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我与一个朋友攀援安徽省霍山县诸佛庵镇胡家山湾一座名叫烧子堂的山峰,寻找并凭吊一座坟茔。
沿着崎岖蜿蜒的、几乎不能辨认的小径往上攀登,遍山是参天的毛竹,杂以干曲枝斜的楸树。踩着厚厚的腐叶,拨开纵横交错的荆棘,在半山腰一片空地,终于找到了一座坟茔。坟上荒草萋萋,无数次的雨水冲刷侵蚀,已大为变形,不可卒睹。
坟里葬的是谁?
韩启益。
韩启益是谁?
韩启益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佛兴庵地区革命的播火者、党的发起人,是当时这一地区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让我们来聆听一下他的故事——
韩启益,学名伯超,1903年出生于霍山县诸佛庵镇韩家冲(原属六安县)一户地主家庭。父亲和伯父都是前清秀才,由于他们在数十里方圆的威望,六安州中书大人授以印令,代替官府受理民间官司和纠纷。他幼受庭训,饱读四书五经,少年时期就就在父亲办的私塾里任教,20岁时(1923年)考取省立第二甲种农校,称为本区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之一。在校4年中,他在攻读学业的同时,通过学习《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马列主义著作手抄本,逐渐接受革命思想,与师生一起评论时政,针砭时弊,努力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并与同学们一起散发传单,传播革命思想。芜湖农校就读期间,他的思想认识和人生观发生极大蜕变,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碰撞时,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前者。1926年秋,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韩启益武功深厚,富有胆魄,机智过人,1927年他于芜湖农校毕业回到家,当时土匪盛行,盗寇猖獗。一次,大别山著名土匪李老末来这一带抢劫,方圆左近百姓纷纷逃避,韩家上下十几口人带着金银细软外出躲避,独留他一人在家中。李老末带着十余名土匪破门而入,要绑走他,韩启益假装害怕,央求道:“老总别打抢,乡下人怕打枪!”土匪收起枪的当儿,他一纵身跳出3米高的院墙,逾墙而走。李老末发觉上当,急忙追出,已不见踪影。他连连跺脚,痛惜地对手下人骂道:“嗨呀!这么肥的‘叶子’,叫你们给放走了!”
韩启益擅长游泳,水性极好。有一年夏天山洪暴发,河面上的木桥被冲走,两岸的行人都驻足不前,相互观望,手足无措。韩启益要到麻埠办事,来到河边,对岸有人打趣道:“这么大的水,你能长翅膀不成?”韩启益没有言语,脱下衣服,纵身跳入汹涌湍急的河流,顷刻间出现在对方面前,手里的衣服一滴水也没湿着。目睹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叹。
韩启益农校毕业后,接受党的指示,以走亲戚为名,在家乡佛兴庵(今金寨县麻埠镇黄河村)一带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他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一应俱全,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并受过高等教育,却没有丝毫纨绔子弟浮浪奢靡、嚣张跋扈做派,在家乡穷苦百姓中间没有一点架子,他思维敏捷,胆识过人,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谈笑风生,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话语,使父老乡亲很快接受了革命的道理,增强了与地主豪绅、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信心,为六霍起义的发动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1929年7月,韩启益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推举为佛兴庵农民协会主席,他带领新组建的赤卫队200多名队员经过龙门冲跋山涉水40多里,援助独山农民暴动。六霍起义在各地爆发后,韩启益率先垂范,首先说服动员父亲,开仓放粮,将自家数百亩山林、茶园分给农民,并拿出巨额财产,几乎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斗争。穷苦百姓从韩启益身上认识了什么是共产党,坚定了闹革命的决心,革命热情十分高涨。父亲韩立功也受他影响,主动为他送信,书写革命标语,给红军战士代写家书。他带领贫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维护苏区社会治安,使佛兴庵一带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1930年1月初,红32师师长周维炯带领部队到流波䃥、麻埠一带游击,韩启益带领赤卫队积极配合,动员群众支援粮食衣物。20日,红十一军33师在流波䃥成立,作战中,韩启益动员群众捐献大批慰劳品,组织救护队、运输队、交通队、洗衣队,支援红军。二个月后,韩启益带领佛兴庵赤卫队队员中一百多名身体强壮、有战斗经验的青年参加红军,担任特务营司务长。革命是为了劳苦大众拥有土地,过上好日子,但红军只有吃饱了饭,才能打好仗,更有效地消灭敌人,韩启益负责部队的吃饭生活等后勤工作,当时由于战争,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不是很好,韩启益颇开动了脑筋,他设法采购来粮食、油盐和瓜果蔬菜,保障了部队生活。韩启益所在的特务营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5月,红一军东征,特务营配合作战,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有一次特务营远赴湖北麻城、黄陂作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异常惨烈,最终寡不敌众,部队被打散,营长赵赞如腹部中弹,肠子流出,壮烈牺牲。韩启益几经辗转回到师部。
1930年4月红一军成立,红33师改编为第3师,师长周维炯、政治部主任姜镜堂考虑到韩启益是文化人,虑事缜密,将33师师部军旗、司令部公章等物件托他保管。
韩启益认为,是共产党这盏明灯,使他在茫茫黑夜中找到一条为劳苦大众求解放,建立新中国的光明大道,因此,他没日没夜地工作,为革命投注了极大的热情。
根据地亟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党派他这位受过高等教育、满腹经纶的高材生,担任金寨列宁小学文化主任,从事革命的教育、宣传和动员工作,他协助第三师政治部和地方苏维埃政府起草通告,撰写文章,书写标语,并编写列宁小学的教材,还谱写、教唱革命歌曲,为苏区的文化教育和革命宣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1年10月,韩启益十分荣幸地被选为代表,身着便服几经辗转赶赴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中央、鄂豫皖、闽西、湘鄂赣、湘赣、湘鄂西等各苏区及红军各部均选派代表出席,共610人参加。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文件,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对外宣言》和《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告全中国人与劳动民众》。大会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选出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议期间,韩启益注重听取、收集各苏区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也通报了鄂豫皖苏区的情况,并提及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曾想埋下了祸根!
1931年秋,鄂豫皖苏区掀起“肃反”风暴,先是在部队“肃反”,之后转移到地方,大批的红军指战员和地方苏维埃干部、群众被冠以“改组派、AB团、第三党”罪名,受到清洗、杀害。韩启益审时度势,察觉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如此下去,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给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肃反”的烈火在蔓延,在佛兴庵地区,一些忠诚革命、久经考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接连被杀害,他终于忍耐不住,出于对革命的负责,向有关领导提出对这一错误做法的个人见解和认识,并表示要到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省委反映情况,制止这一错误行为。他早已是保卫局审查的重点对象,便以“改组派”的罪名,当天夜里于十多里外的陈家冲将他抓捕,押解到流波䃥杀害,时年2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