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石溪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陆河县新田镇西北端激石溪革命老区境内,地处海丰、惠东、紫金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工农革命时期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革命政权的后方根据地。
“1922年夏天,海陆丰农民运动兴起后,作为彭湃同志的亲密战友、得力助手的杨其珊回到我们新田镇,与范照南等人一起以激石溪山区为依托在镇上一带发动农民革命运动……”
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大门
从小时候记事起,爷爷那辈人就给我讲述过不少发生在激石溪革命老根据地的故事,每次聆听,都能感受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个细节,都感叹革命前辈创业的艰辛,每段回忆,都能给我不同的感悟。
1923年2月,杨其珊、范照南等人先后在激石溪、参城、仙草径等村发动农民成立农会。1925年4月成立了新田区农会,办农民学校,排解农民内部纠纷,办农民医药房……处处为农民兄弟的利益着想,越干越起劲。此时,各地农会相继兴起,成蓬勃发展之势,这为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革命政权的诞生奠定了广大的群众基础。
1925年10月,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志率师抵新田镇,并与农会领导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农会情况,勉励他们做好农运工作。以激石溪为主的农运基地,为后来“红二师”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二师纪念亭
1927年10月7日,南昌起义军24师70团团长董朗带领南昌起义军1300余人,南下广东潮汕,经陆丰博美、大安抵达新田进入激石溪,当地农会及群众即时行动安排食宿,把病伤战士安顿在自己家里照料。后该部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共1200余人,董朗任师长,他们以激石溪山区为依托,展开长期的革命武装斗争。
激石溪里的红军桥
从1928年起1月起,“红二师”在各区农军的配合下,进行了无数次战斗。当年1月,在激石溪、万东农军配合下,攻打紫金南岭地主武装,2月1日攻克南岭反动武装堡垒;在“红二师”的鼓舞下,各区乡农军四面出击,分别向当地反动武装发起战斗。各区、乡农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海陆丰红色区域迅速连成一片。“红二师”和农军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
海陆丰武装斗争的胜利引起了国民党广东当局的忌恨和恐慌。1928年夏起,国民党先后多次调集强大兵力,对激石溪根据地实施“围剿”。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为。我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但在强大敌人的包围和轮番进攻下,根据地军民遭受到严重的挫折。
1929年秋,“红二师”奉命撤离激石溪根据地。由于国民党的进剿烧杀,激石溪2000余军民惨遭杀害,无数房屋被毁。
“红二师”在激石溪根据地期间,与当地人民生死与共,坚持武装斗争,为捍卫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数革命先烈在陆河大地流下了最后一滴血。
革命烈士墓园
正是夏夜树荫下乘凉的这一个个革命故事,渐渐地浇筑了我的从军梦想。而今,我成为了一名携笔从戎报效国家的国防生,家乡建起了革命烈士陵园,为这些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们寻觅了一个可以感受他们奋斗而来的大好河山、安息的家。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未来的日子我定要筑牢红色之魂,认真刻苦致知,锻造强健体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主席指出,“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为中国革命献身的烈士应该被铭记,吾辈,当自强!
杨德清上将为陵园题字
浩气长存
革命烈士纪念碑
入党誓词
杨其珊烈士
革命烈士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