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家汇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西北边陲,地处豫皖两省交通要道上,北面与河南省商城县接壤,1932年10月立煌县设立前隶属商城县。汤家汇是浸润着红色历史的土地,是金寨县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更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当时,鄂豫皖省委下辖的三个道委中有两个道委设在汤家汇。汤家汇面积2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今保存革命遗址4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保护单位11处。这些红色遗迹记录了鄂豫皖边区革命火种的传播发展,革命形势的跌宕起伏,政权组织的繁荣健全,革命斗争的持续与坚守。
纵观鄂豫皖辉煌且艰难的土地革命历程,汤家汇始终是根据地红军及革命者活动的依托地、核心区,也是根据地存留的时间最长、最完整的区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鄂豫皖三省党组织正确坚持走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先后发动了黄麻、立夏节和六霍等著名武装起义,组建了红31、32、33师,创立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1930年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1军、鄂豫皖边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标志以大别山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根据地军民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2年根据地发展到鼎盛时期。
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根据地军民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组建红27军、重建红25军、成立红28军,坚持保持和保卫根据地。
1934年11月第五次反“围剿”中,红25军从根据地转移去开创新的根据地。在中共皖西北道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组建红218团,再建红28军,游击坚守和艰难恢复根据地至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
汤家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革命思想传播中心区之一
1921年6月,汤家汇笔架山农校“青年读书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传播;1924年8月,金寨第一个党支部成立,革命的堡垒在这里筑建。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会议强调普遍建立农会、农民自卫军开展农民运动。农校党组织迅速把学生发动起来,用行动落实会议精神,1926年春节期间,农校学生蔡兴芳回到老家双河建立农协会,一个月会员就达40多人。1926年底到1927年春,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确保农民运动长期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选派了一批农协会和农民自卫组织中的共产党员、骨干去武汉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军事和农运知识,农校学生周维炯等12人先后去学习。1927年春,金寨县已建立7个中共特支部和支部,党员发展到30多人,27年秋,汤家汇笔架山农校支部和南溪支部合并成立了商南特别支部,统一领导商南汤汇、南溪等大片区域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很快蔓延到鄂豫皖边区,革命活动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党的“八七”会议后,在武汉等地学习的周维炯等回乡宣传和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汤家汇等地的党组织得到恢复,活动开展起来了,吸收了邓忠仁、汪乃贵等一批新党员。1928年,商南党组织坚决贯彻和执行党的“六大”会议精神,把工作中心放到长期而艰苦的群众工作上,周密部署,有计划有准备的推进武装斗争。28年春,曾经在笔架山农校读书的党员袁皋甫打入南庄畈自卫团当司书,他能力出众,很快就担任团长,在自卫团中发展党员,成立支部,于5月18日晚率自卫团30多人成功起义。南庄畈自卫团起义是拉开六霍起义全面爆发的序幕之一。1928年10月到1929年初,组织了几支10至20人农协会骨干为成员的秘密武装小组,在汤家汇等地区活动,有力支持力农民斗争。
汤家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指挥中心区之一
1929年5月6日晚,商南起义爆发,汤家汇成为同时十余个暴动点之一,汤家汇镇街道东一公里处的乾塘坳见证了这次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上成功的武装起义。9月底,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10月迁到汤家汇。12月25日,红32师解放了河南的第一座县城——商城,设立在汤家汇的商城县委和县工农革命委员会迁入商城,26日,成立了商城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2月9日,敌人进攻商城,县委撤回汤家汇办公,2月16日,再次搬到商城县城。3月15日,县委再次因敌进攻退回汤家汇,从此,汤家汇正式成为商城县和豫东南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1930年5月,红1军独立旅在汤家汇组建,共编5个团,300多人,旅部在汤家汇,这是汤家汇组建的第一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6月,为贯彻“立三路线”商南地区在县委书记李梯云的主持下,在汤家汇将商城党团组织合并成立了5人行动委员会。虽然“左”倾冒险主义也给汤家汇革命发展带来了危害,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各项建设出现空前兴盛的局面。
汤家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心区之一
1932年,敌人对鄂豫皖展开更疯狂的第四次“围剿”,根据地军民反“围剿”逐渐失利, 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中共豫东南道委及其他机关撤出商城,向东转移到汤家汇接善寺,鄂豫皖中央分局、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机关随四方军主力从新集经汤家汇转移至金家寨。随着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大部分丧失,尚存的也被分割成鄂东北和皖西北互相隔绝的两个地区,但皖西北仅存的10个苏区中就有汤家汇、金刚台2个区保存下了来。11月24日,豫东南道委撤销,根据地只设立鄂东北和皖西北两个道委。1933年2月初,中共皖西北道委迁到赤南县的中心集镇汤家汇。随后,道委机关的少共道委、道区工会和妇女委员会等群众组织相继健全起来恢复正常工作,汤家汇成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1933年4月,皖西北道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汤家汇召开,出席大会的赤南、赤城、六安三区、六区和红军各界代表。同时在汤家汇组建了保卫皖西北苏区的主要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第82师,全师1000多人。9月14日至9月23日,第五次反“围剿”皖西北保卫战失利,汤家汇被敌占领。10月11日,皖西北道委在南溪吕家大院召开会议,重建红28军,坚持皖西北道委区域斗争。1934年2月至3月,红28军北上商南金刚台境内游击,3月中旬,至此,根据地逐步恢复,赤城、赤南根据地得到恢复,形成敌占集镇,我占乡村的局面。4月16日,红25军和红28军在汤家汇豹迹岩改编红25军,新成立红82师坚守皖西北。11月,红25军主力按中央的指示作战略转移。
汤家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坚守中心区之一
根据地进入游击坚守时期,1935年6月下旬,皖西北道委派员在金刚台半山腰铁瓦寺召开赤城、赤南两县干部会,决定将两县合并,成立中共商南县委,县委决定:以金刚台为依托广泛发动群众,继续坚持斗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打击牵制敌人,为主力红军筹集给养并配合战斗。商南县委建立后在苏区发展了8个便衣队。金刚台妇女排在3年游击战争中,有力的配合了商南县委和游击队,便衣队坚持根据地斗争直到最后胜利。1936年4月至7月,金刚台游击队消灭民团武装200余人,夺取了许多粮食和枪支弹药。11月26日清晨到年底,一个月时间内,林维先等横扫汤家汇、熊家河、胭脂、墨园、麻河岗30多个碉堡和60多个“移民并村”围寨,使老根据地出现了新的斗争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