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他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批少将,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昨日,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他刚刚度过了95岁的生日。
将军一直有一个心愿,回到安徽老家去看看。目前,他的女儿正在为他写一本书,记录这位将军峥嵘传奇的一生。他就是胡继成。
严格父亲
儿女的路自己去闯
4日下午,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胡继成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看起来有些虚弱。病房墙上贴着的“寿”字还传递着喜庆,胡继成刚刚度过95岁的生日。有人拜访,胡继成总是礼貌地不停说着谢谢。
胡继成的年龄大了,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病时常来袭,医院便成了他晚年生活的另一个家。病床前,六个孝顺的儿女每天都来探望,悉心照顾着老父。儿女们穿着非常朴素,很多时候都是从成都赶公交车到医院探望。
在儿女们的眼中,父亲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从小,他就教导孩子们不要有优越感,要和其他孩子一样。所以,一件衣服4个儿子轮流穿,一条裙子要两个女儿把补丁穿坏才扔掉。特别是儿女的前途问题,胡继成倡导的是,“自己的路自己去奔”。
大儿子胡向东在广州当坦克兵达10年。第八个年头时,他与妻子结婚并有了孩子。那时,他在广州,妻子在成都工作独自抚养孩子。为了结束两地分居的痛苦,他曾通过母亲向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父亲求助。“其实只要他一句话,我们夫妻的两地分居问题便可以解决,他却拒绝了。”胡向东称,他最终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转业到成都才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父亲对自己的家人“无情”,对别人的家事却特别热心。据其女儿胡玲玲介绍,曾经有一个医生患了癌症,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非常困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胡继成给予这个家庭很多帮助,费了很多精力帮其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解决了工作。
胡继成的六个儿女都曾参军,最长的有26年,最短的有10年。最后,子女都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有三个孩子是自由职业者,有三个孩子在单位当普通职工。父亲的教育方式一直影响着他们:自己的路自己去奔。
柔情丈夫
老伴去世他哭瞎双眼
胡继成一直都很忙,在儿女们的眼里,他是一个“周末才能见到的爸爸”。所有的家事,包括儿女们的前途问题,他从不过问。家里所有的事,都需要母亲去打理,甚至连生孩子也不例外。
大儿子胡向东1944年出生,当时正在进行抗日战争。他降生在这个世界时,父亲还在前线浴血杀敌。母亲分娩后,患上了严重的产后病症。而战斗在一线的胡继成无暇回来看望母子,幸好当地的部队辗转取得了青霉素针剂,这才挽救了胡继成妻子的生命。
从此以后,胡继成妻子身体一直不好,经常生病。女儿胡玲玲称,父亲平时话不多,在感情表达方面也显得有些“木讷”。每次父母发生口角时,父亲总是闷在一旁,任凭母亲吵闹。父亲“冷处理”的方式总是频频得手,老两口总是能够很快就和好如初。
2000年后,胡继成妻子的身体每况愈下。病重时,胡继成总是整夜整夜守在妻子身旁,紧紧握住她的手,四目相对。
那一段时间,儿女们见证了钢铁般的父亲留下的眼泪,听到了从不喊难的父亲的叹息声。他总是愧疚地不停叨念,陪妻子的时间太少了,连她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不在身边。
2002年,胡继成妻子辞世,胡继成失控得号啕大哭,眼底充血瞬间失明。至今,胡继成仍然视线不清。胡玲玲说,“父亲的眼睛陪着母亲去看天堂的美景了。”
退休生活
在老年大学学绘画书法
从军之前,胡继成只是一个放牛娃,读了两年私塾。新中国成立前,他身经百战,脱颖而出。新中国成立时,昔日的放牛娃已经是广州军区某师师长,被授予少将军衔,光荣地成为开国少将。
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胡继成一有时间,便会看书充电,参加各种学习班。直到退休后,这学习的念头一直没有打消,他成为了老年大学的一员,专门学习绘画和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