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纪念白求恩》,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解决当今世界时代课题的最佳方案
在《纪念白求恩》里毛泽东讲“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主义是处于相同处境的国家和人民——无产阶级——所结成的“革命利益共同体”,是“无产阶级命运共同体”。作为“无产阶级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义是“指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剥削制度,争取自身解放斗争中,在政治、经济、道义等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援助,坚持国际团结的思想和政治原则。”[3]共同体的成员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也包括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他们共同遭遇了战争、侵略、压迫、剥削,他们的共同诉求是和平、独立、自由、平等,他们的共同敌人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是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他们不仅要在本国进行斗争,也需要团结起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彻底战胜强大的敌人。“无产阶级命运共同体”超越了社会制度对立、超越发展水平、超越民族、超越宗教的命运共同体,他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从内容看,他从来就是国际性的: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工人没有祖国”,构建“无产阶级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从历程看,面对凶残的、强大的侵略、剥削势力,争得无产阶级命运的改变必然是一个艰苦的、漫长的过程;从方法途径看,需要殖民地、办殖民地人民的团结斗争,需要联合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团结斗争;从目标看,争得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是“构建无产阶级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步,而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无产阶级命运共同体”的最终奋斗目标。
那个年代,帝国主义势力相互勾结,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疯狂的侵略,激起了被侵略被压迫民族的反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西斯势力在全球蔓延,他们一方面进行殖民扩张,对被侵略、被压迫地区的人民进行疯狂掠夺和奴役,另一方面,加深对本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这使得各被侵略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因为共同的处境、面对共同的敌人而必须团结起来;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被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也有着渴望自由和平等、反对残酷剥削、压迫的强烈诉求。于是,为了争取斗争的胜利,不仅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团结起来了,而且帝国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也团结起来了——这就是列宁所说的国际主义。毛泽东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复杂变化,全球化发展遭遇逆流干扰,地区合作面临退步。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全球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人员、资金、技术、信息在全球范围频繁流动,势不可挡。但是,随之也出现了疾病、生态、环境等问题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和扩散;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愈加凸显,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某些经济大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些国家民粹主义抬头,比如英国推出欧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等就是突出表现。于是,一些国家就设置壁垒进行自我保护,这就是逆全球化的浪潮。一些基础的事实说明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面临着危机,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甚至连西方大国自身也治理失灵、问题成堆。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日益改变着国际力量的对比,也日益重塑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国际社会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彷徨。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坚持贯彻毛泽东的“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提出了中国的全球文化观、全球治理观,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其核心归结起来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
中国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面临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人类课题而提出的应对方案。 在任何时候,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都应由各国共同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做到世界人民团结一心解决危机、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视野,冷静分析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作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重大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共同应对的安全、发展和全球治理等方面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超越国家制度、超越民族差异、超越宗教信仰,而且是以超越意识形态藩篱、超越社会制度对立、超越发展水平差异为前提的,大大地超越了“无产阶级命运共同体”的意蕴和含义。当人类面临的共同处境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疾病传染、资源短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时,我们应该搁置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等分歧和差异;正视人类共同诉求的环境美好、生态良好、疾病的有效控制、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的均衡发展。倘若大家只是各自孤军奋战,或者收缩阵线以自保,或者甩包袱逃避责任,都不能从根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人类面临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困惑,拨云见日,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所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接受。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同年3月17日,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3月23日,首次被载入人权理事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作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多次到中国访问的捷克众议院副议长、捷克和摩垃维亚共产党主席沃伊捷赫·菲利普说,“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人们寻找共同目标,共同去战胜困难非常值得赞许”。
学习《纪念白求恩》深刻理解作为“无产阶级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产党人面对时代课题,牢记“为人类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历史责任,提出的解决时代课题的最佳方案。从我们自身做起,深刻理解基于目前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复杂而多样的问题,基于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不同认知和应对策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也不是一个国家单打独斗所能完成的,而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甚至是艰难的、漫长的历程。我们要向学习《纪念白求恩》,深刻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那样,去宣传、说服取得共识以认同和接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去分步骤、分阶段、分区域地探索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人与做官,《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2015年8月第七次印刷,258页。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2014年3月第15次印刷。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2016年6月第四次印刷。 [5]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际主义/1792105?fr=alad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