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建设时期,苏谦益把战争年代那种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感情和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苏谦益在领导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建设中,著名的稀土专家杨炜因为在火车上表示了对“大炼钢铁”的不同意见,被人告到中央,中央派两名副部长到包头处理这件事,苏谦益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以“证据不足”为由,力保杨炜。中央来人由于得不到苏谦益的支持,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苏谦益这种爱护群众、敢于担当的精神,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苏谦益(左4)与夫人郭启民(左3)在包头与工人在一起
敬畏群众,把自己时刻置于群众之中,是苏谦益一贯的思想。改革开放前,生活必需品比较匮乏,大都要凭票证购买。苏谦益孩子多,他们的衣服都是大孩子穿小了,小孩子接着穿,衣服上除了有补丁外,袖子和裤腿上都有接长的痕迹,有的衣裤不仅接了一截,甚至接了两、三截。在中小学住校读书的几个孩子,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被褥和衣服放到学校里,学校每星期六傍晚放学时,他们就带着自己的被子,穿着穿了一个星期的脏衣服回家。苏谦益老伴就忙着给他们缝补衣服搓洗干净,星期日下午孩子们又穿缝补、洗好的衣服,带了被褥回学校。苏谦益夫妇都是高级干部,但他们都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苏谦益仅有的一蓝、一灰两套毛料中山装还是上世纪50年代组织上派他访问前苏联时做的。后来,这两套衣服就成了他参加各种重要会议和活动的礼服。他去世时,老伴就给他穿了那套灰色毛料中山装走的。
在苏谦益担任包头市委第一书记期间,有一次,家里的保姆去粮油供应站买当时每人每月供应的3两食油,出粮站门不小心摔倒把油全倒了。结果,那个月他们全家吃了一个月的盐水煮菜。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时苏谦益夫妇已调北京工作。苏谦益在包头任市委第一书记时的秘书来看他,带来一袋黄羊肉。苏谦益严肃地批评了那位同志,并让他从哪里拿来,就赶快送回到哪里去。他说:“全国人民现在都吃不饱,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和我们家人不能搞特殊化。”
1984年,苏谦益到北京工学院担任党委书记、院长。他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回家。他的午餐是把老伴给带的炒莜面或炒米饭用酒精炉热一下,就着白开水充饥。
苏谦益晚年,常常有当年在一起战斗、工作过的老同志去看望他,或者史志工作者去采访他。每当谈起牺牲的同志,他总是唏嘘不已,直至痛哭流涕。他对采访他的史志工作者说,“不要突出个人,要多写以乌兰夫同志为代表的蒙汉广大群众的斗争,写他们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者:
荣英:呼和浩特日报社 主任编辑 高铁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宣传部主任科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