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制片厂主任播音饶立群主持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润为致辞
《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总策划李彤妍(李达上将之女)致主旨发言
《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开幕式现场图景一
《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开幕式现场图景二
革命后代不约而同来到民族文化宫观看《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
杨成武上将之女(左2)向大家介绍父亲往事后与大家合影留念
傅晓钟(右)深情的向贺炳炎之子贺京生(左)介绍父亲傅钟上将的往事
董其武上将之子董都祥(右)和杨成武的小女儿杨东荣(中)接受陈龙狮记者(左)
的采访
周恩来总理的侄子周秉和(左)向经济日报李艳菊(右)讲述观后感
张云逸大将长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张晓龙(右)接受陈龙狮记者(左)的采访
彭德怀元帅侄孙彭宇(左)接受陈龙狮记者(右)的采访
参观完展览后,与会部分将帅后代、革命后代与组委会人员合影留念
以上是《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场景图
中红网北京2017年12月18日电(陈龙狮)2017年12月15日上午十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一楼大厅,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主办、由北京金瑞德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由中乔大三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东方视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由深圳龙腾飞通信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等给予支持的“《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开幕式在此隆重举行。
举办《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旨在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了弘扬我党我军优良革命传统,展现我军九十年的光辉灿烂历程,为了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朽功勋。“将星闪耀映辉煌、方寸之间展传奇”,以中央军委副原主席迟浩田上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勋授衔50周年时题写的《开国上将》纪念邮册名称作为本次展览的名称。出席《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开幕式领导嘉宾是中央国家机关、驻京部队和一些省市有关领导,开国将帅的后代和其他革命后代等人,以及在京的中外媒体记者,约300余人。开幕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制片厂主任播音饶立群主持。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军队建设。毛泽东指出,军队正规化要从军衔制着手,这是军队正规化的一个突破口。1955年9月27日,在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的主持下, 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开国将帅首次举行了隆重的授衔授勋典礼, 这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一个显著标志, 当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以2005年9月2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0周年而设计出版的《开国上将》肖像个性化邮票为基础, 以我军首次授勋授衔典礼的历史场景为衬托, 以开国上将邮册中的肖像为导引,为57位上将设立一个展位, 展示其生平事迹和不同时期的10张照片,其中别是悬挂的50多位开国上将佩衔礼服照,光彩夺目、英俊逼人,展示了我军高级将领的威武雄姿和英雄风采。此外,还有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八一勋章复制品各一枚及档案资料。主办者力图用还原历史的方式,通过一张邮票,叙述一段历史,宣扬一位将军,展现一世传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厅的题字墙上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老将军的题词和开国上将的手迹,还有开国上将亲笔签字的纪念封, 以及开国上将亲属的深情寄语……,该展览内容颇具史料价值,为此记者推荐中外游客和首都市民前往参观学习,据悉该展览将举办六天。
《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览总策划李彤妍(李达上将之女)在开幕式上介绍了设计思路和巡展计划,她说:首展后,将选择与开国上将相关的省市进行为期三年的巡展, 并将以邮册展内容为蓝本,经过提炼,将出版有57位开国上将的大型画册,在2020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65周年时,作为对人民军队的的一份献礼。她希望通过《开国上将》系列邮册展,使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强军强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润为代表组委会致辞,他说:《开国上将》邮册是红色文化的一种载体,开国将军们的风采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容。这次展览一共有ll1展板,均反映我党我军辉煌历史的一种特定形式。在筹备展览时,我们看到李聚奎上将在80多岁高龄时写下的铮铮誓言:“纵然给我再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香斗;纵然让我再活八十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老将军的豪言壮语令我感慨万千。这就是红色基因,这就是我党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脊梁!所以我们要将这些昭告天下,让我们下一代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忘我奋斗!这就是我为什么热衷于红色文化传播的原动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观众在认真品味展览,便随机采访了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的成吉斯老师,她激动地说:小小方寸,展示了57位开国上将的精彩人生。整个展览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制作精美, 处处体现出对革命前辈的无比敬仰、怀念。我通过观展,更加坚定了我们“青云学子计划”的推进信心,为祖国的下一代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附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开国上将名单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1.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2. 李达(1905.10~1993.08),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3.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4. 李克农(1899~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5. 王震(1908~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6.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7.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8.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9.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10.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11. 韩先楚(1913~1986.10.03),时任副总长。 12.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三部部长。 13.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14. 王平(1907~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15. 吕正操(1905.01~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16.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副主任。 17. 肖华(1916~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18. 甘泗淇(1903~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19. 宋任穷(1909~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20.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21.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22. 周士第(1900~1979),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23. 郭天民(1905~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24.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25.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26.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27.