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南昌讯 4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二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迅速成为全中国的“偶像”,被全体民众顶礼膜拜。然而时至今日,雷锋精神似乎遇到了些许尴尬,每到3月5日学雷锋日,每到说起学习雷锋精神,总有一些争吵,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认为雷锋精神过时的,有认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可以说,雷锋精神遇到了时代困惑。
雷锋精神的“前世今生”
雷锋是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班长。1939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今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成为孤儿。1957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入党,不久任班长。他苦练军事本领,积极学习毛泽东著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牺牲。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授予雷锋生前所在的四班为“雷锋班”。1月23日,共青团中央发布决定,追认雷锋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
《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后,又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的题词,推动了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一时间,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展览会纷纷举行。雷锋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感染了全国人民。雷锋精神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的象征。
有人认为:雷锋精神就是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的“傻子”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厉行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这些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信任危机“绑架”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它过时,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但如何解释雷锋精神面临的时代困惑呢?这就不得不提信任危机。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社会面临着普遍的“信任危机”:孩子欺骗父母,下级欺骗上级,人与人之间互相欺骗。在这样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雷锋精神被“绑架”了。
对于雷锋来说,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美德。而现在,很多人做了好事不留名,考虑的可能是别惹来麻烦。甚至有些人因为怕惹来麻烦,放弃做好事的机会。
危言耸听吗?2007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徐老太事件”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市民彭宇扶起了下公交车摔倒的徐老太,并送老人去医院,还垫付了200元医药费。结果做了好事并没有得到“好报”,徐老太家属将彭宇告上法庭,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6元。此案的宣判曾被媒体评为2007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之一,而此案中法律与道德的讨论一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见义勇为”“出手相助”曾一度被人们所质疑。
无独有偶,2009年,重庆一位80岁老翁摔倒在地,旁边围观人数众多,就是没人上去扶一把,为何?怕被家属当成肇事者。
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试问,在这样“互不信任”的情况下,谁还愿意去做好事?谁还敢去做好事?并非大家不愿学雷锋做好事,只不过即使有做好事的想法,也没有做好事的胆子。
教育将雷锋精神逼上神坛
虽然雷锋精神诞生于精神大于物质的年代,但雷锋精神宣扬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厉行节约的高尚品德,却是跨越时代的。雷锋精神在当下面临的困惑,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误区,当然也包括雷锋精神。学校对于雷锋精神的宣传与教育,有意无意的将雷锋精神逼上了神坛。
多少年来,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每到3月5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学生们三五成群,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或捡垃圾,或扫大街,或帮扶困难老人。而这些当然是学校布置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