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卢沟桥抗战全面爆发,日军大举进攻,蒋介石借口平原地区无险可守,国民党军队溃败南撤,地方政权瓦解,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中国人民把救国救难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身上。经过长征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到达延安的一、二、四方面军红军部队只剩二、三万人,但已是筋疲力尽、溃不成军。而陕北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很多百姓家中无隔夜粮,部队供给十分困难。面对凶悍的日军大举进攻,红军面临着既要抗击日军,又要在斗争中保存和发展自己,同时在民族统一战线中处理好同国民党的关系,在此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又是毛主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力排众议,精准预判中日战局的发展,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在我红军尚未改编完成,八路军东渡黄河战略布局之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前,三七年七月中旬,在延安抗大二期受训的尚未毕业的二等甲级残废军人(长征前腰被子弹打穿,离腰椎仅两厘米,长征开始在贵州手臂和腿被炸重伤,长征途中无药可医,溃烂长蛆),河北保定藉红军团长孟庆山临危受命。首先由博古和李富春同志交待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而后毛主席面授机宜。毛主席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把他的谋略向孟庆山作了详尽的交代和指示。孟庆山随即面对毛主席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不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任和期望。三七年七月中旬,在延安毛主席秘密委派了经过长征善打硬仗的红军团长孟庆山首先进入被日军占领的冀中平原,尝试在敌占区后方开拓根据地(毛主席的抗战思想和谋略),为八路军东进做准备(1937年9月八路军由陕西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完成军事部署。115师兵分两路,一路由副师长聂荣臻带领3000人进入五台山,即而入驻河北阜平,11月7日正式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另一部由政委罗荣恒经冀中进入山东西南建立根据地。120师1939年初由贺龙带领转战冀中,来时五千人,离开时带走四万冀中子弟兵。1940年初129师东进由山西进入河北邯郸涉县建立八路军总部和冀鲁豫根据地)。
孟庆山作为党中央特派员,身后党中央毛主席关注着,关系到毛主席抗战理论在实践中能否成功落实,关系到八路军抗战的成败,肩负重任,竭尽全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身一人由延安出发,经陕西、山西、河北三省,过太原、石家庄、保定,到白洋淀。碾转三千余里,一路惊险波折,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凭着他冷静沉着机敏,大无畏的精神和离开大部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多次化险为夷。七月底潜入白洋淀,在党中央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党取得了联系。随即着手落实上级的指示,开拓此前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至三七年底,建立了一支党领导下统辖三个独立师、五个独立团和支队(其中包括马本斋的回民支队),另加委十二个路的河北游击军,为震慑日伪,号称十万大军,实则七万人(河北省军区统计数字)。孟庆山任司令员,率领这支敌后抗日武装,在冀中平原与日伪军进行了多次战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我东进的八路军各师提供了众多优秀的兵员和充足的粮秣等战略物资。
陕甘宁边区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大本营,它既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全面抗战开始,八路军向日本侵略者反击的出发地。根据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精神,为贯彻毛主席的抗战思想和谋略,落实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制定的对日军作战的战略部署。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会议决定必须派出一个得力的军事干部。也就是说党中央制定的抗战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必须要有一个军事干部来参与。对于派出干部本人来说,这项任务要比上前线直接和日本鬼子打仗来得更艰巨、复杂和繁重。毛主席讲: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中央、毛主席需要物色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完成这项任务呢。对于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出生入死的红军干部来说,需要具备哪几个方面的品质呢?第一对革命事业、对党的领袖毛主席要绝对忠诚;第二要具备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组织原则,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第三要有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清醒的认知和理解执行能力;第四在红军时期作战勇敢、机智、战斗作风顽强,面对强敌,沉着冷静,不怕流血牺牲;第五,具有离开大部队,独立完成任务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第六必须是出生于当地的红军干部,熟悉当地风土人情,讲话是当地口音,便于深入群众开展工作,有利于宣传发动,组织敌后武装开展游击战,红军总部经过慎重仔细的考察挑选确定由正在抗大二期学习的红军团长孟庆山担当此任。毛主席亲自看过孟庆山的阅历后,表示十分赞同,毛主席知人善任。孟庆山胜利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交办的战略任务,至抗战胜利我们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发展,实践证明毛主席抗战思想的伟大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