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 ),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28.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29.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0.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31.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32.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33.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34. 陈士榘(1909~1995),时任工程兵司令。 35. 陈伯钧(1910~1974),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36. 钟期光(1909.01~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7.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38.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39.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40.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41. 叶飞(1914~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42. 杨得志(1911~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43.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44. 黄永胜(1910~1983.04.26) ,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45.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46.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47.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48. 阎红彦(1909~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49. 谢富治(1909~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50.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51.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52.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日),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53. 杨勇(1912.0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54.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55.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1956年授予(1人) 56.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58年授予(1人) 57.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将官这一等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个级别,上将为将官中的第二个级别。如果说,大将是将军中的领军人物,那么上将就是将军中的骨干力量,中将可谓将军中的中坚力量,少将则是将军中的基础力量。
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共授予上将55名,1956年1月和1958年7月又各补授1名,他们是王建安和李聚奎。这样,全军共授予上将57名,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开国上将。
上将军衔的授予条件和标准很是严格,在《军衔指示》、《服役条例》、《编制军衔》里都有明确的表述。从级别上讲,规定“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从职务上讲,规定兵团司令员的基准职务军衔为上将,兵团副司令员的军衔亦可为上将。从其他条件讲,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的服务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是军官授衔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1955年首批授予的55名上将,主要是1952年评定的正兵团级干部,也有部分德才兼备的副兵团级和个别准兵团级干部,还有个别已转入地方工作的级别相当于正兵团级的干部。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的一名上将,都是正兵团级干部。具体名单和级别现录如下:
一、正兵团级上将35人:萧克、张宗逊、王震、许世友、邓华、杨成武、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宋时轮、叶飞、杨得志、黄永胜、谢富治、杨勇、李达、周士第、韦国清、朱良才、王新亭、周桓、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李聚奎、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 二、副兵团级上将19人:李克农、彭绍辉、张爱萍、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洪学智、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刘震、陈伯钧、钟期光、唐亮、李天佑。 三、准兵团级上将1人:贺炳炎。 四、未评军队级别而授上将的2人:乌兰夫、阎红彦。
勋章是综合记录将帅的革命资历、政治素质、战功、级别和职务的最好载体。57名开国上将中,有52名是老红军,乌兰夫是早年参加地方工作的老党员,吕正操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的老战士,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是解放战争中率部起义的原国民党军将领。1955年和1957年两次授勋的情况是:49人荣获一级八一勋章,51人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57人均荣获一级解放勋章。具体细节如下:
1955年9月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35人:王宏坤、王新亭、王震、甘泗淇、朱良才、刘亚楼、李克农、李达、李聚奎、李涛、宋任穷、宋时轮、陈再道、陈伯钧、陈奇涵、陈锡联、周士第、周桓、洪学智、张宗逊、张爱萍、郭天民、许世友、彭绍辉、贺炳炎、傅秋涛、傅钟、叶飞、赵尔陆、阎红彦、赖传珠、谢富治、钟期光、萧克、萧华。 1955年9月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2人:刘震、周纯全。 1955年9月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2人:李天佑、杨至成。 1955年9月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授予一级八一勋章6人:杨成武、王平、陈士榘、杨勇、杨得志、邓华。 1955年9月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授予二级八一勋章1人:苏振华。 1955年9月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人:吕正操。 1955年9月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3人:韩先楚、李志民、黄永胜。 1957年6月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人:王建安。 1955年9月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人:唐亮、韦国清。 1955年9月授予一级解放勋章4人:乌兰夫、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
57名开国上将中,除3名起义将领外,其余54名为中共党员。
经过统计,全军57名上将,平均年龄只有47.4岁,年龄最大的是陶峙岳,年龄最小的是萧华。年龄大的前10位上将是:陶峙岳63岁、陈奇涵58岁、李克农56岁、董其武56岁、傅钟55岁、周士第55岁、朱良才55岁、郭天民53岁、陈明仁52岁、杨至成52岁。年龄小的后10位上将是:贺炳炎42岁、韩先楚42岁、韦国清42岁、杨勇42岁、李天佑41岁、叶飞41岁、杨成武41岁、陈锡联40岁、刘震40岁、萧华39岁。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17人,占百分之29.8,50岁以下的有40人,占百分之70.2。可以说,身经百战的共和国开国上将,年富力强,50岁以下是主流。
其中,上将最多的是湖南,共19名,其次是湖北,有14名。地域是南方多于北方:南方上将48名,北方上将9名。各县中,湖北红安县上将最多,有6名;湖南浏阳县上将第二,有5名。可以看出,从著名的黄麻起义和平江起义中走出来的上将很多。
红安县原名黄安县。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黄安人民对革命贡献很大,牺牲的烈士也很多。据统计,在1884年,黄安有人口49万,到1934年仅剩27万人。有名有姓、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万人。1955年被授予军衔的64名红安将军,应当说是成千上万名革命先烈中的幸存者。因此,在1952年,政务院正式将黄安改名为红安。
在红安周围的湖北黄陂、大悟、麻城,河南商城、新县,安徽金寨等县也涌现了不少将军。
江西兴国县是另一个将军县,位于江西的中南部,赣州地区的东北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模范县,人口23万。参军参战的约8万人,为革命牺牲的烈士2.3万人,约占江西全省烈士的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兴国籍红军老干部有400余人,有54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上将2名,中将5名,少将47名。在兴国周围的吉安、泰和、万安等县,也出了不少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