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回忆,1976年1月15日晚7时半左右,邓颖超同志带着他和总理生前的工作人员缓步走入大会堂西大厅,总理的骨灰盒已安放在那里。大家随邓颖超同志向总理的遗像默哀,然后总理生前的卫士张树迎、高振普同志打开骨灰盒,邓颖超同志双手抚摸着骨灰,双眼含满了泪水,她喃喃自语,像是在向总理倾吐着心曲:“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我们要永远跟随毛主席战斗!”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恸哭失声。总理生前早已和邓妈妈有约定,死后骨灰不保留,撒向祖国的大地。邓妈妈将总理的遗愿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得到了党中央的同意。党中央决定由我父亲和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代表中央治丧办公室,由张树迎、高振普代表总理生前党支部去执行这次特殊的使命。他们一行人穿过大会堂地下室,护送着总理的骨灰,离开了他生前熬过无数不眠之夜的地方,邓妈妈的车紧随其后。大约晚8时许,他们到达坐落在北京东郊的通县机场。他们迈着沉重的步伐,登上一架平时撒农药用的安—2型农用飞机。巨大的马达轰鸣声掩盖不住送行人的哭泣声,飞机缓缓升起,在深沉的夜幕下,我父亲透过朦胧的泪眼,仍然能看见邓妈妈久久地、久久地挥动着双手,向她的亲人、战友做最后的告别……
总理骨灰撒放的地点,是邓妈妈根据总理生前的遗愿,与中央有关领导反复商量后确定的,极具象征意义。第一个地点是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周总理曾提议将长城作为我国的国徽和国歌歌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激励民心、凝聚民心;第二个地点是北京密云水库,这是总理多次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与劳动人民一起劳动的地方,在这里他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这里也倾注着他对首都建设的心血和对首都、全国人民的关爱;第三个地点是天津海河,这是总理参加革命的发祥地,他在这里认定了自己终生不渝的奋斗目标,他也是在这里播下了爱的种子;第四个地点是黄河入海口(滨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为中华民族哺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最后又无私地融入浩瀚的大海。总理正是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全人类。总理也要从这里走向他魂牵梦萦的台湾岛,去看看那里的台湾朋友、同胞……父亲一行眼含着泪水,按照预定的地点将总理的骨灰撒出,那晶莹洁白的骨灰在风中飘啊、飘啊,他是多么眷恋着他的祖国、眷恋着他的人民、眷恋着他的未竟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