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晋中市东南部,为炎帝八世孙榆罔领地,置始于隋开皇十六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榆社县古榆州国中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是古时贤达仁者的邦邑之地。上古时期,炎帝八世孙榆罔氏在此居住活动,商代是纣王叔父箕子的采邑之地,战国有廉颇名传千古,十六国时石勒从奴隶到帝王建立后赵,榆社堪称成帝王之乡。
榆社境内埋藏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数量之多、保存完整,世之罕见,举世闻名,被誉为“化石之乡”“古脊椎动物化石宝库”。
榆社县不仅历史文化厚重,同时还是红色榆社,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北方活动较早的县。民国11年(1922),潭村王世益(又名时青),积极参加革命,民国17年(1928)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对榆社的影响很大。在抗日战争烽火岁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陈赓、李德生等在榆社转战驻足,抗日火种熊熊燃烧。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榆社有人口45000余人,先后有7200人参军,39556人(次)支前参战,1100名干部奔赴全国各地,2114人为国捐躯,1230人负伤;出军粮1005万公斤,捐款7亿元(冀钞),做军鞋20余万双。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2300次,涌现出马定夫、张寿砚、曹更修、郝三成、李雨化、郝二蛮等杀敌英雄和支前模范37人,榆社成为太行山上著名的“出兵、出粮、出干部”的模范县。
榆社革命文物极其丰富,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有28处,有北翟管村的中共榆北办事处旧址、堡下村的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旧址、岚峪村的八路军安东司令部旧址、县城的八路军总部驻榆社旧址、129师潭村干部会议旧址、辉沟村的太行二专署旧址、马定夫故居、丁思林牺牲地、烈士陵园等。
榆社博物馆革命文物展厅展示了榆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的光辉事迹,弘扬了党的光辉历史,起到资政育人作用,被山西省定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中共榆社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晓峰同志陪同电影《榆社破击》总导演远山参观榆社县历史博物馆
中共榆社县委常委、县武装部政委鲜大虎同志陪同电影《榆社破击》总导演远山参观榆社县博物馆后合影留念
八路军太行军区二分区榆社解放区司令部所在地
八路军太行军区二分区榆社解放区司令部所在地
电影《榆社破击》总导演远山在八路军太行军区二分区榆社解放区司令部所在地选定场景地
曾在榆社生活战斗过的李德生老将军为榆社烈士陵园题写了碑文
榆社烈士陵园成了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