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取得遵义战役胜利后,遵义地区仁怀县群众掀起拥护和慰劳红军的拥军热潮,《红星》报发表《仁怀工农慰劳红军》一文,就此做出如下原始记载:“我红军进到仁怀县城时,仁怀的劳苦群众派了代表五十余人,其中一半是工人,抬了肥猪三只、茅台酒一大坛,送到总政治部慰劳红军。”面对仁怀县群众主动前来慰劳红军的热情,红军“总政治部派了代表答谢了他们的慰劳,并详细说明红军的主张,随即把肥猪烧酒连同打土豪打来的东西,分给当地群众,并且抚恤被国民党飞机轰炸的人民,欢声雷动,盛极一时。”红军进入湖南及云贵川边界地区后,《红星》报及时发表红军总政治部《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随后红军进入四川凉山彝民聚居区后,《红星》报又发表《注意争取彝民的工作》的社论,号召各部队“百倍努力争取彝民的工作,采用各种方法找寻他们的线索,与他们发生紧密的关系,抓住他们反军阀的热情,组织彝民游击队,团结他们在我们周围。”并要求每个战士送一件礼物给彝民,每个连队要主动开展与驻地彝民的联欢活动。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在哪里?客观而论,从1934年10月长征开始直到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前,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未做出明确决定。在两河口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党中央做出长征红军北上创建川陕甘新根据地的决定,半月后的7月10日,《红星》报长征专号第25期发表《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的社论,向长征部队传达党中央决定:“我们当前的任务就不是为着到达一定的地区而进行长途的行军了,我们现在是下定决心,用进攻的战斗争取与敌人决战的胜利,创造川陕甘新苏区。”社论论述了创造川陕甘新苏区的三点有利条件,强调指出:“党中央关于在川陕甘成立巩固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无疑的是我们目前惟一的正确的战略方针。”虽后来根据形势变化,党中央又确定建立陕甘根据地,因《红星》1935年8月停刊,未能就该新变化做出新报道,但该报关于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确定在陕北地区的报道,与长征最终落脚点在大方位上基本吻合。
|