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在京举行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座谈会。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李正华同志做了题为《刘少奇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言。(中红网张伊摄)
刘少奇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李正华 (2018年11月)
刘少奇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制定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从理论上、实践上对新中国经济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少奇是新中国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建国前后,他作为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建国前夕,刘少奇就开始考虑和研究经济建设问题。1948年秋,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刘少奇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研究经济建设方针,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未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设想。这一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1948年9月13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的《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的长篇发言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刘少奇的这篇讲话。他在会议结论中说:“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问题,少奇同志的提纲分析得具体,很好。两个阶段的过渡页讲得很好。各同志回中央局后,对这点可作宣传。”“至于经济成分的分析还要考虑,由少奇同志考虑,并草拟文件,以便在召开二中全会时用。”
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刘少奇结合自己的研究,对张闻天1948年9月30日上报中共中央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进行两次大修改,准确、详尽的阐述了新中国经济构成和经济建设基本方针。
刘少奇研究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取得的这些重要成果,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作了理论准备,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三大改造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二、对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任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52年,党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这一工作胜利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提前完成的关键时刻,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经济建设总方针。
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政治报告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为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是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八大路线“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八大政治报告的起草工作是在毛泽东领导下、刘少奇具体主持下完成的,刘少奇对报告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
三、为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进行了不懈努力
由于八大路线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调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第一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集中精力抓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为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进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地调整农村政策。二是在“七千人大会”上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则措施。三是成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确定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方案。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全面铺开,1962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复苏,农业生产比上年增长6.2%,刹住了3年连续下跌的势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消灭了连续4年的赤字。从196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继续调整成效显著。1965年初,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