立刻从“会剿”红军的5路人马中,抽调第一路李文彬部和第五路刘建绪部共4个旅,前往大汾、左安等地堵击,并尾追红军南下,使初下赣南、对这里人生地不熟的红四军主力遭到巨大困难。
大余县比较富庶,街道整齐,铺子很多,前委决定在这里筹粮筹款。第二天傍晚,赣军两个旅尾追到此。因刚到大余一天,群众还没有组织起来,红军耳目不灵,不知道敌人已经迫近,于是仓促应战。
毛泽东和陈毅组织部队突围,朱德率特务营掩护撤退。脱险以后,朱德和毛泽东在距大余40里地的杨眉收集整理部队,才发现第二十八团团长何挺颖、独立营营长张威等200余人都在激战中英勇献身。
二十八团有1900多人,战斗力最强,是红四军中有名的“钢铁团”,不能群龙无首。毛泽东、朱德思虑再三,决定由林彪接任红二十八团团长的重任。
为了尽快甩掉敌人,毛泽东和朱德决定连夜出发,仍由朱德率特务营殿后。指战员们不顾激战后的疲劳,立即上路,赶了二三十里地后才在一个山沟里宿营。为了不暴露目标,部队没有生火做饭,大家饿着肚子等到天明。
第二天拂晓,部队又以急行军的速度出发,一口气跑了90里,傍晚来到广东南雄县境的的乌迳。部队没敢进村,就在野地里做饭吃。
毛泽东没有见到朱德,连忙问:“朱军长还没有来吗?”“没有。”“怎么回事?”“不知道。”毛泽东有点急了:“会不会出事?”没有人回答。
“毛委员,要不要派人去迎一迎朱军长?”话音刚落,一群战士围了上来,“我们去!我们去迎!”毛泽东没有答应。他让大家安静下来,再稍等一会儿。
茫茫夜色中终于传来一阵阵嚓嚓嚓的脚步声,声音越来越大。“是朱军长,是朱军长回来了!”有人欢快地喊道。毛泽东急步上前,紧紧地握住朱德妁双手:“你可回来了!大家都在为你着急,再不回来,我就要带着部队找你去了。”朱德笑呵呵地安慰着大家:“不会有事,不会有事。”
部队刚把饭吃完,就在村外的田坝土露营了。不料,敌军紧追不舍。朱德刚刚照料部队休息,就接到当地党组织派人送来的报告:“大股敌军已到达离这里只有几里路的村庄。”朱德立即命令部队迅速转移,出发时连军号都没吹。当敌人发起进攻时,已不见红军的踪影。
离开乌迳后,红军先到南雄的界址,再折入江西信丰县境,每日平均急行90里以上,“沿途经过山岭皆冰雪不化,困苦加甚”,来到安运。
1929年2月1日夜晚,红四军进入赣粤闽边界的寻乌县境,在项山的圳下村宿营。第二天早晨,追兵两个旅4个团把圳下村团团围住,发起猛烈进攻。
第二十八团团长林彪放弃担任后卫的责任,拉起部队就走,使毛泽东、朱德和军直机关陷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在这危急时刻,朱德带领独立营担任后卫.吸引敌人,掩护毛泽东带领军部机关乘晨雾突出重围。朱德手提机枪,领誊众人左冲右突,拼命战斗,且战且退,跑出十几里地。
伍若兰在突围中,一直跟随在朱德身边,可就在翻越那堵围墙时,她的左腿不幸突然中弹,当即跌落在水沟里。敌人一见前面被追的红军中有人跌落水沟,立即蜂拥而上。伍若兰自知难于脱身,反倒显得出奇地镇定。她忍住腿痛,趴伏在水沟沿上,双枪左右开弓一阵疾射,首先将蜂拥而上的一群敌人撂倒了,然后便沉着用双枪朝远远近近的敌人进行点射,以便把更多的敌人吸引到自己身也来,掩护朱德等同志突围。待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伍若兰毅然拨开身旁的芦草丛,面对众多的敌人从容地站了起来,就这样被扑上来的敌人抓住。
伍若兰在突围中身负重伤后落入敌人魔掌后,敌人马上把活捉伍若兰的消息电告蒋介石,蒋介石立即回电:“软硬兼施,为我所用。”于是,敌人对她施以严刑逼供,妄图得到重要机密。敌人威胁说:“你不怕死吗?”她昂然答道:“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斗争而死最光荣!”敌人又诱她同朱德脱离关系,伍若兰斩钉截铁地说:“如果要我同朱德脱离,只怕是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敌人想尽各种办法,用尽各种刑罚,但一切都无济于事,赣州敌首刘士毅如实地电告蒋介石:“软硬兼施,伍难为我所用。”蒋介石遂回电:“斩首示众!”
1929年2月12日,年仅26岁的伍若兰被绑赴赣州卫府里刑场被无计可施的敌人处决。行刑后,敌人又灭绝人性地将她的头割下,吊在一个架子上面,用大字写上“共匪首领朱德妻子伍若兰”,沿江示众。最后,还将她的头颅送到长沙,悬挂在城门上示众以恐吓革命群众。年仅26岁的伍若兰就这样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朱德脱险之后,尽管战斗十分紧张,可仍然免不了常常怀念伍若兰,时时探问她的有关消息。2月1O日,朱德亲自指挥大柏地一战,将敌两个团大部歼灭,生擒敌团长肖致平以下八百余人。在欢庆胜利之余,朱德独自坐在军部一间住房里,惦记着爱妻伍若兰,回忆起他们婚后互敬互爱的那段日子。
为了弄清伍若兰被捕的详情,朱德还亲自审问了俘虏,才对伍若兰被捕的经过有个大概的了解。2月15日在宁都县城,红四军军部通过地方党得知了伍若兰就义的噩耗。朱德仰天长啸,泪如泉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朱德万分悲痛地拿起伍若兰为他做的最后一双新鞋,看着那细密、均匀的针脚,结实耐穿的鞋底,仿佛又看见若兰在他身边。他脚上的那双鞋坏了,也不舍得扔掉,而是打上补丁继续穿,新鞋一直珍藏在身边。
从那时起,朱德爱上了兰花,以后每到一处,都要找些兰花栽在房前屋后,精心培土,辛勤浇灌。每次转移,只要条件允许,他总耍把兰花带走。
8年后,1937年3月,在延安的窑洞里,朱德接受史沫特莱记者采访自己生平时,他还念念不忘伍若兰,对爱妻至为惋惜。他说:“伍若兰和我是在湖南耒阳结婚的,她早就明白我的生命是属于革命的,跟着我是要吃苦的。她的家里人对此也知道,但他们并不受传统礼教的束缚,支持伍若兰和我结婚……伍若兰后来救了我,被敌人抓去了,敌人折磨了她很久,才砍下她的头,悬挂在江西赣州大街上示众……
朱德对伍若兰有着极深的感情,怀念追思这些字眼无时无刻不在这位共和国开国元勋脑里回荡。1965年,朱德重上井冈山时,还特意赶到他和伍若兰共同生活过的大井,用苍老的双手抚摸着他们曾经休息过的床铺,泪水盈盈。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肖克上将在接受伍若兰故乡媒体采访时曾说过:“朱老总与伍若兰是一对很恩爱的夫妻,他们在井冈山的浪漫爱情片断至今仍历历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