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泽民、王平章强烈反对徐向前、陈昌浩的意见。他们坚持自己一贯的主张,即红军的责任是保卫苏区,红军离开苏区,苏区就将不复存在,况且红军离开苏区也将面临失去根据地支援的危险。目前红军还有数万人马,怎么就承认失败,置苏区人民于不顾,完全退出根据地呢?红军从新集退到金家寨,又从金家寨退到燕子河,沈泽民已完成了对自己和张国焘关系的重新定位:张国焘正在惊慌失措中放弃整个鄂豫皖苏区!这个老“右倾”就要断送这块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打出来的红色根据地!他绝对不能同意!沈泽民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边苏区已经错了,现敌中路军与敌右路军主力全部汇聚皖西,红军正应趁机拉回鄂豫边苏区,依靠老区群众,重整旗鼓,恢复根据地!这样或许还能弥补错误,夺回失去的胜利!
会场上出现了激烈的争执,军队和地方的负责人看问题的立场与方法不同,争论自然就不会有什么结果。然后是久久的沉默。这时,一直默默无语的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提出了第三种建议:如红军跳到外线作战,东出潜、太不如西出平汉路,进至路西的应山、随县、枣阳一带,那里有党和红三军(即贺龙领率的红二军团,于1931年3月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总指挥,关向应任政委),背靠桐柏山,地形条件较好,苏区中央局9月13日的电报不是指示红三军向平汉路西展开活动,策应四方面军吗?这个建议显然与徐向前、陈昌浩的建议有相似之处,只是跳到外线去的方向不同。
张国焘沉默不语。现在是由他拍板的时刻。大家眼睁睁地看着他。他不仅是鄂豫皖中央分局的书记,鄂豫皖军委的主席,还是中央代表。张国焘沉默许久,突然做出最后决定:由郭述申和皖西独立第四师师长徐海东率少部兵力和地方武装,在皖西和潜、太地区扰敌后路,牵制敌人,红军主力先取英山,再向黄麻苏区回师!
燕子河会议是历史给予张国焘的最后机会。就会上出现的几种建议而言,无论是东出潜、太还是西出平汉路,都比取英山后回师黄麻更有想象力,红军也能得到更大的战略上的主动。但张国焘有自己的政治考量:四方面军跳到外线去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使拥有4万平方公里,350余万人口,26个县级政权的鄂豫皖苏区的全部沦陷,就等于承认第四次反“围剿”彻底失败,张国焘必然要就此“重大失败”向中央负责。
无论是彻底放弃苏区还是红四方面军跳到外线作战,都是大事,张国焘必须向中央请示,中央没批准之前,他不能贸然行动,然而,此时他已然采取行动了。
红四方面主力军西移的消息很快被蒋介石获悉。红军在黄安的河口再陷重围。黄柴畈大突围之后,红四方面军主力越过平汉线,激战三千里,开启创建川陕苏区的艰难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