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上海各有一尊形态几乎一样的孙中山雕像,它们之间有何故事
◎记者细访孙中山石像身世,竟然发现谜团不断
◎有“中山陵活档案”之称的八旬老人为您一一揭秘
再过一个多月,阔别新街口多年的孙中山铜像,就要“回归”新街口了。除了这座,南京还有三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一座立在孙中山纪念馆前,另外两座分别在中山陵的祭堂、墓室里。
对于众多游客来讲,到中山陵,必要到祭堂拜谒孙中山的大理石坐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尊坐像背后竟然隐藏着一连串的谜团——为什么是在孙中山先生安葬到中山陵一年后,它才雕刻完毕,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曲折?它右手的一节小指是断掉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关于坐像的着装问题,当年真的有“长袍马褂”和“中山装”之争吗?宋庆龄一度想把这尊坐像换掉,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几经周折,保罗·朗特斯基(中间叉腰者)最终成为中山陵孙中山坐像的雕刻者,而现存上海的那尊铜像,就是他送审的样稿。快报记者赵晨翻拍
仿品之谜
身世之谜
“孪生”雕像为何膝上“建国大纲”不一样
每一个到中山陵的游客,都会到祭堂拜谒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这尊石像高约5米,底边约2.1米,在雕刻家的设计下,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端坐椅上,膝上是摊开的书卷,凝视着前方,庄重而深邃。
如果你到过中山陵,又碰巧曾到过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你会惊奇地发现,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内居然有一尊雕像,它和中山陵祭堂的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上海的这尊雕像要小很多,而且材质是铜质的。
这座铜像只有60厘米高,孙中山身着长袍马褂,双脚并坐,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铜像底座上,刻着作者的名字,以及制作的年代1930年,资料显示,中山陵的大理石坐像也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时间也完全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上海的这尊雕像是仿制品吗?
细细比较两者,还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这尊小铜像上,孙中山膝上摊展开的文卷上刻有“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的字样,而中山陵的大理石坐像上,孙中山膝上摊开的文卷上并没有一个字!
这又是怎么回事?
记者开始追寻这两尊雕像的身世,试图解开这个谜。
身世之谜
当年为寻雕塑家怎样煞费苦心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之后,不到一个月,葬事筹备处成立。葬事筹委会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紫金山为孙中山建造墓地。
又过了不久,筹备处开会讨论,认为中山陵的祭堂里,应该安放一座孙中山的雕像,供人们凭吊、瞻仰。可是由谁来雕刻呢?
孙娟娟是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原馆长,她告诉记者,为了找到雕像的合适人选,当年曾上演了一场“全球招标”。
一开始,筹备处聘请了几位雕刻家进行试雕,包括留法美术家王济远、上海雕刻家李金发,还有后来陵墓墓室的孙中山卧像雕刻者、捷克雕塑家高崎,都制作过石膏小样模型。但是筹备处的成员看后,都不满意。
于是,孙科与宋庆龄商量后,提议来一个公开征集。于是1925年12月,征集启事在上海申报以及日本、苏联等国的美术杂志上刊登,写明“头奖二千元,二奖一千元,三奖五百元”,期限是6个月。
很快,6个月过去了,应征者却寥寥无几。于是筹备处召开会议,把招标期限延长了半年。1926年12月,招标结束后,共有14位中外雕塑家投标,送来的石膏或铜质模型总共有17件。可是,没有一件作品让评审员满意。雕像的工作就暂时停顿下来。这一停,就差不多一年。
1927年11月11日,筹备处召开会议,再次把雕像事宜提上日程,决定由夏光宇和吕彦直一起寻找雕塑家。夏光宇是当时的筹备处主任干事,吕彦直是中山陵的建筑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